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山鄉

梭山鄉

梭山鄉位於魯甸縣境西北部。東北與昭通市大山包、炎山兩鄉為鄰,西與巧家縣小河、東坪鄉隔牛欄江相望,南與水磨、樂紅相連,總面積136.2平方公里。距縣城98公里。海拔1403米。

地理位置


梭山鄉位於魯甸縣境西北部,是全縣最邊遠的貧困山區鄉,交通狀況較差,信息閉塞,人多地少,土地貧瘠,基礎設施建設差,貧困面大,整體貧困程度深。位於兩省、三縣、八鄉交匯的牛欄江畔。地處魯甸縣西北部,距縣城86公里,對面與巧家縣小河、紅山兩鄉隔江相望,南與四川省金陽縣對坪鄉、昭陽區炎山、田壩、大山包鄉毗鄰,東南與水磨、樂紅鄉接壤。鄉政府所在地海拔為1395米,梭山鄉東北區域高,西南地段低,氣溫差異較大,梭山鄉可分為高寒冷涼地區、二半山區、燥熱河谷地帶三部分。鄉境內山高坡陡,立體氣候十分突出,最高海拔3356.2米,最低海拔568米,均屬於全縣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點。

自然資源


梭山鄉
梭山鄉
梭山鄉國土面積136.2平方公里,第二輪土地延包時共有耕地面積17040 畝,2003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時修路佔地、泥石流等原因造成土地面積減少1007.49畝,現有耕地資源16032.51畝。2004年底,糧食總產量達1083.4萬公斤,比上年增長60.4萬公斤,增長率為6.07%。人均有糧達到353公斤。梭山鄉經濟總收入3295萬元,人均純收入971元。轄梭山、黑石、密所、查拉、挖水、黑寨、埂底、妥樂、甘田9個村民委員會(56個自然村),182個村民小組,梭山鄉總戶數6744戶30701人,梭山鄉居住著漢、彝、苗、回、仲五種民族,其中彝族320戶1458人,佔全縣彝族人口的三分之一。梭山鄉糧食主產為玉米、水稻、洋芋、小麥;經濟林果有花椒、油桐、女貞果、核桃;經濟作物有甘蔗、魔芋、烤煙。

民族風俗


梭山鄉人文歷史悠久,少數民族有著自己傳統節日和獨特的民族風俗,其中,以彝族“火把節”為代表的民族風俗在我縣具有較強的民族特色性,少數民族居住在二半山以上,多少年來一直保留著他們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習俗,每年都隆重地舉辦他們自己歡快的節日。

資源優勢


梭山鄉
梭山鄉
梭山鄉的地理位置和地質特徵相對較為特殊,在本縣境內包攬了海拔的最 高和最低點,行成了三級氣候的自然走向,在河谷地區有“西南大峽谷”美譽之稱的牛欄江大峽谷;二半山區有“西南第一大溶洞”美譽之稱的黑石大洞;具有一定的開發價值,區位優勢和經濟優勢相對較好,過去梭山鄉被美譽為“小香港”之稱。鄉內林果資源豐富,有著名的小紅甘蔗和黃果。也有甘田村溫泉旅遊資源、黑石大洞,礦產資源有煤炭、鐵礦等和瑩石礦。

基礎建設


梭山鄉
梭山鄉
跟隨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機遇,梭山鄉經濟社會得到了發展,基礎設施得到進 一步改善,但是與其他鄉鎮相比,發展速度緩慢,拉大了與其他鄉鎮的差距。梭山鄉通村公路建設落後,黑寨、甘田村通達公路於2004年列項縣“通達工程”項目,在縣交通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鄉黨委、政府組織群眾投工投勞按通達公路建設要求修建了黑寨公路9公里,加寬維修了妥樂公路13公里,建設甘田公路,全長22公里,現已基本實現了通達工程村村通的目標,極大改善了梭山鄉交通條件。
2004年底還有30%左右的農戶用不上電,群眾科技文化知識低,思想落後,科技推廣難。省列無電村通電工程,投資560萬元,也因群眾居住較為分散,30%的自然村未通電,廣大群眾用電較為困難,黨委政府把握住今年農村無電村項目實施的機遇,積極配合電力公司組織群眾投工投勞實施無電村工程並及時規劃落實,目前,除黑寨村正在實施無電村項目外,已實施了密所、黑石、梭山、埂底、妥樂、查拉共6個村51個社的農村電網建設,受益2128戶,近10000人。梭山鄉共建設24個台區,解決了梭山鄉近2/3人口的照明問題。
梭山鄉水資源由於投資不足,水利化程度低,灌溉用水難以解決,農作物很大程度還依賴於“靠天吃飯”。針對人畜飲水困難的問題,鄉黨委、政府結合本鄉實際,先後在挖水、梭山、黑石、密所、查拉、黑寨等村規劃實施了管飲和水窖建設工程,覆蓋梭山鄉21個自然村,占梭山鄉56個自然村的37.5%,直接受益652戶,3200人,1920頭牲畜的飲水和灌溉,其中,水窖受益1117人。完成總投64萬元的80%。集鎮建設較為落後,遠遠不能滿足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街道狹小、擁擠,政府辦公用房嚴重緊缺,辦公條件落後,嚴懲影響了對外形象,集鎮飲水急於解決,甚至影響到集鎮幹群關係。教育設施建設落後,梭山鄉現有中學1所,完小11所,單小7所,校點12所,有教職工283人,在校生6620人,學校危房面積6000餘個平方,教室不足,教職工住宿比較困難。

經濟發展


梭山鄉
梭山鄉
02年以來,鄉黨委、政府把糧煙生產和支柱產業不斷壯大,因地制宜,充分 發揮梭山鄉的區域優勢和氣候特點,突出抓好高寒冷涼山區生豬養殖、河谷一帶反季節蔬菜種植、二半山區經濟林果花椒、新疆核桃種植及魔芋種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到2007年年底已發展生豬養殖大戶50戶,年出欄生豬13800頭,梭山鄉養殖年創收2070萬元;在梭山村大田、灣塘、甘田村上寨、下寨等社反季節蔬菜種植已初成規劃,年產蔬菜15萬斤,年可創收 25萬元;梭山鄉花椒種植已達11800畝,新疆核桃種植2000畝,魔芋種植35000畝,年銷售收入1600餘萬元。重點穩定糧煙生產。民以食為天,糧食是農民的根本,通過2005年農業稅的取消及中央對種糧農戶的補貼,糧食呈現穩中有增有大好趨勢;烤煙生產是梭山鄉的經濟產業支柱之一,梭山鄉加大了烤煙科技扶持力度,制定了以“雙控”為指導的烤煙生產,以提早節令為基礎,從規劃、育苗、移栽、田間管理、成熟采烤、烤房建設、烤中指導、入戶預檢等程序實施科技介入和扶持,梭山鄉的烤煙生產取得相對穩定的發展太勢,2002年至2007年五年間均足額完成縣下達的烤煙生產及收購任務。但由於外出務工人員的影響,梭山鄉烤煙生產有下滑趨勢。

基礎設施建設


梭山鄉
梭山鄉
梭山鄉屬於全縣最邊遠的貧困山區鄉,道路交通、農田水利、農村電網、教育設施和集鎮建設仍處於落後狀態,群眾生產生活水平仍較低下。黨委、政府進一步認識鄉情,規劃發展,站在求發展、謀發展和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政治高度,積極尋求梭山鄉發展的新路子,探索發展的新思路,著手從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工夫,積極爭取建設項目,基礎設施得到了較大改善。
交通道路建設:五年間新修公路三條,全長 公里,總投資 萬元,擴修甘田公路 公里,總投資 萬元,其中新修甘田至梭山集鎮公路 公里,總投資50萬元;新修黑寨至挖水村公路9公里,總投資;整修了12公里長的妥樂公路,新修建了擋牆,涵洞及橋樑,確保了道路暢通。截止2005年5月底,梭山鄉達到村村通公路的目標,總投資210萬元,人民群眾“出行難”問題基本得到解決,改變了原人背馬馱的歷史局面。
水利設施建設:由於梭山鄉是山區鄉,屬“雨養”農業,靠天吃飯,水利化程度僅為10%,人畜飲水極為困難。2002年以來,梭山鄉共爭取和投入資金450多萬元實施“雨水集蓄”工程,先後在挖水、梭山、黑石、密所、查拉、黑寨等村規劃實施管飲工程 米,機新建水窖1800個,其中梭山鄉集鎮管引 米,妥樂村龍洞灣的管引 米,梭山村新田自然村的人畜飲水 米,項目覆蓋梭山鄉21個自然村,占梭山鄉56個自然村的37.5%,直接受益1380戶,7551人,3800頭牲畜的飲水和2700畝農田灌溉,切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用水難的問題,。
電力基礎設施建設:五年間,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電網改造的機遇,在縣電力公司的支持下,積極爭取並組織實施無電村工程。至07年年底,梭山鄉共實施8個村46個自然村的無電村項目,實施6村的農網改造,解決了25800多人的照明問題;通過積極努力爭取,縣電力公司35000伏的變電站項目落戶梭山,變電站總投資1050多萬元,目前工程正在建設中。通過無電村項目工程建,梭山鄉9個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電視電話,大部分群眾能接通衛星電視信號,部分村和農戶安裝了電話,轄區內95%以上區域能接收到手機信號,人民群眾的信息交流十分暢通。

工程建設


黑石河梯級電站、黃角樹電站建設順利進行,已投資8500餘萬元;鄉政府綜合辦公大樓建設進度較快,預計年底竣工;新建查拉村公所、妥樂村公所、甘田村公所、埂底村公所、挖水村公所、黑寨村公所,總投資170餘萬元,極大地改善了六個村的辦公條件,辦公效率幅提高;新修梭山中學教學樓及學生宿舍、妥樂小學教學樓、埂底小學教學樓、中壩小學教學樓、新田小學教學樓及教師宿舍、黑寨小學教學樓,總投資 余萬元。
本屆政府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億元,是歷史以來投資規模較大,投資效益較好的時期。

集鎮建設


1、新區建設。在2008年新增兩條街,長度達1500米以上,計劃投資300萬元。之後,逐步爭取村鎮建設,並對現有老街進行改造、綠化和街燈亮化工程,到2012年集鎮規模比現在翻兩翻,人口可容量達10000人以上。
2、生活用電用水:在2005年全面實施集鎮管引工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集鎮生活用水質量,加大污水處理力度,水質達國家地面水二級功能區標準;供電負荷達0.7w/w;保持群眾生產生活用電量。
3、興建公共汽車站一個,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

社會事業


五年以來,鄉黨委、政府積極爭取項目,傾情傾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逐一加以解決。
一是抓好安居溫飽及整村推進項目有新突破。自2002年以來,先後在挖水村、密所村、查拉村、黑寨村、梭山村、妥樂村、黑石村實施了安居溫飽、整村推進、農村集體經濟、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等項目共十五項,總投資220 .9萬元,順利完成了210戶特困農戶的茅草房、杈杈房改造任務,新建貧困戶危房175戶,改造貧困戶危房480戶,新建衛生路面8500米,項目覆蓋7個村655戶。有效改善特貧困群眾的居住條件,積極大增強了貧困群眾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二是產業扶貧有新突破。利用重點村建設、安居溫飽工程、市級示範工程產業扶貧等項目,共投入產業扶貧資金近20餘萬元,建成花椒基地3500畝,魔芋2000畝,發展畜牧養殖400餘頭;一方面,增強了受益農戶的責任心,使受益農戶的觀念得到轉變,養殖、種植規模得到發展,另一方面,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使更多貧困農戶能夠受益,極大地增強了貧困農戶的發展後勁。三是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穩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自2006年啟動實施2年來,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實施,兩年來參合率均達80%以上,兩年來共減免門診、住院費 元,人受益,已初步建立農民醫療保障制度。四是民政救助制度進一步完善。梭山鄉1700餘名困難戶、特困戶得到低保生活救助,對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的老年人、殘疾人、困難老黨員給予了救助。梭山鄉民政救助對象從2002年的930戶增加到2007年的2045戶,救助資金由02年的11萬元增加到07年的115萬,對弱勢群體的幫扶力度明顯提高。五是農民負擔明顯減輕。2005年,取消了2000多年來的皇糧國稅,直接減輕農民負擔13.8 萬元;2006年對種糧戶實行種糧補貼,補貼面積畝35760,補貼金額 16.4萬元,2007年補貼面積35760畝,補貼金額 45萬元;2005年國家對貧困地區實施“兩免一補”政策以來,梭山鄉每年受益貧困學生1085人,減免學費31萬元;07年對中學寄宿制學生進行補助,梭山鄉共有 名中學生受益,補助金額達 萬元;07爭取到中英聯合西部開展項目對女學生和少數民族學生進行補助,共有 名學生受益。

取得成果


實施科教興鄉戰略
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重點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學校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積極爭取,多方努力,教育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先後建設梭山中學、埂底小學、妥樂小學、中壩小學教學樓建設及其配套設施建設。“兩基”進程快速推進。
計劃生育工作目標圓滿完成
計生各項指標任務每年均完成縣政府的考核指標。實施農業人口獨生子女“獎優免補”政策取得顯著成效。一是人口控制效果明顯。“獎優免補”政策實施以來,共實施各類手術3061例,其中,放環1371人,男女結紮1690人,三術率為74 %,綜合節育率為75%。人口自然增長率、計劃生育率、醫學臨護面分別為11.23%、58.2%、92.6%;徵收社會撫養費75萬元,共辦理農業人口《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165 本。2007出生率比2002年下降1.4個千分點。二是有利於化解三農問題。實施“獎優免補”政策以來,少出生1500餘人。2004年以來共投入“獎優免補”資18萬元,這些資金都是直接發放到農民群眾手中,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和子女入學等方面,既達到了控制農業人口過快增長的目的,加快了脫貧致富的步伐。
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
衛生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在上級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投資30萬元新建鄉衛生院綜合樓。切實健全了初級衛生保健設施,進一步提高嬰幼兒防疫工作,提高群眾的醫療條件,群眾的初級醫療得到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2年以來,在鄉黨委、政府積極組織、引導、支持下,全體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共實現50000餘人參加了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0%以上,解決了農村困難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現狀和農民無錢看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明顯加大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加大對刑事案件的偵破、治安案件的查處力度,維護梭山鄉社會穩定。嚴格依法行政,文明執法,公正執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依法治國方略,進一步規範行政行為,理順行政執法關係,推進依法治鄉進程,嚴格依法辦事,秉公執法,亮證執法,嚴格按照各項規章制度執法。五年來,梭山鄉共立刑事案件35件,破獲27件,破獲率77%,其中07年立案4件,破案4件,破案率達100%,破案明顯提高;受理治安案件31起,查處19起,查處率為61%;調解民事糾紛125件,調處125件,調處率達100%,成功63件,成功率65%。信訪工作成效顯著,接待群眾來信來訪250件782人次;校園及周邊環境得到有效整治,整體聯動防範工作有序開展。
安全生產成效顯著
平安鄉鎮”創建工作成效明顯。在縣安全主管部門的直接監督、指導下,認真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和縣委、政府有關安全生產的重要指示,明確職責、目標和任務,同各村、各站所、各施工單位簽定責任書,加強督管力度,進一步把道路安全、非煤礦山、消防安全、民爆物品、重點行業、重點工程建項目的管理落到實處,減少了事故的發生。對車輛超載、“三無”車輛依法責令停止營運和並限期整改;對梭山鄉的小煤窖進行徹底的清理整頓,特別對無證經營私挖亂採的小煤窯進行了炸封,對業主進行了批評教育,並與有證業主簽定《安全生產責任書》,對各項安全措施不達標的,限期整改,消除安全陷患,確保開採工人生命安全。通過各種檢查工作的落實和開展,基本形成了“安全第一、責任重於泰山”的觀念和共識。
富餘勞動力轉移有新突破
梭山鄉農業人口多,剩餘勞動力豐富。梭山鄉有勞力資源17150人,抓住全縣開展的“百萬民工”培訓工作為契機,以黑石河電站、黃角樹電站的開發機遇,自發和組織轉移剩餘勞動力7000餘人次,幫助2100餘人實現了再就業,轉移農村勞動力6100餘人,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同時也開闊了山區群眾的視野,引進了先進技術。實現年勞務收入1400餘萬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 28 %,勞務經濟創歷史新高。通過有序、自發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實現了“輸出一人,致富一家,輸出一批,帶動一村”的目標。
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
為改善梭山鄉基礎設施現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增加經濟收入,加快脫貧致富步伐,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鄉黨委政府積極增取項目,以整村推進等項目與新農村建設項目配套,整合資金,集中力量,突出重點,結合梭山鄉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新農村建設要求,結合梭山鄉實際,在梭山新田、黑寨雨角兩個自然建立新農村示範點,項目共投資35 萬元,涉及231戶916 人,切實改善項目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精神文明


把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作為做好農業農村工作的治本之策,在“雲嶺先鋒”、“保先教育”、“八榮八恥”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村級組織規範化建設。抓好農村基層幹部培訓,不斷強化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提高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的本領,加強民主管理、依法辦事的本領,做好群眾工作、建設和諧社會的本領,發展先進文化、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本領。更加重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繼續推進“八個一”工程建設,創建文明村社,營造良好穩定的社會環境,確保農民群眾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