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物權法原理的結果 展開
- 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出版圖書
- 知識產權出版社出版圖書
物權法原理
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出版圖書
民法學著作,大體分為教科書、專題研究著作和體系書三個層次。《民法學原理(多卷本)》,即屬於體系書。民法教科書,旨在闡明民法之基本原理,整理民法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的體系,為民法學的發展奠定基礎。民法教科書,為法學本科教學之講義,為學習民法入門之階梯,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但民法學之進步,依賴於民法學專題研究和民法學體系書。80年代初,撥亂反正,重建法制,振興法學教育,司法部法學教材編輯部組織編寫的法學各學科統編教材,其中的民法教材,系由各校民法教師集體編寫,曾作為各校民法教材,發揮了極重要的作用。大約自80年代中期,各校開始自編民法教材,其中亦有若干佳構,為發展民法教學發揮了作用。但是,因受現行法的局限,在民法概念、結構、體繫上均有所欠缺。90年代中,法學教材編輯部組織編寫“九五”規劃教材,鑒於現有民法教材僅相當於一部民法概論,不能使學生獲得系統、完整之民法基礎知識,遂參考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將民法教材分為民法總論、物權法、債法總論、合同法、侵權行為法、人格權法、親屬法、繼承法八種,加上知識產權法、公司法、票據法、證券交易法、保險法、破產法和海商法,共十五種,組成“九五”規劃高等學校法學教材民商法系列,以供各校選用。預期此系列教材之採用,將使我國法律本科學生的民法知識,大體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同一水準。自90年代以來,民法專題研究開始受到重視。迄今出版、發表的長篇專題研究論文、民法碩士學位論文,民法博士學位論文,大多緊扣民法立法和實務中的重大課題,廣泛參考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立法經驗及判例學說,具有理論和實踐價值,對我國民法學的進步,甚有貢獻。在體系書層次,則僅有90年代初出版的《中國民法學》(多卷本),且未完成預計計劃,最終僅出版了三卷。
其中,民法債權和財產繼承兩卷,基本上是對我國80年代民法學研究成果的總結,達到了較高的水準,被視為民事立法、實務、教學和理論研究的重要參考著作。編者自1994年起主編《民商法論叢》和《中國民商法專題研究叢書》,前者專門刊載優秀的長篇專題研究論文和碩士學位論文,後者則選編高水準的博士學位論文和 專題研究著作。在民法學專題研究逐步走向繁榮,且累積相當研究成果之後,則應以民法學體系書形式,對已有成果進行整理,構築民法學理論體系,並為最終編纂中國民法典作理論準備。有鑒於此,編者於1996年申請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研究課題基金,組織撰寫《民法學原理(多卷本)》,包括:由編者承擔的民法總則卷,由陳華彬博士承擔的物權法卷,由張廣興副編審、鄒海林副研究員和韓世遠博士承擔的債權法卷,及由陳明俠研究員承擔的親屬法卷,每卷50—80萬字,計劃1999年完成。今謹述其旨,以代序言。
民法學原理(多卷本)序言
第一章 物權的意義
第一節 物權的概念與性質
第二節 物權之緣起與物權的兩種觀念
第三節 物權與債權
第四節物權與知識產權和繼承權
第二章 物權法的基礎理論
第一節 物權法的意義、調整對象與地位
第二節 物權法的性質
第三節 近現代物權法的基本體系與物權法的發展趨勢
第四節 中國物權法的制定
第三章 物權的客體
第一節 物權的客體
第二節 一物一權主義
第三節 物權客體的分類
第四章 物權的類型體系
第一節 物權法定主義
第二節 物權的類型
第五章 物權的效力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物權的排他效力
第三節 物權的優先效力
第四節 物權的追及效力
第五節 物權請求權
第六章 物權的變動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物權行為
第三節 物權變動
第四節 物權變動的公示與公信原則
第五節 物權消滅的原因
第七章 所有權通說
第一節 所有權的概念與社會作用
第二節 所有權的變遷與演進史考察
第三節 所有權的權能
第四節 所有權的限制
第五節 所有權的物權請求權
第六節 時效取得制度
第八章 土地所有權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土地所有權的基礎理論
第三節 土地的單獨所有形態與共同所有形態
第四節 我國的土地所有權制度
第五節 從土地法到空間法——空間權法理的產生與發展
第六節 不動產所有權諸利益關係的調整
第九章 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第一節 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的萌芽、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的基礎理論
第三節 專有所有權與共有所有權
第四節 建築物區分所有權人的成員權
第五節 關於建立我國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的問題
第十章 不動產相鄰關係
第一節 不動產相鄰關係的基礎理論
第二節 土地相鄰關係
第三節 建築物相鄰關係
第十一章 動產所有權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善意取得
第三節 遺失物之拾得
第四節 埋藏物之發現
第五節 先佔
第六節 添附
第七節 貨幣所有權
第十二章 共有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共同共有
第三節 按份共有
第四節 准共有
第十三章 用益物權概述
第一節 用益物權的意義
第二節 用益物權的特質與社會作用
第三節 用益物權的種類
第十四章 基地使用權
第一節 基地使用權的基礎理論
第二節 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與存續期間
第三節 基地使用權人的權利義務
第四節 基地使用權的消滅
第五節 空間基地使用權(區分基地使用權)
第十五章 農地使用權
第一節 農地使用權的基礎理論
第二節 農地使用權的取得
第三節 農地使用權的效力
第四節 農地使用權的消滅
第十六章 地役權
第一節 地役權的基礎理論
第二節 地役權的取得
第三節 地役權的效力與消滅
第四節 空間役權(空間地役權)
第十七章 擔保物權概述
第一節 擔保物權的意義與社會作用
第二節 擔保物權的種類
第三節 擔保物權的本質與特性
第十八章 抵押權
第一節 抵押權的意義與特性
第二節 抵押權的沿革與發展
第三節 抵押權的取得
第四節 抵押權的效力
第五節 抵押權的效力
第六節 抵押權的消滅
第七節 特別抵押權
第八節 特別抵押權
第十九章 質權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動產質權
第三節 權利質權
第二十章 留置權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留置權的沿革、立法例與社會作用
第三節 留置權的取得
第四節 留置權的效力
第五節 留置權的消滅
第六節 特殊留置權
第二十一章 非典型擔保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讓與擔保
第三節 假登記擔保
第四節 所有權保留
第二十二章 佔有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佔有的取得
第三節 佔有的效力
第四節 佔有的保護
第五節 佔有的消滅與准佔有
附錄: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