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米拉祜族鄉

紅河州南部轄鄉

者米拉祜族鄉位於紅河州南部、距蒙自258公里,金平城南部、距金平城99公里,地處東經10231’至223’之間,東連勐拉鄉,西鄰綠春坪河鄉,北壤老集寨鄉,南接越南勐德,國境線85公里。轄4個村委64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拉祜、哈尼、苗、瑤、傣、壯6種民族。

經濟


者米拉祜族鄉共有4565戶,糧食總產8464噸,人均有糧388公斤,經濟總收入2475萬元,人均純收入959元。拉祜族是鄉內主體民族。鄉內有34個村實現了五通,地形為復羽狀深切割地貌,山河呈羽狀縱橫分佈,最高海拔3074,3米,最低海拔385米,形成了一山分4季,隔里不同天乾濕分明的主體氣候,有流量達20立方米/秒的河流12條。種植萬畝以上的作物有木薯、草果、香蕉、橡膠,水稻、玉米,千畝以上的有八角、大豆、香茅草、花生、甘蔗、棉花、荔枝、龍眼、柚子等。有森林49.8萬畝,覆蓋率24%,有荒山20萬畝沒有開發利用,動物、礦產資源豐富。2008年轄4個村委會,64個村民小組。年末總戶數4827戶,總人口20594人,其中農業人口佔98.2%。世居有拉祜族、苗族、傣族、壯族、哈尼族瑤族等,少數民族人口佔99.2%。人口出生率19‰,死亡率4.7‰,自然增長率14.3‰。年末耕地面積1395公頃,其中:水田1121公頃,旱地274公頃,農民人均有耕地1.1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045公頃,糧食總產量8732噸,農民人均有糧369公斤。全年大牲畜出欄911頭,生豬出欄12979頭;年末大牲畜存欄6600頭,生豬存欄13271頭。主要農產品產量:木薯4288噸、油料115噸、甘蔗568噸、水果10300噸、蔬菜1073噸、橡膠302噸、草果150噸、木材754立方米。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3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41元。地方財政收入20萬元,地方財政支出233萬元。有小學校37所,在校學生2047人;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964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6%,初中生毛入學率96.6%。有文化站1個,衛生院1所。
鄉黨委書記苟雲川,鄉人大主席羅斯,鄉長王熊華。

農村經濟

者米拉祜族鄉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7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50萬元;畜牧業收入860萬元,第三產業收入263萬元,其它收入4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598頭,肉牛860頭,雞、鴨10392隻)。人均純收入959元,人均有糧388公斤,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

特色產業

者米拉祜族鄉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金平縣內。2008年主產業全鄉銷售總收入1008萬元,全鄉發展草果、橡膠、茶葉、香蕉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畜牧業、第三產業等。

政治


基層組織

者米拉祜族鄉在鄉黨委的統一領導下,黨委、政府、人大、紀委帶領4個村黨總支、村委會,35個支部,共654個黨員,62個村民小組,4503戶,19932人各民族群眾為全鄉各項事業的發展艱苦奮鬥,以共青團、婦聯、武裝組織好4個團總支,26個團支部,956個團員、4個婦代會,58個婦女小組,9897名婦女、5個民兵連,22個排,58個班共754名民起帶頭作用,以農、林、水、畜、土、科、教、衛等部門大力指導為全鄉的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進步作出不懈的努力,先後有5人獲得了國家部委優秀、先進獎,26人獲得省、州獎,多人獲得鄉獎。

人口民族


者米拉祜族鄉2008年度有4565戶,共有20086人,其中男性10110人,女性9976人。其中;勞動力9554人。全鄉以拉祜族為主體民族,共有24個村了小組1299戶5978人,佔全鄉人口的30%,哈尼、壯、苗、瑤、壯、傣族共13954人。到2007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442人,享受低保3200人。全鄉有計生服務所1個,有計生宣傳員6人,計生服務員3人,群眾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院面積為11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5人,鄉距離醫院99公里。全鄉建有公廁86個。

社會


教育事業

者米拉祜族鄉建有中學1所,鄉中心小學1個,小學32所,校舍建築面積6100平方米,擁有教師155人,在校初中學生906人,15個班,在校小學生2089人,121個班。
全鄉建有文化站1個,文化活動室1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25個,農民文化夜校4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礎設施建設

截止2008年底,者米拉祜族鄉已實現五通的有38個村民小組。全鄉有48個村小組通自來水,有38個村小組通電,有58個村小組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4006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50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7960戶。勐坪柏油公路橫穿全鄉4個村委會而過;有4個農村集貿市場,全鄉共擁有汽車115輛,拖拉機35輛,摩托車867輛。全鄉耕地面積為28710畝。
到2008年底,全鄉有34個自然村已通路;全鄉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6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5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6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8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新農村建設

者米拉祜族鄉距金平99公里,轄4個村民委員會,64個村民小組,有4565戶,20086人,居住著苗族、瑤族,壯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六個少數民族。是一個集山區,半山區,壩區為一體的民族鄉。通過建設,壩區的“五通”已得到了解決,半山區,高山區正在進行通公路,通電,通水建設,現已建成了36個村小組的五通建設,完成了61個村小組的人畜飲水工程,解決58個村的電視設施,建成了38個村小組的衛生路,實施了安居工程,基本消除了全村委會的茅草房、叉叉房,人民的住房得到了很大改善,開展了農村合作醫療、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農村低保等工作,農村、農民的生產、生活、科技文化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過“55“65”普法教育全民的法制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上級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下,全村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用勤勞的雙手繪製美好的明天。

社會保障

者米拉祜族鄉2008年度有4565戶,共有20086人,678人參加農村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422人,享受低保3200人。群眾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院面積為11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5人。
者米拉祜族鄉
者米拉祜族鄉

地理環境


者米拉祜族鄉距州府蒙自258公里,距金平99公里,轄4個村民委員會,64個村民小組,共4565戶20086人,居住著苗族、瑤族,壯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六個少數民族。東與勐拉鄉相連,南與越南相接壤,西與綠春坪河鄉相鄰,北與老集寨鄉隔河相望。是一個集山區,半山區,壩區為一體的民族鄉。
全鄉地形呈羽狀深切割地貌,以西隆山為主峰分支為大冷山,南干山,老白寨山,蘇魯山。河流分支為小翁幫河,茨通壩河,打落河,者米河。莫烏河等為主,勐坪柏油公路橫穿全鄉而過。六種民族相互團結,共同發展。各種民族都有不同的祭事活動和不同的小手工藝等,到了每年的農曆正月二十九日全鄉人民共同慶祝"男人節"以紀念男人們戰爭歸來後為男人補過己過去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