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代舞蹈
安代舞蹈
安代舞:安代舞於明末清初發祥於科爾沁草原南端的庫倫旗。最初是一種用來醫病的薩滿教舞蹈,含有祈求神靈庇護、祛魔消災的意思,後來才慢慢演變成為表達歡樂情緒的民族民間舞蹈。傳統的安代舞,有準備、發起、高潮、收場幾個程序,都由“博”來主持。
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興安地區帶有迷信色彩的安代舞已不復存在,而是把它作為一種民間歌舞傳承下來。在科爾沁地區,在逢年過節時、在慶祝豐收的日子裡、在喜喪婚嫁和迎賓的宴會上,人們都要跳安代舞。姑娘媳婦揮舞頭巾跳,小夥子脫去馬靴光著腳丫跳,孩子們做著鬼臉跳……舞蹈動作有甩巾踏步、繞巾踏步、擺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沖跑、翻轉跳躍、凌空踢腿、騰空蜷身、左右旋轉、甩綢蹲踩、雙臂掄綢等等,這些優美瀟灑的動作,融穩、准、敏、輕、柔、健、美、韻、情為一體,形成了盛大的狂歡場面,把美和對美的追求推向了極致。
相傳很早以前,在中國北方科爾沁大草原上有父女二人相依為命,有一天女兒得了一種奇怪的病,神志恍惚,舉止失常,怎麼治也治不好,老父親只好用牛車拉著病重的女兒到外面去求醫。不料車走在半路上,遇上風雨,車輪陷在泥里,車軸也斷了,可憐的老父親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圍著牛車來迴轉。女兒奄奄一息,生命危在旦夕,老父親哭得淚也幹了,圍著牛車高聲唱著祈求神靈的保佑。這歌聲引來了眾鄉親,他們見狀也潸然淚下,跟著老人甩臂跺腳,圍著牛車哀歌。這樣唱著舞著,感動了上蒼,雨停了,太陽出來了,姑娘的病也好了,她也加入了舞蹈的人群,唱著,舞著。
這個奇聞不脛而走,後來草原上不管是求雨、祭敖包、那達慕盛會,都用這種載歌載舞的形式,抒發人們的感情。人們圍成一個圓圈,敞開長袍的下擺,右手拿一塊綢巾,邊歌邊舞,曲調悠揚婉轉,人們給這種舞蹈起了個名字叫做“安代”。
安代舞被稱為蒙古族集體舞蹈的活化石,是一種在肅北草原廣為流傳的原生態舞蹈,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淵源。它是蒙古民族舞蹈藝術殿堂里的一顆明珠,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濃郁的生活氣息,現已發展成為蒙古族的集體健身舞。傳統安代以唱為主,伴以舞蹈動作,相傳是一種用舞蹈來治病的神秘民間舞蹈,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傳承歷史。
安代通常在節慶或閑暇時進行,一人領唱眾人應和,成百上千的男女老少載歌載舞。安代舞有強烈的自娛性、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輕鬆愉快,簡單易學,唱詞隨編隨唱,富於感染力。男女老少皆可入場歡跳,沒有時間、地點的限制。只要依其音樂的節奏甩巾踏步,與領唱歌手相應和即可。
傳統安代舞中常以歌相伴,歌唱是安代舞的主要特徵。從藝術角度來看,安代舞是一種以唱為主,伴之以舞蹈動作的一種民間歌舞形式。其音樂曲調風格獨特,有強烈的感染力,便於歌手根據不同情景表達不同的情感。安代的唱詞除開場和收場部分因儀式需要基本確定不變之外,其他皆不固定。那些才思敏捷、善於辭令的歌手可以盡情地用詼諧幽默的唱詞抒發情感,或讚美,或嘲諷,或嘻笑怒罵,不拘一格。
近四百年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不斷完善和發展,安代舞逐漸成為蒙古族宗教儀禮和"那達慕"盛會上最受歡迎的狂歡之舞,同時成為蒙古民族最為耀眼的文化標識。
如今的安代舞更廣泛地流行於民間,逐漸由民間藝術發展成舞台藝術,不斷地在肅北城鄉落戶,成為慶典宴席,接見奉送時不可缺少的內容。安代舞經過本地眾多民間藝術家的多年不懈的努力,演變為草原人民健身娛樂的絕佳方式,
依據習俗,早期的安代舞表演場地,中間立一斷軸車輪或木杆(意為鎮妖避邪之物),參加者圍成圓圈,右手握一塊綢巾或扯起蒙古袍下擺,隨領唱(領舞者)邊歌邊舞。曲調悠揚婉轉,韻味醇厚,善於表達情感。唱詞內容豐富,活潑生動,富即興色彩。
舞蹈動作主要有:原地踏腳擺綢或向旁輕移;前傾身甩綢立起後向前"小踢步"邁動;邊繞圈奔跑邊甩綢;連續做"吸腿跳"步並用力向兩旁甩綢等。
傳統的安代舞沒有器樂伴奏,舞者隨歌而舞,歌曲節奏鮮明,舞蹈動作簡單。傳統安代有“博”主持儀式,歌手和擅長安代舞的男人舞蹈,病人跟隨,眾人圍觀,高潮時以“啊哈嗬”、“合吉耶”、“奔布來”等襯詞呼喊助威,並逐漸由伴歌發展到頓足伴舞,以此抒發勞動之餘的歡快情感。後來,參加安代演唱的人多了,唱詞、曲調也豐富起來,出現對歌、爭場的活潑氣氛時,有的舞者竟踏破鞋底,扯壞了袍襟,甚至小喇嘛也偷偷脫下教裝參加演唱。由安代舞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手的動作。在每年的秋收季節,人們能從傍晚跳到天亮。連續七天,甚至二十一天,最長達四十九天。舞者數目不定,最少十幾個人,多達幾百個人。跳安代舞的場所是寬敞的平地,翻土三尺,鋪上馬糞或草,再用濕土蓋硬,所以有很好的彈性。場中央埋一空碗,上面架起座車軸,軸頂用布蓋緊。傳統安代舞中常以歌相伴,歌唱是安代舞的主要特徵。安代舞的動作,舒緩和節奏融為一體,跳到高潮時使人們的朝氣大發、產生雄偉的姿態。從而有死爾復活般的魅力。"踏步"、"跺腳"、"甩巾"及自定圍圈是安代舞通常使用的基本步伐。在安代舞的發展過程中蒙古族人加入了大量的民歌、好來寶、祝讚詞。舞與歌,舞蹈與說唱有機的結合為一體,逐步形成了幾十種曲目。
安代舞
隨著安代舞的舞台化,其影響也逐漸擴大,不過原生態的安代卻面臨著很大的危機。隨著額爾敦巴拉等一代老藝人的去世,一些原有的唱詞和經典舞姿漸漸失傳。其原始韻味和原生態文化出現危機。在蒙古族聚居地區,會跳安代的也越來越少,特別是“烏日嘎安代”和“祈雨安代”等傳統儀禮和舞蹈程式、唱詞幾近失傳,留下的也是支離破碎。很多年輕人甚至認為安代是一種老年健身操。
此可見當時安代舞的場面,其參與人數和人們的投入程度決不遜於現在的街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