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台

李清照詩作

《釣台》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所作的七言絕句。此詩表達了作者對漢隱士嚴子陵的崇敬之情,作品主要對為名韁利索所羈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畫。詩人承認自己掙脫不開名韁利索,同時也是不願為名韁利索所羈。

作品原文


釣台
巨艦隻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為名來。
往來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過釣台。

註釋譯文


註釋

⑴釣台:相傳為漢代嚴子陵垂釣之地,在桐廬(今屬浙江)縣東南。西漢末年,嚴光(字子陵)與劉秀是朋友,劉秀稱帝(漢光武帝)后請嚴江做官,光拒絕,隱居在浙江富春江。其垂釣之所後人為釣,亦名嚴灘。
⑵巨艦:大船。
⑶扁舟:小船。
⑷先生德:先生,指嚴光。北宋范仲淹守桐廬時,於釣台建“嚴先生祠堂”,並為之作記,其中云:“先生之德,山高水長。”
⑸通宵過釣台:嚴光不為名利所動,隱居不出,後人每每自愧不如,故過釣台者,常於夜間往來。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三十《趙基嚴台詩》記“漢嚴子陵釣台,在富春江之涯。有過台而詠者曰‘君為利名隱,我為利名來。羞見先生面,黃昏過釣台。”

譯文

大船隻是因為謀利才去,小舟也是為了沽名而來。
先生的品德使往來的人慚愧,他們特地趁黑夜悄悄過釣台。

創作背景


公元1134年(宋高宗紹興四年),李清照由臨安去金華避亂,途經嚴子陵釣台,作此詩。

作品鑒賞


前兩句“巨艦隻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為名來”,“巨艦”指得是嚮往財富極力去獲取財富的人。“扁舟”指通過結交認識權貴從而獲取名利的人。這兩句渲染追名逐利的凡夫俗子的多和繁忙。無論是為利,或者是為名,皆是一些嚮往錢財和權力的唯利是圖的人,與隱者嚴子陵不為名利的高尚品德相違背,從而表現出隱者嚴子陵不圖名利的高尚品格。
后兩句“往來有婉先生德,特地通宵過釣台。“先生德”指嚴子陵不圖名利,在釣台隱居的高尚品德。句中使用了“用典”的手法,引用嚴子陵過釣台的典故,從而突出嚴子陵的淡泊不仕的情操。
一二句“巨艦隻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為名來”對三四句“往來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過釣台”起到了反襯作用,並描繪出當時社會追逐名利的現象。
全詩通過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對比道出了詩人自己掙脫不開追求名利貪圖錢財的社會,同時也是不願為追求名利貪圖錢財的社會所束縛,體現出詩人潔身自好,不圖名利的情操。

作者簡介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約1151),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