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王培生的結果 展開

王培生

近現代著名武術家

王培生,原名王力泉,男,出生於1919年3月24日出生於河北省武清縣,名力泉,號印誠,原籍河北武清縣小韓庄,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的武術家。所學流派為吳式太極拳八卦掌,師承馬貴、楊禹廷、王茂齋。

2004年9月11日逝世。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職業生涯

1925年在私塾學習四書五經。(斷斷續續有三年光景)
1931年學習八卦掌,師從馬貴,號世清。在北平東城極樂庵受居士戒,蒙恩師妙禪法師賜法號印誠。
1932年師從張玉蓮學習彈腿。師從楊瑞霖(字禹廷)學習太極拳,后經師爺王有林(字茂齋)精心指點。
1933年-1944在北平太廟太極拳研究會。北平第三民眾教育館武術培訓班任助教。
1935年受學友金互、徐振寬二老等人教授,學習儒家、道家等傳統文化經典及修身之法。
1936年與沈心禪、吳金鏞、張道一、王月後等人研習佛道之法。
1946年與師兄王真一道士研習道學(龍門派)修身之法。
1947年與高瑞周等人共同創辦北平匯通武術研究社,任副社長。
1953年簡化創編吳式太極拳37式,1958年整理出版成書。
1953年-1958年任北京工業學院體育教研室武術教師。
1954年-1963年,在北京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武術。同時在北京礦業學院、北京鋼鐵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教授武術。
1957年擔任全國武術射箭觀摩交流比賽大會裁判。
1958年8月、11月先後在綏遠、天津召開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運動大會上任評判員。
1963年-1979年在當時極端的政治環境下受人牽連入獄,並隨後在嫩江勞改就業,由於環境極為艱苦,不能正常從事平常的武術研究,促使先生默識揣摩內功心法,將平生所學融會貫通、發展升華,在武術氣功上另開一片天地,創立了許多治病健身的小功法,醫人眾多。
1981年在北京老年人運動會上獲太極刀金牌。是年在瀋陽與日本少林拳法聯盟訪華團交流技藝,令日本拳師躬身欽佩,因而王培生先生被日本《阿羅漢》雜誌尊為中國十大武術家之一名揚海內外。
1982年參加了第一次全國武術工作會議。
1983年擔任全國武術比賽仲裁委員;8月3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訪太極大師王培生”。同年在廣西南寧教授武術,由南寧市武協印編了王培生先生編撰的“太極拳推手術”學習冊子。同年王培生先生與曾維祺先生共同出版了外文書籍“太極拳”影響面很大。
1984年起曾在高教部北京圖書館、北京外語學院、地質部、人民日報社、北京舞蹈學院等大專院校教學,歷時十幾年。6月《吳式簡化太極拳》一書,由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與王輝璞同編著)同年被《氣功與科學》雜誌作為封面人物介紹。
1985年7月國家教委舉辦全國高等院校武術教師培訓班,主講太極推手,後來據此編寫出《太極功及推手精要》一書,並被指定為大學武術教師的進修教材。
1986年8月《三才門乾坤戊己功功譜》由灕江出版社出版。11月王培生先生與陳冠華合作出版了中英文《氣》一書。
1987年7月 在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吳式三十七式太極拳行功圖》一書。(與王輝璞合編)10月創辦了“東方武學館”,任館長。同年《吳式太極劍》一書由中國展望出版社出版。
1988年11月《太極拳的健身和技擊作用》一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同年創辦了“培生武學館”,任館長。
1991年10月隨中國中醫藥代表團應邀訪問日本講學,主講氣功,主要傳授了“吳式太極拳十六式”等功法,並製作成錄像帶。1993年、1997年兩次應邀關同講學。
1994年12月《王培生吳式太極槍專輯》由湖北技術出版社和南粵出版社出版。1994年-2004年擔任研究會名譽會長。
1997年12月、1998年2月、1998年12月、2001年7月,由台北大展出版社先後出版了王培生先生所撰寫的《吳式太極劍》、《太極拳健身與技擊》、《健身祛病小功法》、《三才門·乾坤戊己功》等書籍。
1998年評為中國武術八段。
1999年被《武魂》、《精武》等雜誌作為封面人物介紹。10月《健身祛病錦九段》由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3年2月《吳式太極拳詮真》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同年接受博武國際武術網專訪,被作為武術名人堂人物介紹。
2004年由台北大展出版社出版。
2007年1月撰寫的《實戰八卦64散手掌》一書,通過王乃昭、王乃相整理,由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版。
王培生先生曾任北京市武協二、三屆委員,中國人體氣功科學研究會常任理事、顧問,1984年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成立,任副會長。1989年擔任會長。
王培生先生自幼習武,學有名師,輔得良友,從高克興先師習練直趟八卦掌,又得韓慕俠先師教誨學習八卦、形意,從梁俊波先師學通臂拳,從吳秀峰先師學八極拳,乃與張立堂、高瑞周、馬逸林結義金蘭,共師共友,同研武藝。
王培生先生桃李如雲,在眾多弟子中,有多位評為中國武術七段,多位在全國武術比賽中獲得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