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堆鎮

隸屬遼寧省大連市庄河市

徠青堆鎮,隸屬遼寧省大連市庄河市,地處庄河市東部30千米處,瀕臨黃海;東、西、南、北分別與鞍子山鄉吳爐鎮黑島鎮、大營鎮毗鄰,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93.3平方千米。

1958年,成立青堆公社。1983年,青堆公社改鎮。截至2018年末,青堆鎮戶籍人口52940人。截至2020年6月,青堆鎮轄3個社區、14個行政村、1個農場,鎮人民政府駐振興路385號。

2011年,青堆鎮財政稅收收入5921萬元,比上年增長18%。2011年,青堆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7萬元。2018年,青堆鎮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02萬元。截至2018年末,青堆鎮有51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115個。

簡介


歷史悠久的古鎮青堆,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有著燦爛的文化,深厚的底蘊。自唐貞觀年間建鎮,至清朝乾隆時期鼎盛,歷民國至今,繁盛興旺,飲譽遐邇,經久不衰,政治、經濟、文化始終為周邊地區的翹楚。普化寺中振聾發聵的晨鐘暮鼓,清真寺里洗滌靈魂的莊嚴祈禱,京腔京韻的圓潤高亢,二人轉的熱情似火,給古老的青堆積澱了一層厚重的文化和燦爛的文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青堆人就是植根於這樣一片膏腴的土壤,飲這一井浸淫著濃郁文化的甘泉,才造就了自己文化的博大,文明的精深!
曾經滄桑的古鎮青堆,宛似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鑲嵌在浪花綻放的黃海之濱,西部依託於大連,東邊毗鄰于丹東,距新興的海濱城市庄河僅三十公里之遙,被劃為大連東部的中心重鎮。境內人煙阜盛,氣候宜人,物產豐饒,交通便捷酣暢,民風淳樸,政通人和,極盡得天獨厚的天時地利人和。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如同春風化雨,古老的青堆經過楊柳風輕柔的吹拂和杏花雨透心地洗禮,悄然間便活力四射,異彩紛呈。銀杏梧桐依稀掩映中,風格新穎別緻的居民樓鱗次櫛比,英姿勃發;遍及大街小巷的商業網點,商旅如織,顧客盈門;新興的工業園區,布局合理,恢宏大氣;中心廣場、娛樂中心,鶯歌燕舞,笑語盈耳;環境優雅的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文化一條街,植桃育李,書聲琅琅;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醫院、敬老院,杏壇德隆,人性至上。一座洋溢著青春活力的現代中心城鎮,就在這改革開放的春風化雨中,應運而生,脫穎而出,她雍容和諧,光彩照人,美不勝收,令人觀之賞心悅目,嘖嘖稱嘆!
北部是一帶連綿起伏的山巒,中部是一片肥沃富饒的平原,南部是一望無際的海濱灘塗,獨特的地勢地貌,構成了青堆優越的全景。睿智的青堆人按照分工合理,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的原則,趁利就便,因地制宜,構建了“一鎮四區”的發展格局,進行功能明晰,適度有序的空間開發建設。
北部林業生態保護區,切實加強封山育林、荒山造林和生態保護,昔日的荒山,今天業已是綠樹參天,碧草如茵,柳暗花明,山清水秀,鬱郁蒼蒼。
中部現代農業產業區和工業園集聚發展區,以青堆鎮農業園區為依託,適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強科技支撐力,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實現專業化、產業化、生態化和無公害化。迄今為止,生薑栽培、滑子蘑種植、畜禽養殖,已初具規模,昔日寂寞清冷的村莊而今已是五風十雨,家給年豐,六畜興旺,百業繁盛;以工業園區為中心,實現工業發展園區化,園區發展產業化,產業發展集聚化。農業園區和工業園遙相呼應,相得益彰,互促發展,擎起了“工業強鎮,產業富民”的撐天巨柱。
南部臨海現代漁業區,以庄河市運城水產有限公司、大連聖賢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庄河市金島漁港有限公司為龍頭,大力發展水產養殖,遠海捕撈,水產品深加工,全力推進海上青堆建設。如今走進青堆臨海,養殖圈星羅棋布,蛤、蠣、參、蝦琳琅滿目;浪花飛濺的大海之上,錦鱗翔水,風正帆順;漁家兒女安居樂業,意氣風發。
青堆鎮
青堆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青堆鎮地處庄河市東部30千米處,瀕臨黃海;東、西、南、北分別與鞍子山鄉、吳爐鎮、黑島鎮、大營鎮毗鄰,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9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青堆鎮境內地形北部為高嶺山脈,中部為平原,南部為沿海灘塗。
水文
青堆鎮境內河流有:湖裡河,河長42.8千米,全流域面積442平方千米,平均徑流量2.3億立方米,全程經過塔嶺、高嶺、花院、鞍子山、青堆子,至五塊石注入黃海。板橋河發源於小孤山崔家溝,河源海拔107米,比降1.8%,長23千米,流域面積93平方千米,流經小孤山、青堆子,至盛家注入黃海。英那河發源於鞍山岫岩滿族自治,全程65.1千米,流經境內范家村、沙嶺農場。
自然災害
青堆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以洪澇災害為主。清光緒五年(1879年)夏,連雨12天,淹沒民田近1000畝。

歷史沿革


戰國、秦屬遼東郡
西漢屬燕。
明屬蓋州衛。
清屬奉天府蓋平縣。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屬庄河廳青堆商鎮特別區。
民國二年(1913年),屬庄河縣徠。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屬新建孤山縣;同年10月,屬庄河縣青堆子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屬孤山縣青堆區。
1949年,復屬庄河縣。
1958年,成立青堆公社。
1983年,青堆公社改鎮。
青堆鎮
青堆鎮

行政區劃


2000年以後,青堆鎮轄東街、西街2個居民委員會,胡溝、大朱、新華、河川、元寶房、幸福、雙利、寶寧、孔家、三和、范家、盛家、牌坊、前爐1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8個居民小組、169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青堆鎮轄3個社區、14個行政村、1個農場,鎮人民政府駐振興路385號。
青堆鎮區劃詳情
東街社區西街社區中興社區牌坊村前爐村盛家村
范家村王和村孔家村幸福村寶寧村雙利村
河川村元寶房村大朱村新華村胡溝村青堆沙嶺農場

自然資源


氣候資源

青堆鎮位於遼東半島東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寒冷、夏無酷暑、春天溫和、秋天涼爽,平均氣溫9.4攝氏度,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降水量800毫米,全年日照3200小時左右,無霜期163天。

地質資源

地勢為北部山區、中部平原,南部沿海,土質肥沃,物產富饒,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

經濟


綜述

2011年,青堆鎮財政稅收收入5921萬元,比上年增長18%。
2011年,青堆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7萬元。
2018年,青堆鎮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02萬元。
截至2018年末,青堆鎮有51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115個。

農業

2011年,青堆鎮有耕地面積14.7萬畝,其中水田7.1萬畝,旱田7.5萬畝,水澆田0.1萬畝。
2011年,青堆鎮農業總產值7.9億元。
青堆鎮的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9萬噸,其中水稻2.9萬噸,玉米1.8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大豆、薯類、花生、蔬菜。
2011年,青堆鎮大豆產量1346噸,薯類產量1035噸,花生產量11噸,蔬菜產量2.6萬噸。
青堆鎮的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牛飼養量1683頭,生豬飼養量2.6萬頭,家禽飼養量105.8萬羽。
2011年,青堆鎮生產肉類11404噸;禽蛋1361噸。
截至2011年末,青堆鎮有水果種植面積2203畝,產量7209噸。漁業以水產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
2011年,青堆鎮水產總產量2.6萬噸。

工業

青堆鎮形成以機械製造、塑料包裝、農副產品加工、鑄造、運輸、物流等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青堆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13億元,比上年增長23%。
2011年,青堆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家。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有8家。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青堆鎮轄區總人口5.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313人,城鎮化率37%。另有流動人口2748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8068人,佔89%;有回、滿、蒙古、錫伯、朝鮮、鄂倫春等少數民族,共5932人,佔11%。2011年,人口出生率5‰,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82人。
截至2017年末,青堆鎮常住人口50188人。
截至2018年末,青堆鎮戶籍人口52940人。
青堆鎮
青堆鎮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青堆鎮有幼兒園9所,在園幼兒822人,專任教師30人;小學10所,在校生1423人,專任教師20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200人,專任教師170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職校1所,在校生200人,專任教師10人。
2011年,青堆鎮教育經費達3256.7萬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青堆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3個,其中市級衛生院1所,衛生所22所;病床150張。專業衛生人員180人,其中執業醫師56人。
2011年,青堆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0673人,參合率99%。

體育事業

2011年末,青堆鎮有體育場地13處,全民健身場所23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3%。

基礎設施

廣播電視
2011年末,青堆鎮有有線電視用戶17492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17408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青堆鎮有電信局、郵政局各1所,投遞點50個,鄉村通郵率100%。固定電話用戶15326戶,行動電話用戶16215戶,寬頻接入用戶5892戶。
道路
2011年末,青堆鎮有道路總長51千米,道路鋪裝面積357平方千米。
公共交通
2011年末,青堆鎮開通公交運營車輛26輛,運營總里程63千米。
給排水
2011年末,青堆鎮有自來水廠1座,設水塔1座,鋪設自來水幹線水管36.3千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2%。
供電
2011年末,青堆鎮有變電站1座,供電可靠率100%。

城鎮建設

城鎮建設一直是青堆鎮黨委政府主抓的重點工作之一,始終堅持“請高手規劃,邀強手評審,派能手操作”的城建戰略。多年的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形成了以201國道為軸線,向兩側拓展的城鎮布局。青堆鎮的商業區、工業區、住宅區、文化教育區已初成規模、錯落有致。截止2008年鎮區從事商業、飲食、服務、運輸、諮詢、中介等商戶達到600多家,形成了遍布全鎮的第三產業網路,從業人員5000多人。雙河路大街街面寬60米,兩側綠化帶2800延長米。全鎮主要路段安裝路燈120盞。全鎮形成了供水、供熱、市政、城管等綜合性服務體系,不斷改善居民生活條件,提高城鎮管理服務水平,提升城鎮檔次,增強城鎮魅力。青堆鎮作為“遼寧省中心鎮”,城鎮建設步伐將繼續加快。
1986年,原下街商業區移到上街北段丹普路兩側。1995年制定出(青堆鎮1995-2010年城鎮建設發展規劃)。1998年在雙河路大街一側建起1.7萬平方米的住宅樓,並實行冬季供暖,成為庄河地區第一個實行集中供熱的鄉鎮。1998年,拆除雙河路大街和青海路中北段兩側的舊建築,建成3500平方米的住宅小區和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63棟獨樓的民營經濟一條街。1999年,規劃影劇院前8000平方米的綠地廣場及4.8萬平方米的商貿城。2001年,青堆鎮被列為“遼寧省中心鎮”,以此為機遇投資1000餘萬元建商住綜合樓1.5萬平方米,投資400餘萬元完成停車場及市場第一期工程任務,投資700餘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同年被評為庄河市小城鎮建設一等鄉鎮.

交通


2011年,青堆鎮境內201國道、濱海大道、丹大高速公路、前庄快鐵過境,距丹東港和機場120千米,距庄河港35千米。

文化


名稱來歷
因唐貞觀六年(633年)唐軍東征高句麗,在轄區內(今青堆鎮)一小坨子上樹立青堆子石碑而得名。

旅遊


古街
古街
古街
青堆鎮具有1300多年的悠久歷史,具有典型明清建築風格的老街保存完好,老街內有普化寺、清真寺、基督教等廟宇,有建於明代和清代的民居,每逢農曆4月18來自四面八方的各族群眾都會齊聚老街內趕廟會,好不熱鬧。這裡的廟會,是指天后宮廟會。
物質文化遺址
歷史悠久的青堆鎮目前共發現4處文化遺址,其中有新石器時代的大架地文化遺址1處,座落在三和村西北架地山頂;青銅時代遺址3處,分別在三和村西山、孔家村偏臉地和高嶺中學西山。
百年漁港,美麗的海岸線
全鎮擁有海岸線23..6公里,淺海面積25.4平方公里,灘塗11500畝,蝦圈98個,專業海洋捕撈船300多條。漁業包括漁業生產和漁業旅遊,生產包括水產養殖和海上捕撈。水產養殖主要以海蜇、海參、雜色蛤為主。旅遊包括傍海的濱海公路,乘船海上兜風、垂釣,品嘗新鮮的漁家飯菜等。
青堆子灣
青堆子灣是庄河第二大海灣,位於青堆子范家南部海域。東起南尖嘴,西至黑島樓上屯,東西距12.5千米,南北距7千米,面積87.5平方千米。灣內有大小礁坨9個,海底平坦多淤泥,適於養殖各種貝類。
普化寺
根據偽滿大同元年(1932年)《庄河縣誌》記載:清咸豐三年《青口普化寺重修碑》:自古寺剎之設,有創必有因。創者難,因者亦誠不易...自金元以來已有故址..明正德年間,自地掘銅鼓一面,上有鑄詞云:是寺之建,肇自元至正三年,地名三林,寺名普善...乾隆二十六年,僧行緣托缽至此,廢者修之,缺者補之...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咸豐二年(1852年)、民國十年(1921年)重修。
天后宮廟建成后,住寺修行為比丘尼。至香火旺盛后,比丘尼欲擴建天后宮,將天后宮廟東側約二十米的普化寺納為其中,並使用創建年代最早的普化寺冠名,所以天后宮對外更名為普化寺,但天后宮內仍按舊稱。
普化寺是佛教寺廟、天后宮供奉的是海神娘娘,再加上旁邊又有城隍廟、玉皇殿、火神廟等建築,反應是當時多神祗信仰的風俗。
青堆鎮
青堆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