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聯繫實際
馬克思主義主要的理論品質
理論聯繫實際是馬克思主義主要的理論品質,是中國共產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理論聯繫實際,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共產黨人從鬥爭中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
【理論聯繫實際】理論聯繫實際,亦稱為“理論同實際相結合”,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理論聯繫實際是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的正確思想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三大作風之一。
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是共產黨特有的作風,是共產黨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態度。共產黨是在共產主義思想指導下,為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制度而奮鬥的政黨。對共產黨人來說,決不能脫離共產主義世界觀的指導,沒有理論,就會變成亂碰亂撞的魯莽家和事務主義者;當然,共產黨人也決不能使理論同現實實踐脫節,不懂實際,就會變成空頭政治家和教條主義者。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又密切聯繫實際,把二者結合起來,才能使革命、建設和改革走上正確發展的道路。
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要反對教條主義和思想僵化。教條主義者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號,把馬克思主義書本上的若干詞句和外國的經驗,當作教條到處套用,實際上他們並不懂得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發生過的幾次大的錯誤,如30年代王明的“左”傾錯誤和十年“文化大革命”動亂中的“左”傾錯誤,從主觀方面來說,都是教條主義作祟的結果。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等人鼓吹“頂峰論”,鼓吹“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等等,嚴重破壞了黨的理論聯繫實際的優良作風,造成了黨內思想僵化的狀態。改革開放以來,黨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重新強調理論聯繫實際,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新成就。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都是黨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取得的成果。當前,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順利前進,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肅清教條主義的影響,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實事求是地認識和解決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把各項工作做好。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反覆強調,他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毛澤東主席遵循這一原則,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在反對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的鬥爭中,對理論聯繫實際的思想作了深刻的論述和發揮。他指出,是否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是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問題。理論聯繫實際,對於中國共產黨人來說,就是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中國的歷史實際和革命實際進行認真研究,正確地解決歷史中和革命中所發生的實際問題,從中引出規律,作為行動的嚮導。這種態度,就是有的放矢、實事求是的態度,是一個共產黨員起碼應該具備的態度。它同理論與實際相分離的主觀主義態度是根本對立的。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理論聯繫實際成為了中國共產黨三大優良作風(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之一。
在黨的思想路線中,‘理論聯繫實際’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根本途徑和方法。
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體現了認識與實踐相統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聯結的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是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在無產階級政黨作風上的具體表現。堅持這一原則,必須反對形形色色的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思想。
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確立的思想路線,是我們黨認識、分析和處理問題所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導原則和思想基礎。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形成了一整套優良作風。毛澤東把它們概括為三大作風:一是理論聯繫實際的作風;二是密切聯繫群眾的作風;三是自我批評的作風。這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三個顯著標志,也是我們加強黨風建設的主要內容。
在理論與實際的關係上,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曾經存在過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從書本出發,靠照搬照抄馬克思列寧主義詞句解決問題的教條主義;另一種是從狹隘經驗出發,輕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滿足於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見的經驗主義。二者的表現形式雖然不同,但都是以理論和實際相脫節為基本特徵的主觀主義。
毛澤東一貫倡導理論與實際相聯繫的思想,他指出:只有善於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一步地從中國的歷史實際和革命實際的認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國需要的理論性的創造,才叫做理論和實際相聯繫。”
客觀講,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表述的思想路線還不十分成熟,提法也不明確。後來在《實踐論》中,他做出了深刻闡釋,提法和分析也更科學。如果說《實踐論》是本篇,那麼可以將《反對本本主義》看成序篇。《實踐論》繼承發展了《反對本本主義》形成的思想基礎,並使之進一步系統化、科學化和理論化。《實踐論》對《反對本本主義》的深化,主要是從哲學上論證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強調實踐在認識運動中的重要地位和積極作用。毛澤東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
根據當時的革命鬥爭環境,毛澤東嚴肅批評“以主觀和客觀相分裂,以知識和實踐相脫離”為特徵的機會主義和冒險主義傾向。在有關“現實經驗”的認識問題上,毛澤東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哲學觀點,“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複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毛澤東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同時注重從中國特殊國情出發,總結中國革命的獨創性經驗,找出中國革命的特殊規律和理論原則,使馬克思主義具有了中國特性。
毛澤東形成了系統的認識論觀點,其中“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成為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最核心的方法論原則。
無論是“教條主義”還是“經驗主義”,都是只看到片面,沒有看到全面。“如果不注意,如果不知道這種片面性的缺點,並且力求改正,那就容易走上錯誤的道路。”
理論聯繫實際作為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要求“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真正的理論在世界上只有一種,就是從客觀實際抽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的理論”“空洞的理論是沒有用的,不正確的,應該拋棄的。對於好談這種空洞理論的人,應該伸出一個指頭向他刮臉皮”。所以,“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書本上的某些個別字句看作現成的靈丹聖葯,似乎只要得了它,就可以不費氣力地包醫百病。這是一種幼稚者的蒙昧”“那些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當宗教教條看待的人,就是這種矇昧無知的人”。
那麼,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怎樣互相聯繫呢?毛澤東認為:“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對準靶。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的關係,就是箭和靶的關係。”“馬克思列寧主義之箭,必須用了去射中國革命之的。”毛澤東在強調“理論聯繫實際”側重中國實際的同時,正是為了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導。
“理論聯繫實際”的核心問題不是是否需要馬克思主義指導,而是如何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具體實踐。
1985年,鄧小平建議“黨中央能作出切實可行的決定,使全黨的各級幹部,首先是領導幹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時間學習,熟悉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從而加強我們工作中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中國共產黨人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持續推進,都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研究、宣傳和廣泛普及為重要前提條件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始終是指導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強大思想武器,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馬克思主義理論對於中國共產黨人是重要的,但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堅持“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指導方針。正如毛澤東說的,我們“不應當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當成死的教條。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如何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是真馬克思主義與假馬克思主義的分界線。教條主義者把馬克思主義神秘化、本本化,當作不可更動的教條。而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則把馬克思主義同具體情況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來分析現實和指導實踐,而不是用馬克思主義的本本來切割現實。”在曲折的歷史進程中,當中國共產黨很好地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時候,往往都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挑戰,取得各方面事業的偉大勝利。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端,《反對本本主義》的重要價值不僅在於提出了在當時來說新的科學觀點,糾正了黨內錯誤思想,更重要的是它作為一篇經典文獻不斷給中國共產黨人以重要的啟迪。
《反對本本主義》要求我們真正做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推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成果。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基本的前提就是全面準確地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和基本原理;與此同時,結合中國的本土實踐,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地全面把握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任務,不照抄照搬其他國家所謂的“模式”“典範”,真正形成符合中國實際國情的創新成果。
毛澤東在歷史上一再提醒黨內同志,主觀主義的空談和盲動的態度都是有害的,所以中國共產黨人應該具有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自覺,要能獨立自主地從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此外,必須敢於和善於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思潮作鬥爭,在思想和制度上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我們追溯毛澤東在中央蘇區時期積極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開端,能夠從源頭上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生邏輯,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質內涵,深入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