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納粹德國的結果 展開

納粹德國

邁克爾·伯利著圖書

邁克爾·伯利將納粹德國置於整個歐洲的背景中,揭示了第三帝國對民主、正直和寬容的背棄如何在當時的歐洲蔓延開來,展示了這個極端的偽宗教運動如何在一個具有蠱惑人心才能的怪人領導下,給被一戰、大蕭條、惡性通貨膨脹耗盡全力的德國帶來了看似有效的“解藥”。伯利沒有僅僅單純從社會、政治和經濟的角度看納粹德國,而是把它們都融入一幅圖畫:一個國家陷入了宗教和救世主式的狂熱。

內容簡介


1933年,希特勒及其領導下的納粹黨上台,建立了納粹德國。在他的統治下德國經濟有所復甦,大量資金被用于軍事,這個新的帝國宣揚民族主義,對猶太人推行喪心病狂的種族滅絕政策,並實施非人道的優生絕育政策。1939年,納粹德國入侵波蘭,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迅速佔領了歐洲的大部分國家。
1941年6月,德軍入侵蘇聯,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人民奮起抵抗。剛愎自用的希特勒不顧嚴寒強令軍隊拉長戰線。1944年,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腹背受敵的德軍漸顯頹勢。1945年5月,同盟國最終取得了勝利,罪行累累的第三帝國覆亡。這本最權威的單卷本第三帝國史,探究了納粹主義為何能引發眾多德國人的癲狂以及“對正派行為的逆襲”,對德國平民的心態有著細緻的捕捉,是一部透徹、敏銳、宏大的當代史傑作。

作者簡介


邁克爾·伯利(Michael Burleigh),英國最傑出的歷史學家之一,卡迪夫大學現代史教授,曾在牛津大學、倫敦經濟學院、斯坦福大學任教,著有《種族國家》、《死與生:納粹德國的安樂死》、《道義與滅絕》等,作品已被翻譯為35種語言。2001年以暢銷書《第三帝國》榮獲塞繆爾·約翰遜獎,2012年獲得諾尼諾國際當代大師獎。他為《泰晤士報》、《每日郵報》、《立場》等報刊撰寫了大量文章,他編導的紀錄片《推銷殺戮:第三帝國的殺人電影》榮獲英國電影學院獎。他的新作《道德戰爭》被《每日電訊報》譽為最偉大的二戰史。

內容


引言“對靈魂犯下的極端暴行”
魏瑪共和國1918—1933年
一戰迴響
異端的跋涉
信仰者之中
大規模失業
直面慘敗
法治的終結
時髦夥伴
警察的舞會
月之暗面
優雅國度
更換橋樑:新的時代,新的人
信念、希望,甚至還有一點慈善
自以為是的政治
褐色崇拜和基督徒
入侵與受害
德國猶太人和他們的鄰居:1933—1939年
相互矛盾的標記
大迫害
“清除昨日思維”:人種改良和安樂死
培育最優秀的人?
醫學化大規模謀殺
歐洲的被占與通敵,1939—1943年
隱形人
東歐、西歐和巴爾幹
德國對蘇聯的入侵和佔領,1941—1943年
“到西伯利亞再見”
戰爭外的罪行
其他人的戰爭
對猶太人發動的種族戰爭
驅逐和遣送
針對蘇聯猶太人展開的幻象
幻象盡顯:全歐範圍的“大屠殺”
德國境內的抵抗,1933—1945年
左翼復甦,重新結盟
“充滿原始活力”的激勵和右派
猶豫不決的將軍們
上校們的命運時刻
戰爭與和平,1943—1948年
美國世紀
蘇聯人來了
炸彈之下
神話的誕生
締造和平
納粹德國
納粹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