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海城鄉的結果 展開
- 黑龍江省肇東市海城鄉
-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平果縣下轄鄉
海城鄉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平果縣下轄鄉
海城鄉,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平果市下轄鄉,位於平果市西部偏南,東與舊城鎮相鄰,西與田東縣思林鎮交界,南接太平鎮,北與榜圩鎮、同老鄉連接,行政區域面積264.01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海城鄉戶籍人口有34519人。截至2019年末,海城鄉下轄1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那海村那海新街68號。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海城鄉人口數為16203人。
2016年,海城鄉農民人均純收入7350元,同比增長7.1%。財政總收入完成310.52萬元,同比增長1.34%。2018年,海城鄉有工業企業1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為下旺土巡檢司司署。
民國七年(1918年),改土歸流與上林土縣合併置思林縣,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划屬賓士縣,為海城鄉。
1952年,原海城、利濟鄉合併建置平果縣第五區。
1958年,為公社。
1962年,稱區。
1968年,復稱公社。
1984年,改稱鄉。
海城鄉位於平果市西部偏南,東與舊城鎮相鄰,西與田東縣思林鎮交界,南接太平鎮,北與榜圩鎮、同老鄉連接,行政區域面積264.01平方千米。
海城鄉呈不規則的四邊形,北部多為丘陵,南部是石山區,地勢東低西高。
海城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21.6℃,年降雨量1378毫米,日照時數1620小時,無霜期350天。
海城鄉主要河流有那海河,源頭於那海村巴樓屯,自西而東,流經擁齊、萬康、雄烈三村,注入舊城鄉地下河,全長40千米。
2016年,海城鄉下轄16個行政村、164個自然屯、206個村民小組。有3個純瑤族村:新民、定堤、行吉。
截至2019年末,海城鄉下轄16個行政村:那海、六作、貴良、新民、萬康、定提、擁良、百譚、擁齊、行吉、榮方、石趙、雄興、高樂、雄烈、伏山,鄉政府駐那海村那海新街68號。
行政村 | 那海 | 六作 |
貴良 | 新民 | |
萬康 | 定提 | |
擁良 | 百譚 | |
擁齊 | 行吉 | |
榮方 | 石趙 | |
雄興 | 高樂 | |
雄烈 | 伏山 |
2015年,海城鄉總人口31649人,全鄉瑤族人口5909人,是平果縣瑤族聚居最多的鄉鎮。
截至2018年末,海城鄉戶籍人口有34519人。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海城鄉人口數為16203人。
2016年,海城鄉農民人均純收入7350元,同比增長7.1%。財政總收入完成310.52萬元,同比增長1.34%。
2018年,海城鄉有工業企業1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2016年,海城鄉完成糧食種植面積2226.67公頃,其中水稻1180公頃、玉米1053.33公頃,糧食總產量1.12萬噸。種植火龍果27.33公頃;種植蔬菜13.33公頃;新種甘蔗62.94公頃,桑園56.67公頃,香蕉26.67公頃,沃柑12公頃,大青棗5.33公頃,芒果13.33公頃。全年完成荒山造林313.33公頃。涉及採伐林木蓄積量3.2萬立方米,出材2.4萬立方米,產值1439萬元。憑證採伐率100%,活立木蓄積量82萬立方米,生態公益林補償金髮放率100%。全鄉豬年存欄7.38萬頭,出欄3.84萬頭;牛年存欄7484頭,出欄4670頭;羊存欄2.66萬隻,出欄1.22萬隻;雞存欄129.76萬羽,出欄108.18萬羽;鴨存欄20.3萬羽,出欄1.04萬羽;鵝存欄0.38萬羽,出欄0.28萬羽。
海城鄉境內有海城—舊城柏油公路、海城—太平柏油公路、海城—同老柏油公路與鄰鄉市道、國道貫通。
截至1990年,海城鄉有初中1所。
截至1990年,海城鄉有衛生院、血防站各1所。
2016年,海城鄉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654人,繳納保費8.85萬元;全年通過民政發放城鎮低保救助18人,救助金額2.18萬元;農村低保救助4418人,救助金額597.99萬元;發放80歲以上高齡補貼660名,發放金額45.37萬元;優撫對象116人,發放優撫金額185.91萬元;五保對象137人,發放生活補助67.45萬元;發放大病救助補助金5.2萬元,涉及10人;發放救助糧食2.79噸,救助人數1860人;發放衣被3125件,救助人數6095人;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資金17.12萬元,發放人數308人;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資金9.21萬元,發放人數161人。
2016年,海城鄉貧困人口從2015年4845人下降到3624人,其中擁齊村通過自治區整村脫貧核驗。
2016年,海城鄉建成農村道路24條27.04千米,屯內道路硬化建設25條5.74千米,方便7562名群眾出行;建設文化基礎公共設施10個;建成飲水工程14處,惠及人口1120人;農田水利渠道建設257條386千米,改善灌溉面積7200公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13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