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帶撕裂

一般因活動中做出超出關節活動範圍的動作所致

韌帶撕裂,一般因活動中做出超出關節活動範圍的動作,導致相關韌帶被動牽拉而引起撕裂或完全斷裂,常伴有扭傷和骨折。韌帶撕裂表現為局部腫痛、壓痛或關節不穩,疼痛、皮下瘀斑、活動受限。

就診科室


● 骨科或外科

病因


● 人體在負重活動或體位變換時,肌肉、韌帶、筋膜、滑膜等受到牽扯,當關節扭轉或肌肉驟然收縮時,可使少數纖維被拉斷、小關節微動錯縫,形成韌帶損傷,導致韌帶撕裂或斷裂。

癥狀


● 韌帶撕裂可出現以下表現:
● 局部腫痛、壓痛或關節不穩等。
● 疼痛、皮下瘀斑、活動受限。
● 後遺症包括不能完全伸直、關節不穩定及晚期創傷性關節炎。

檢查


● 診斷韌帶撕裂,主要依據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體格檢查

● 檢查的目的是了解損傷的部位和程度,可了解膝關節的活動能力和穩定性,初步判斷病情。

影像學檢查

● X線、磁共振成像檢查對於發現病變,初步判斷病變性質有重要意義,有助於輔助診斷。

診斷


● 醫生診斷韌帶撕裂,主要依據病史、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
● 有外傷史。
● 患者出現局部腫痛、壓痛或關節不穩等臨床表現。
● X線、磁共振成像檢查有韌帶撕裂表現。

鑒別診斷


● 韌帶撕裂需與韌帶挫傷、韌帶扭傷、韌帶拉傷等相鑒別。
● 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別,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通過影像學檢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 1.韌帶挫傷
● 一般是活動中,做出超出關節活動範圍的動作,韌帶損傷程度不嚴重,會出現紅腫。
● 2.韌帶扭傷
● 是四肢關節或軀體部的軟組織(如肌肉、肌腱、韌帶、血管等)損傷,而無骨折、脫臼、皮肉破損等。臨床主要表現為損傷部位疼痛、腫脹和關節活動受限,多發於腰、踝、膝、肩、腕、肘、髖。
● 3.韌帶拉傷
● 脊椎動物中,韌帶是使各骨塊相互連結的結締組織索狀物,與彈性纖維緊密并行。韌帶拉傷后,局部腫脹、疼痛、壓痛,有皮下出血的可見青紫區。

治療


● 韌帶損傷后應及時診斷和治療。傷后應馬上採取制動、局部降溫以延緩和減輕腫脹和出血,同時鎮痛,並及時到醫院就診。
物理治療
強調確切診斷、早期處理、全面修復。早期處理的基礎是確切的診斷,處理的要求則是全面修復。否則任何遺留的未修復的韌帶損傷,都是一種潛在的不穩定因素,最終導致晚期癥狀。部分損傷可行直接修復,損傷嚴重者需以鄰近的肌腱、筋膜等組織一起修復。最有代表性的韌帶損傷為膝關節韌帶損傷和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
針灸
針刺治療不受損傷時間的限制,因此施治比較靈活。
按摩與理療
一般傷后24~48小時內不能施治,以防腫脹或出血加重。

非手術治療

1.固定
用夾板或石膏將受損關節固定於功能位。踝關節外側韌帶輕微傷一般3天後即可做功能鍛煉,而有骨裂的重症則至少需要2~4周。
2.藥物治療
一般採取外敷。

手術治療

● 強調確切診斷、早期處理、全面修復。

危害


● 韌帶損傷比較輕的一般危害不大。但韌帶斷裂恢復不良會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 早期韌帶損傷會導致紅、腫、熱、痛,活動量下降,影響正常活動。
● 韌帶損傷延誤會形成慢性損傷,肌肉容易疲勞,關節的穩定性會受到影響,最終可能會形成骨性關節炎,關節會有疼痛、畸形、功能的障礙,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
● 韌帶損傷修復不到位會有後遺症,長期影響患者生活。

預后


● 早期、規範治療,可以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預防


● 拉伸練習可有效防止韌帶拉傷和韌帶撕裂。
● 鍛煉韌帶前一定要做準備活動,不要練得過快、過猛。尤其在冬季鍛煉前應活動四肢。若鍛煉前不熱身,易引起肌肉、韌帶拉傷或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