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哈達鎮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下轄鎮

烏蘭哈達,蒙古語意為“紅石砬子”。烏蘭哈達鎮位於烏蘭浩特市東部4公里處,全鎮總面積392.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5萬畝,其中水田4.9萬畝,旱田3.6萬畝。

鎮轄17個嘎查村,3個居委會。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滿、朝鮮、回、達斡爾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區,該鎮受城市輻射,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捷。境內有洮兒河、二道河、阿木古郎河三條主要河流。省際通道、111國道和302國道穿越該鎮。2018年,烏蘭哈達鎮區域面積360.78平方千米,戶籍人口有18823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稱烏蘭哈達努圖克;1932年,科爾沁右翼前旗改稱西科前旗;1958年,改設烏蘭哈達公社,屬科爾沁右翼前旗;1984年,改烏蘭哈達蘇木;1996年9月24日,改烏蘭哈達鎮。2020年6月,烏蘭哈達鎮下轄2個社區、14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烏蘭哈達鎮景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稱烏蘭哈達努圖克。
1932年,科爾沁右翼前旗改稱西科前旗。
1958年,改設烏蘭哈達公社,屬科爾沁右翼前旗。
1980年7月26日,劃歸烏蘭浩特市。
1984年,改烏蘭哈達蘇木。
1996年9月24日,改烏蘭哈達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烏蘭哈達鎮
烏蘭哈達鎮
烏蘭哈達鎮位於烏蘭浩特市中北部,東與科爾沁右翼前旗接壤,東南、南與葛根廟鎮相鄰,西南與科爾沁右翼前旗隔河相望,西與城郊街道、義勒力特鎮毗鄰,北與義勒力特鎮相鄰。2018年,烏蘭哈達鎮區域面積360.7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烏蘭哈達鎮地處大興安嶺山脈的中段與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屬低山丘陵地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最高峰嘎斯溫得爾山位於北部,海拔462.2米;最低點靠近洮兒河位於西南部,海拔246.7米。
氣候
烏蘭哈達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短促炎熱,秋季涼爽,冬季漫長寒冷。多年平均氣溫5℃,1月平均氣溫-15℃,極端最低氣溫-33.9℃(1951年1月4日);7月平均氣溫22.9℃,極端最高氣溫40.3℃(1997年6月13日)。最低月均氣溫-16.3℃(1951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22.9℃(1997年6月)。平均氣溫年較差37.9℃,最大日較差42.9℃(2000年)。生長期年平均139天,無霜期年平均139天,最長達188天,最短為12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876小時,年總輻射133.71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124天(一般為3月31日—10月31日)。年平均降水量442.6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75天,最多達90天(1990年),最少為56天(2007年)。極端年最大雨量823.9毫米(1998年),極端年最少雨量239.7毫米(196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7—8月最多。
水文
烏蘭哈達鎮
烏蘭哈達鎮
烏蘭哈達鎮境內河道屬黑龍江流域嫩江水系。主要河道有一級河洮兒河1條,總長595千米;三級河2條,總長46.7千米。河流總長度641.7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洮兒河,從西北至西南流經境內,長8.7千米,主要支流有二道河、三道河又稱阿木古郎河等。
自然災害
烏蘭哈達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風災、冰雹等。春季乾旱概率最大,乾旱機遇為六年一遇。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烏蘭哈達鎮轄烏蘭哈達、滿達、哈達、林海3個居民委員會,胡力斯台、關店、腰樂屯、前公主陵、公主陵、東蘇、混都冷、合特、舍林、烏蘭胡碩、白音特布斯格、高根營子、西白音、東白音、三合村、古城村17個嘎查村民委員會;下設67個村民小組,人民政府駐烏蘭哈達嘎查。
2020年6月,烏蘭哈達鎮下轄2個社區、14個行政村。
2020年6月,烏蘭哈達鎮區劃詳情
哈達社區林海社區合特嘎查舍林嘎查
白音特布斯格嘎查三合村烏蘭胡碩嘎查烏蘭哈達嘎查
高根營子嘎查胡力斯台嘎查古城村腰樂屯嘎查
混都冷嘎查前公主陵嘎查公主陵嘎查東蘇嘎查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烏蘭哈達鎮轄區總人口2186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1447人,城鎮化率98.2%。總人口中,男性11407人,佔52.16%;女性10462人,佔47.84%;14歲以下2903人,佔13.27%;15—64歲17600人,佔80.48%;65歲以上1366人,佔6.25%。總人口中,以蒙古族為主,佔59.39%。2011年,人口出生率0.86‰,人口死亡率0.44‰,人口自然增長率0.42‰。
2017年末,烏蘭哈達鎮常住人口有16740人。
2018年末,烏蘭哈達鎮戶籍人口有1882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烏蘭哈達鎮財政總收入4.7億元,比上年增長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9億元;2011年末,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等1家金融機構設立了辦事處。
2017年,烏蘭哈達鎮企業個數共129個,企業從業人數2589人;2018年,烏蘭哈達鎮工業企業個數共14個,規模以上14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3個。
提升二、三產業比重
隨著城市東擴東移,以及烏蘭浩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落戶我鎮,給我鎮經濟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全鎮人民在黨委政府的帶領下,搶抓機遇、拓寬渠道、全力招商,工業經濟得到迅猛發展。近兩年,引進企業39家、投資總額達到13350萬元,截止目前,全鎮工業企業產值達到15000萬元,實現利稅370萬元。
調整產業結構
水稻種植已成為全鎮的龍頭產業,綠色無公害水稻面積逐年增加,水稻品種不斷更新。蒙興、賓士、北雁、嶺南香、草原精米等一系列特色品牌大米遠銷全國各大城市。依託蒙牛公司落戶該鎮,全鎮乳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全鎮奶牛存欄達到10505頭,年鮮產奶達12000噸,農民人均增收1200元。
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一)重點目標
1、啟動實施“五大工程”,並達到有關要求。
2、向上爭取資金:258萬元。
3、招商引資:4760萬元。
(二)個性化目標
1、鄉企指標:截止11月底,增加值完成9700萬元,工業增加值完成7800萬元,私營企業達38家;農牧民人均從鄉企得到純收入1230元;入庫存稅金完成518萬元;當年新增就業人數60人。
2、水利指標:純增節水灌溉面積0.5萬畝;成立農村用水合作組織18個;新增水保治理面積0.2萬畝;修谷坊34座;生態保護1萬畝;水源井建設30眼。
3、農牧業指標:玉米良種補貼項目2.5萬畝;無公害水稻種植面積4.5萬畝;馬鈴薯生產基地0.1萬畝;糧食產量2498萬公斤;優質專用品種6萬畝;抗旱播種3萬畝。
4、乳業建設:截止2007年底,奶牛總數達到11565頭,其中:
新增奶牛2107頭。
5、林業工作:加大了對胡力斯台和舍林兩個農防林項目區的監
管力度,植樹造林3000畝,加強了封山禁牧和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按時完成了林業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
6、交通工作:完成了混都冷、東蘇至后公主陵的小水泥路路基鋪墊任務16.1公里,預計今年除合特、舍林嘎查外將全部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工程。
7、農村經濟合作組織8家。
8、扶貧和開發工作:解決溫飽1070人;控制返貧率3%;實施3251工程項目覆蓋率100%;整村推進項目1個;扶貧羊管理到位率100%。
鎮內企業情況
圍繞“環境營造、項目牽動”這個主題,按照盟、市提出的“三年打基礎、五年上台階、七年大變化、努力在科學發展、和諧構建中奮發掘起”這一戰略目標,鎮黨委、政府立足實際、著眼長遠、精心謀划、紮實推進、做到“開工建設一批、建成投產一批、加快推進一批、盤活壯大一批、包裝儲備一批”。截止2007年我鎮入園企業已達38家,07年引進的重點項目3個:1、蒙肉牛屠宰加工:投資2600萬元,目前到位資金1200萬元,完成固定投資1000萬元,投產後將屠宰肉牛20萬頭,預計完成產值20億元,年實現利稅3000萬元。
2、盛達羊絨製品有限公司:總投資326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260萬元,流動資產投資3000萬元,投產後年梳理山羊絨80噸、棉羊絨70噸、年生產羊絨衫10萬件,年預計產值6000萬元,其中梳絨4000萬元,羊絨製品2000萬元。
3、寶音精米加工廠:投資總額100萬元,產值達2000萬元,註冊的“鑫香珠”品牌大米,已獲國家綠色標準認證。

發展規劃

發展思路
按照“122”工程,(一個確保、堅持兩個提升和實現兩個提高)即確保社會政治穩定,提升二、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提升畜牧業在一產中的比重,提高財政收入,提高農牧民人均收入,全力打造全盟經濟大鎮、強鎮這一目標,加快了“三化”進程。
加快工業化進程
1、以工業化為主導,實現“三化”互動、促進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2、實現“三化”互動,促進了農民增收。
推進產業化進程
1、以產業化龍頭項目建設為重點,全力推進工業化進程。主要抓了農畜產品加工項目建設,充分發揮地緣、資源優勢,重點抓了關店絨毛市場、怡生堂葯業、糧米加工、蒙肉牛加工項目建設。
2、以基地建設為依託,推進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實現增收富民。
3、加強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加強農村信息網路建設,實現農村與市場、龍頭與基地、生產與銷售的有效對接。
藉助接受城市輻射和開發區優勢,加強了小城鎮建設力度。一是搞好規劃,集聚鎮村所在企業經濟,擴大規模。二是重點抓好鎮村所在地環境建設,對臟、亂、差進行專項整治。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一是加強軟環境,實行責任追究制,努力營造寬鬆的政策環境和優質服務環境。二是抓好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村村通小油路工程,改變交通不暢現狀。三是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樹立經濟發展靠工業,工業發展靠項目,項目引進靠招商的理念,圍繞產業化龍頭項目、能源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在項目招商上實現了新突破。
第一產業
烏蘭哈達鎮風光
烏蘭哈達鎮耕地面積13.2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10萬畝,林地面積15.9萬畝;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甜玉米、中草藥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
2011年,烏蘭哈達鎮農業總產值1.6億元,比上年增長12%,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5%;生產糧食4.5萬噸,其中水稻1.66萬噸;生豬飼養量8000頭,年末存欄6000頭;羊飼養量25300隻,年末存欄20300隻;牛飼養量22000頭,年末存欄21800頭;家禽飼養量41000羽;生產肉類2873噸,其中豬肉999噸,牛肉156噸,羊肉72噸;禽蛋120噸,鮮奶22157噸;畜牧業總產值8000萬元;水果種植面積0.1萬畝,產量1250噸,主要品種有沙果、李子,其中沙果800噸,李子450噸;農牧民人均純收入7005元。
截至2011年末,烏蘭哈達鎮累計造林15.9萬畝,其中防護林4萬畝,經濟林1.5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0萬株,林木覆蓋率27.9%,天然草牧場1.2萬畝,活立木蓄積量20.8萬立方米。
第二產業
烏蘭哈達鎮形成以煙草、啤酒、中蒙醫藥、乳製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重點規劃了糧米加工、畜產品加工等大中型產業集群;2011年,烏蘭哈達鎮有民營企業35家,工業園區1個。

文化


名稱來歷
固鎮人民政府駐烏蘭哈達嘎查得名。“烏蘭哈達”系蒙古語,意為“紅石碰子”。

交通


烏蘭哈達鎮境內有302國道、琿春至烏蘭浩特高速公路、省際大通道、烏蘭浩特至扎賚特旗(縣級公路)通過。其中302國道境內長25千米,通往通遼、海拉爾;琿烏高速境內長19千米;省際大通道境內長11千米;縣級公路境內長13千米;市區有通往烏蘭哈達鎮公交車。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烏蘭哈達鎮有幼兒園2所;小學1所,在校生405人,專任教師14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5人,專任教師6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烏蘭哈達鎮有衛生院1個;病床20張;專業衛生人員26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3人。
2011年,烏蘭哈達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500人次,出院病人500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75萬人,參合率99.3%。
社會保障
烏蘭哈達鎮春耕工作
2011年,烏蘭哈達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54戶,人數655人,支出235.8萬元,月人均30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00戶,人數2487人,支出298.5萬元,月人均10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2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4人,共支出17.9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487人次。自然災害受災人口510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9230畝,直接經濟損失908萬元,救災支出1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6萬元。新增就業人員60人,有12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7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5%,全年共幫助3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組織12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的工作。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100萬元,基金支出合計137萬元。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963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137人,參加失業保險118人,比上年末增加21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22人,比上年末增加11人,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1420元。

產業結構調整

深化主導產業,抓水稻生產
水稻種植已成為烏蘭哈達鎮的龍頭產業,“蒙興、賓士、北雁、嶺南香”等一系列特色品牌大米已遠銷全國各大城市。今後逐年增加綠色有機水稻種植面積的同時,擴大稻田養魚面積,今年預計推廣到2000畝以上,並結合稻田養蟹產業,提高水稻生產的綜合效益。
強化設施農業,抓蔬菜生產園區建設
目前,“高跟營子嘎查蔬菜園區”已有13棟溫室投入使用,西紅柿、黃瓜等作物長勢喜人並已陸續上市。今年還將抓好鄂爾多斯對口援建的“胡力斯台嘎查溫室蔬菜項目區”建設,在耕地使用上反租倒包,現已進入土地調整階段,並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啟動“烏蘭胡碩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做好大陸菜生產,幫助農民做好市場分析和技術服務,使團結嘎查的茄子、高根營子嘎查的豆角等一村一品項目有一個新發展。
規範化現代養殖業,抓舍飼經濟發展
內蒙古榛鹿園農牧業有限公司專業養殖梅花鹿,梅花鹿為阿爾山、大興安嶺、長春雙陽品系,自種青儲、玉米、胡蘿蔔等飼料,種植榛子等項目,為環保鏈企業。
依託“蒙犇、蒙牛”等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育肥牛、奶牛養殖業,目前全鎮牲畜總頭數達到4.65萬頭只。規劃建設總投資1266萬元標準化育肥牛養殖小區2處、育肥牛牛舍建築面積達到5萬平方米,育肥牛年存欄2005頭,奶牛總數達到19171頭只,日產鮮奶達到80噸。同時引進優良品種,普及標準養殖技術,抓好春秋兩季防疫,實現畜牧業發展質量與效益同步提高。
優化特色種植業,抓市場前沿需求
擴大胡力斯台甜西瓜生產規模,在2500畝的基礎上適當擴大種植面積,爭取輻射到合特、舍林等嘎查;抓好合特嘎查中草藥生產,利用排查出來的坡耕地、退耕林地等推廣林葯間作,擴大中草藥生產規模;做好圓蔥的引種試種;引導胡力斯台嘎查農民轉變苗木生產向園林綠化觀賞苗木品種方向發展。

基層建設

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鎮黨委堅持以“五個好”目標為出發點的落腳點,狠抓基層黨組織建設。2006年,我鎮在全市基層黨組織檢查驗收中,獲得優異成績,社會治安明顯好轉,全鎮各族人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