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台

漢語辭彙

釣台,漢語拼音diào tái,指釣魚台,出自《水經注·谷水》。

基本信息


詞目:釣台(釣台)

詳細解釋


釣魚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谷水》:“其水東注 天淵池,池中有 魏文帝 九華台。殿基悉是 洛中 故碑累之。今造釣台於其上。”
唐 張喬 《宿江叟島居》詩:“了得平生志,還歸築釣台。”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劉書樵〈晉游詩選〉》:“但留荒冢在,遙並釣台孤。”

指東漢嚴子陵垂釣處

故址在浙江桐廬城西十五公里的富春山上。東漢嚴光,字子陵,隱於此山垂釣。
典源
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嚴光〉~2764~
嚴光字子陵,一名遵,會稽餘姚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同遊學。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后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帝疑其光,乃備安車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後至。舍於北軍,給床褥,太官朝夕進膳。……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於富春山,後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焉。建武十七年,復特徵,不至。年八十,終於家。帝傷惜之,詔下郡縣賜錢百萬、谷千斛。
典源譯文
嚴光,字子陵,又名遵,會稽餘姚人。年少時就有名聲,與光武帝一同遊歷學習。等到光武做了皇帝,嚴光就改名換姓,隱居不出來。皇帝想念他的才能,就派人拿著圖像去尋找。後來齊國有人報告“:有一個男子,身披羊裘在澤中釣魚。”帝懷疑是嚴光,就備了安車和玄黑色綢子,派人去請他。請了三次才出來。讓他住在軍營里,鋪好床褥,由太官早晚送飯。……光武帝拜嚴光作諫議大夫,嚴光不做,於是在富春山種田。後人把嚴光釣魚的地方叫作嚴陵瀨。建武十七年(42),又特地派人去請嚴光,仍不肯出來。嚴光活到八十歲,死在家裡。皇帝傷惜他,下詔讓郡縣賜錢百萬、谷千斛。
釋義
“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於 富春山,後人名其釣處為 嚴陵瀨 焉。”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自縣(桐廬縣)至 於潛,凡十有六瀨,第二是 嚴陵瀨,瀨帶山,山下有一石室,漢 光武帝 時 嚴子陵 之所居也。故山及瀨,皆即人姓名之。”唐·李賢注引顧野王《輿地誌》:「桐廬縣南有嚴子陵漁釣處,今山邊有石,上平,可坐十人,臨水,名為『嚴陵釣壇』也。」
運用示例
《後漢書·逸民傳·嚴光》。今 釣台 處有石亭,臨江有 嚴先生祠。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十:“嚴州 有 嚴光 釣瀨,名 嚴陵瀨。”
唐 錢起《送虞說擢第東遊》詩:“月中 嚴子瀨,花際 楚王城。”
唐 錢起《送楊皞擢第游江南》詩:“掛帆 嚴子瀨,酹酒 敬亭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