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賚特旗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轄旗
扎賚特旗位於自治區東北部,地處大興安嶺南麓向松嫩平原延伸的過渡地帶,位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全旗面積11837平方公里,轄7個鎮、3個鄉、3個蘇木和1個鄉級國營種畜場,196個嘎查村、684個自然屯。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扎賚特旗常住人口為315153人。
2016年,全旗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3.48億元,同比增長8.2%。2019年4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扎賚特旗退出貧困旗縣序列。
2019年12月,入選第七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2019年12月31日,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2019年,扎賚特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3897萬元。2021年8月2日,經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審核同意,將扎賚特旗確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
春秋戰國時期為東胡旗游牧地。
漢晉時為鮮卑地。
南北朝為室韋地。
唐代為室韋都督府所轄。
金代為臨潢泰州轄境。
元代初為遼陽泰州轄區境,后改隸中書省。
清順治五年(1648年)置扎賚特旗,隸屬哲里木盟。
民國時期扎賚特旗仍屬哲里木盟,東北淪陷時期隸屬為興安總省。
1947年5月1日,內蒙古和平解放。1947年10月扎賚特旗人民政府成立,隸屬興安盟。1953年興安盟撤消后,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行政公署。1954年東部行政公署撤消,劃歸呼倫貝爾盟。1969年8月,隨呼倫貝爾盟划入黑龍江省。1979年又隨呼倫貝爾盟划回內蒙古。1980年7月恢復興安盟建制至今。
扎賚特旗地理位置
扎賚特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至東南依次構成低山、丘陵、平原三類地貌,海拔高度130~1126米。
扎賚特旗境內有綽爾河等74條河流。
扎賚特旗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3.24度,年降水量400毫米,無霜期120-140天。
截止到2011年,扎賚特旗已探明蘊藏著銅、鐵、大理石、石榴石、硅石、煤、石油、油砂等20餘種礦產。大理石主要為白色、灰白色大理岩,礦體長約2000米,寬400餘米。石榴子石共有7條礦體,平均石榴子含量79.98%,詳查儲量72.8萬噸;花崗岩初查儲量2600萬立方米。油砂初勘面積261平方公里;硅石估算儲量2000萬噸;煤初步探明範圍為9.66平方公里。
扎賚特旗境內有原始森林255萬畝,草原面積1000萬畝。
截止到2011年,扎賚特旗地下水總儲量2.79億立方米,水能理論功率13.6萬千瓦。
2014年,扎賚特旗轄9個鄉、9個鎮、3個蘇木。
鎮 | 巴達爾胡鎮 | 浩饒山鎮 | 巴彥高勒鎮 | 圖牧吉鎮 | 新林鎮 |
胡爾勒鎮 | 音德爾鎮 | 圖牧吉鎮 | 阿爾本格勒鎮 | 綽勒鎮 | |
鄉 | 小城子鄉 | 好力保鄉 | 努文木仁鄉 | 巴彥扎拉嘎鄉 | 巴岱鄉 |
二龍山鄉 | 五家戶鄉 | 罕達罕鄉 | |||
蘇木 | 巴彥烏蘭蘇木 | 阿拉坦花蘇木 | 都爾本新蘇木 |
截止到2010年,扎賚特旗人口數量為39萬人。
2021年6月,興安盟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315153人。
旗長:趙田喜
副旗長:紀紅梅、劉宇、張青、王春雨、徐衛奇、劉海濤
2013年,扎賚特旗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6.26億元,同比增長8.4%;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24億元,同比增長10.4%,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5.3億元,同比增長5.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3.45億元,同比增長2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3.4億元,同比增長1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5675元和5673元,同比分別增長11.7%和13.9%。
2019年,扎賚特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3897萬元。
2013年,扎賚特旗農作物播種面積510萬畝,新增機電井700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積7萬畝。2013上半年,種植業增加值1.43億元,同比增長9%。截止2013年8月末,扎旗牧業年度家畜總頭數也達到234萬頭只,增長8.2%,上半年養殖業實現增加值3.74億元。
2013年,扎賚特旗神峰制衣、廣義屠宰、宏泰石材、神馬礦業等企業分別實現了68.1%、98.7%、89.9%、186.2%的增長速度。
2013年初至6月末,扎賚特旗共接待旅遊人數達到25萬多人次。2013年,扎賚特旗來境旅遊人數同比增長22.1%,實現旅遊收入2.03億元。2013年上半年,扎賚特旗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10.11億元,增長7.8%,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2.99億元,增長47.1%。
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每到農曆七月十三,牧民們便成群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後,喇嘛們焚香燃燈,誦經念咒,乞求神靈保佑,群眾則從左向右圍著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牧業豐收年。“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質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烏力格爾,蒙語意為“說書”,俗稱“蒙古書”、“蒙古說書”、“蒙古琴書”,集蒙古說唱藝術發展之大成的一種曲藝形式,主要流傳於內蒙古自治區及相鄰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等蒙古族聚集區。
好來寶是蒙古族曲藝曲種,用蒙古語演唱。好來寶在蒙古語中意為“聯韻”,即各句唱詞的頭一個音節諧韻,故又稱聯頭韻。有的則將好來寶譯為“連起來唱”或“串起來唱”。
蒙古包是一種帷幕式的住所,圓形,圓頂,通常用一層或兩層羊毛氈覆蓋。蒙古包是適應游牧經濟而出現的一種獨特的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建築。
蒙古袍是蒙古族的傳統服裝。
勒勒車:“勒勒”是牧人趕車吆喝牲口的聲音,“勒勒車”因此而得名。勒勒車又叫大軲轆車,因為用牛拉車,也叫蒙古式牛車。
盅碗舞一般為女性獨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風格。舞者頭頂瓷碗,手持雙盅,在音樂伴奏下,按盅子碰擊的節奏,兩臂不斷地舒展屈收,身體或前進或後退,意在表現蒙古族婦女端莊嫻靜、柔中有剛的性格氣質。
“筷子舞”流傳於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和烏審召旗,原是婚禮、喜慶節日歡宴時,在弦樂演奏及人聲伴唱中,由男藝人表演的單人舞蹈,表演者右手握一把筷子,用它敲打手掌、肩部、腰部、腿部等處,擊打的同時肩部環繞聳動,腕部靈活翻繞,敲打聲輕脆,節奏鮮明,情緒熱烈。
查瑪是藏傳佛教為了弘揚佛法、傳播教義、阻止邪惡誘惑、堅定佛門信念而舉辦的一種帶有慶典性質的藝術活動。
科爾沁博舞:博舞即指行博時所跳的舞蹈。博教曾為蒙古族所長期信奉,但自藏傳佛教傳入后即日漸衰落,現在僅有少量殘存,主要流傳於科爾沁草原。
扎賚特旗盛產的蘑菇有:白蘑、花臉蘑、榆蘑、樺蘑、柞樹蘑、楊樹蘑等。扎賚特旗是木耳的主要產區之一,正常年景可產野生木耳4萬公斤左右。
榛子是扎賚特旗的土特產品,是堅果樹種,別名山板栗,是果材兼用的優良樹種。
哈拉蓋是名貴的山野菜,也是較好的中藥材,它也入蒙葯。
扎賚特旗綽爾河流域有哲羅魚,當地蒙古人稱其為“圖蘭扎嘎斯”。哲羅魚,體長,略側扁,呈圓筒形,頭部平扁,吻尖,口裂大,端位。背部青褐色,腹部銀白。頭部、體側有多數密集如粟粒狀的暗黑色小十字形斑點。產卵期雌雄體全顯示出青銅色,腹鰭及尾鰭下葉為橙紅色,雄魚更為明顯。
大鴇,別名:“地鵏”。雄鳥被稱為:“羊鵏”,雌鳥被稱為:“雞鵏”。蒙古名:“陶道格”。“上有天鵝,下有地鵏”。
扎賚特旗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是白鷺等候鳥的繁殖棲息地。
刺繡:用多種綵線在布底上綉刺各種圖案如:“丹鳳朝陽”、“鴛鴦戲水”、“喜鵲登梅”等。舊時農村婦女多在煙荷包、鞋邦、鞋墊上綉,近年來多見於門簾、窗帘、枕套、電視機套、洗衣機外罩。剪紙:用彩紙剪成花卉、鳥獸、喜字等圖案的一種手工藝術,農家女比較擅長。常貼於窗戶、玻璃或牆壁上,作為裝飾品。多在春節、端午節和婚嫁時剪貼。
紙紮:俗稱“紙貨”,用麻桿、竹桿、鐵絲等綁紮骨架,各色紙裱糊,做成車馬、房院、童男、童女、牛、搖錢樹及花圈等。用於喪事,以示祭奠。
鼓匠:亦稱“鼓匠班子”,每班由六、七人組成,樂器有嗩吶、笙管、胡琴以及鼓、板鑼、鈸等。
二人轉,又名“雙調”、“雙玩藝兒”、“蹦蹦戲”。舊時伴奏樂器以板胡、嗩吶為主。
西河大鼓:扎賚特旗的西河大鼓是1964年曲藝人李祥艷、秦永啟夫婦由黑龍江省的雞西市傳入的。
烤全羊(蒙語“晤本”、“好尼、西日哪”)是蒙古族接待貴客的一道名菜。色、香、味形俱全,別有風味。
手扒肉:蒙古語稱“布胡樂”。其做法是將全羊切成若干塊,白水下鍋,不加任何佐料,煮沸片刻後起鍋,置於大盤中食用。
火鍋也是蒙古族傳統佳肴之一,多在冬季食用。
黃油,蒙古語稱“希日陶蘇”。其製作方法是將鮮牛奶放入缸內或盆內,發酵后奶脂上浮成白油狀,蒙古語稱“烏日莫”。
貓耳朵湯,先將和好的蕎面揉成條狀,再揪成杏核大小的塊塊,將塊塊放在一隻手的掌心上,用另一隻手大拇指將其按成貓耳朵狀,最後放進肉湯內,煮熟后便可食用。
炒米,蒙古語稱“胡列巴達”。將蒸熟的散糜子放在鍋內,拌細沙用猛火炒干,加工去皮,即成炒米。
奶茶是蒙古族人最喜歡的飲料之一,一年四季常喝不斷。
馬奶酒,蒙古語叫“奇格”,牧民常駐機構用它來款待尊貴的客人。
扎賚特旗交通
截止到2008年,扎里特旗有各級各類學校329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蒙授1所、漢授2所),職業高中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
截止到2008年,扎賚特旗有文化站20個,村級文化室160個。
截止到2008年,扎賚特旗共有衛生機構27個,其中“二甲”醫院1個,全國中蒙醫百家示範醫院1個。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鄉村振興局確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神山是扎賚特旗的象徵和驕傲。元代至清代初被稱為朵雲溫都兒(朵雲,蒙古語意思是祭品,古代蒙古語稱山為溫都兒)。在清乾隆年間被尊為烏力吉朝克圖敖拉。藏語稱其為拉喜扎力布,意指吉祥的神(帝)。因忌諱直呼其名,人們稱其為博格達敖拉(漢語意為“神山”)。
金山塔
綽爾河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二大河流,嫩江最大支流,興安盟七大河流之首。自西北向東南貫穿整個扎賚特旗,在扎賚特旗境內流程200多公里。
金界壕橫貫扎賚特旗,穿越新林、巴彥烏蘭、國營牧場、阿拉達爾吐、胡爾勒、寶力根花等6個蘇木鄉鎮。
多蘭湖公園位於音德爾鎮西北部,距神山賓館300米。“多蘭”的蒙語意為“明亮的眼睛”,漢語意為“許多藍色的湖”。多蘭湖公園規劃面積74.4公頃。
楊樹溝河谷森林草原旅遊景區位於音德爾西北126公里處的楊樹溝林場和呼格吉樂圖種畜場,屬楊樹溝河流域,楊樹溝河起源於楚魯大壩南側,流域長30公里,在喇嘛河匯入綽爾河,屬季節性河流,夏季流量3-4立方米/秒,瀑布寬50米,落差10米。
小石牛山位於扎賚特旗新林鎮境內,距新林鎮政府西南35公里,距旗政府音德爾鎮105公里。
龍王湖位於扎賚特旗二龍山工作部建設村境內,距音德爾鎮40公里。龍王湖方圓10公里,水域面積5000餘畝,水深2米左右。
木華黎 | 阿敏 | 巴特瑪拉布坦 | 綽克達賚 | 叢世和 |
莫日格策 | 塗波 | 梁殿臣 | 那楚格 | 那日松 |
思沁 | 張冠哲 | 斯琴塔日哈 | 包俊臣 | 胡勃 |
全福 | 劉成 | 厚穆吉樂 | 邰喜德 | 張靜龍 |
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9日,入選第七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名單。
2019年12月31日,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2020年10月,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
2020年11月25日,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0年12月,被授予“內蒙古自治區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21年6月21日,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21年8月,入選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