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星菊

菊科短星菊屬植物

短星菊(拉丁學名:Brachyactis ciliata)是菊科短星菊屬的植物。分佈於蒙古、朝鮮、日本、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陝西、甘肅、河北、內蒙古、山西、黑龍江、遼寧、新疆、寧夏等地,生長於海拔500米至1,5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山谷河灘、山坡荒野及鹽鹼濕地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


一年草本,高5-40(60)cm,莖直立,葉較密集,頭狀花序,瘦果,花果期7-10月。
【莖】莖直立,自基部分枝或不分枝,下部綠色或紫紅色,無毛或近無毛上部及分枝疏被短糙毛。
【葉】葉較密集,基生葉花期葳萎或凋落;莖葉線形或線狀
披針形,長2-4(6)厘米,寬2-4毫米,無柄,頂端尖,基部半抱莖,全緣,丙面無毛中上面具疏微毛,邊緣具糙睫毛;葉向上漸小而成苞葉。
【花】頭狀花序多數,在枝頂排列成總狀或總狀圓錐狀;總苞半球形,長5-8毫米,寬9-15毫米;總苞征3層,稍不等長,草質,綠色,線形,長5-8毫米,寬約1毫米,內層下部邊緣膜質背面無毛邊緣具硬睫毛;緣花雌性,細筒狀,多數,白色,管部長2-1.5毫米,上端斜切,被微毛,花柱分枝細線形;中央兩性花筒狀,較細,淡黃色,長4-5毫米,管部長1.8-2.4毫米,上部及冠檐下部被微毛,裂齒卵狀三角形,長約0.3毫米,花柱分枝披針形,稍伸出花冠。冠毛白色,2層,外層極短,剛毛狀,內層糙毛狀,長6-7毫米。
【果】瘦果淡黃褐色,長圓形,長1.5-2.5毫米,扁壓,基部縮小,被密短伏毛,花果期7-10月。

生境及適應性


【生長地】生於農田、河邊、沼澤、沙灘及鹽鹼濕地,海拔500-1500米。
【土壤】土壤多為鹽化草甸土或草甸鹽土,輕中度鹽漬化,濕潤。

分佈


【國內分佈】中國大陸的陝西、甘肅、河北、內蒙古、吉林、山西、黑龍江、遼寧、新疆、寧夏等地,全疆分佈,主產布爾津、瑪納斯、塔城、英吉沙等縣市。
【國外分佈】見於蒙古、朝鮮、日本、俄羅斯的西伯利亞。

短星菊屬


屬名(Genus):短星菊屬 Brachyactis Ledeb.
屬名釋義(Def):
科名(Family):菊科 Compositae(Asteraceae)
綱名(Class):木蘭綱 Magnoliopsida
物種數(Spices):世界:5種 中國:4種
分類編號(No.): 06208021
代表物種(Represent):短星菊
短星菊屬(Brachyactis Ledeb.) 短星菊屬,菊科,5種,分佈於亞洲北部和美洲北部,我國有短星菊 B. ciliata Ledeb. 等4種,產西北、華北和東北。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互生;頭狀花序排成總狀花序、聚傘花序或具葉的圓錐花序,異性,放射狀;總苞片2-3列,狹,外列常葉狀;花序托裸露,有小窩孔;緣花雌性,1至多列,結實,舌片極小;盤花兩性,結實,管狀,花冠頂端相等的5齒裂;瘦果狹倒卵形,扁平;冠毛近2列,長於舌狀花冠。

西疆短星菊


基本內容

【種中文名】:西疆短星菊
【種拉丁名】:Brachyactis roylei (DC.) Wendelbo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命名來源】:[Nutt.Mag
【中國植物志】:74:287
【族中文名】:紫菀族
【族拉丁名】:Trib,Astereae Cass.
【亞科中文名】: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屬中文名】:短星菊屬
【屬拉丁名】:Brachyactis

產地分佈

產於西藏西部(普蘭縣)、新疆北部(和碩、克利蘇、沙灣)。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及蘇聯中亞地區也有分佈。

本種提示

此種外形極似黑山寒蓬(Psychrogetonnigromontanus(Boiss.EtBuhse)Gri·ers.),但小花全部結實;雌花頂端明顯斜切或有極短的小舌片;瘦果扁壓,邊緣各有1明顯的脈。後者的兩性花不結實,不育子房線形,冠毛1層,全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