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蕾絲
美國2009年保羅·索雷特導演驚悚電影
生兒育女,是組建完整家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也是一對夫妻最偉大、最美好的夢想,同理,如果他們的孩子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不幸夭折的話,這一切也就直接轉變成了所有人能夠想象得到的最可怕的噩夢……瑪德琳·邁西森(喬丹·萊德飾)是一個懷孕已經8個月的准媽媽,她和家人們一起滿懷著喜悅的期待,準備好了迎接新生兒的到來。與此同時,瑪德琳還做下了一個決定,她一定要生下一個健康的孩子,所以她以一種純粹養生的生活方式調整著自己的身體狀況,決定自然分娩--即使她那向來直言不諱的婆婆薇薇安(加布麗·羅絲飾)堅持讓她在懷孕期間接受標準的醫院式的護理,可瑪德琳還是選擇了一位經驗非常豐富的接生婆來照顧自己。
然而,一場突發的悲慘意外,卻截斷了瑪德琳身為母親的一切幸福之源--還未出生的胎兒失去了一切生命跡象,已然死在了母親的子宮當中……精神方面受到了極大摧殘的瑪德琳,深受刺激之後已經產生了恍惚的情緒,她還是堅持要生下這個孩子。隨後,她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意志力,繼續在自己的身體里孕育著那個被她起名叫“格蕾絲”的嬰兒,並在10個月之後,真的產下一名女嬰。
在連續發生了一系列可怕的事故之後,瑪德琳似乎變得愈發地古怪,她開始有意地避開人群,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距離,越來越生疏……不過,瑪德琳很快就意識到,也許自己犯下的是一個可怕的錯誤,隨著格蕾絲的成長,她的存在也變得讓人萬分的恐慌,如果進退兩難的瑪德琳想要讓格蕾絲繼續活下去,就不得不用人類的血肉去餵養她,她開始走出家門,尋找更多、更合適的獵物。
角色 | 演員 |
Madeline Matheson | 喬丹·萊德 |
Vivian Matheson | 加布麗·羅絲 |
Dr. Richard Sohn | 馬爾科姆·斯圖爾特 |
導演 | 保羅·索雷特 |
編劇 | 保羅·索雷特 |
脫離了控制的“母愛 "
電影海報及截圖
之所以會走上電影製作這條路,可以說保羅·索雷特完全是在遵從著自己的興趣與喜好的指引,然後又受到了一位恐怖電影精英伊萊·羅斯(Eli Roth)的影響--他不僅是索雷特參加電影訓練營時的顧問,還教會了他很多東西,索雷特說:“一直以來,我都是一位狂熱的電影迷,而且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已經在嘗試著創作一些東西,一般都是對身邊的生活以及我因此產生的想象的一種記錄,反而很少會在裡面融入有見地的想法……但羅斯卻完全不一樣,他是那種始終知道自己窮盡一生正在追求的是什麼的人,正是因為他,我才意識到自己真正能做的是什麼,並在事業的道路上做出了最終的選擇--每一次有朋友問起我,想知道我最想做的是什麼時,我的回答永遠都是‘拍電影’。羅斯是一個非常寬宏大量的朋友,他總是不吝嗇於對我做出指導,不愧是一位良師益友,我從他已掌握的經驗中知道了不少東西,至少不會再犯下他曾經犯過的錯誤。他總是提醒我應該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負責,就像他自己一樣,對此我非常地感激他。而且羅斯還告訴我,如果走上了電影這條路,是沒有任何捷徑可循的,沒有人能夠幫助你,只有靠你自己摸索出真正的方向,一個良好的認知和心態也是非常地重要的。所以對於我來說,認識羅斯是我生命中一個關鍵的轉折。”
之前恐怖電影類型里的一些經典之作,則是促成了保羅·索雷特製作出《格蕾絲》真正的靈感之源,他表示:“其實這部影片最初時的模樣,是我於2006年製作的一部同名短片,直到條件得到了允許,才變成了現在這樣一部完整的電影長片……我認為,墨西哥電影人吉爾莫·德爾·托羅(Guillermo del Toro)的作品《潘神的迷宮》(El laberinto del fauno)和《鬼童院》(El Espinazo del Diablo)是我所見過的當今最美、最能激發人的靈感和想象力的電影作品。除此之外,我還是伴隨著大師級別的人物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和大衛·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的作品長大的,這些都根植在我的內心深處揮之不去。再就是奧地利導演邁克爾·哈內克(Michael Heneke),我同樣是他的忠實粉絲,他的作品《熒光血影》(Benny's Video)和《鋼琴教師》(La Pianiste)都對我產生了無法比擬的至深影響。最後一個值得一提的就是黑澤清了,我對他在《X聖治》(Cure)和《迴路》(Pulse)中對聲音的運用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自從我決定製作電影以來,就一直對恐怖片異常地著迷,我覺得這裡面仍然蘊藏著巨大的潛力,沒有比這更讓人興奮的事情了。”
《格蕾絲》對“母親”的含義做出的是一次強有力的全新探索,並以不同於以往的形式表現出來。不過保羅·索雷特本身是一位單身男子,而且還沒有子女--即使如此,這部影片仍然與他自身的經歷有著極大的淵源,索雷特說:“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血緣相連,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強烈的情感了,那是一種極其特殊的親情維繫……雖然我自己沒有小孩,但是我曾經有一個雙胞胎兄弟,可惜的是他在還未出生時,就夭折了。當我知道了這件事之後,我總是會對類似的話題產生極深的感觸,我想這些都是來自於骨血深處的反應吧。從靈感層面上出發,《格蕾絲》的故事立意源於一次圍繞著醫學現象所展開的談話,主題就是--如果你的孩子還未出生就死了,你會不會堅持讓自己繼續處在孕期,直到分娩的時候?我一直在尋找的是表皮之下的真相,即使身為男性,有關於准媽媽仍然懷著她已經死去的胎兒的觀點,卻深深地吸引著我,而且我知道這樣的話題肯定能夠引起擁有著足夠多的潛能的恐怖情緒。總的說來,《格蕾絲》明確闡述的就是那種只存在於母親和孩子之間的過於離奇的聯繫,雖然表面上看彷彿是失去,其實核心內容所關注的卻是渴望和需求你所不曾擁有過的。不過對於我來說,影片又多了一層與人性有關的基本含義,雖然我們中的很多人都希望這不是真的,但我相信任何人都能從中找到相應的共鳴。”
男人眼中的女性話題
上大學的時候,保羅·索雷特主修的是電影和心理學,所以他喜歡以學術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所關注的題材和故事,索雷特說:“如果你想製作的是一部能夠超越想象的電影作品,就必須要傳達比故事更加深遠的內容,而且還要在靈魂與思想方面達成步調一致……所以說,任何與人性有關的心理話題,在這裡都能起到積極的幫助作用。雖然我並不知道曾經學過心理學對現在有多大的幫助,但確實可以令我更加地關注一些深層面的東西,而不是在膚淺的表相稍做停留就一帶而過。”
也許是在保羅·索雷特看來太過稀鬆平常了,但《格蕾絲》確實包含了一些專門圍繞女性展開的心理問題--瑪德琳是一位失去了未出生的孩子的母親,所以當她得知孩子已經死去的事實時,卻仍然照料餵養她,就已經變成了一個與之前完全不同的人了,她選擇的是一條以前從未走過的路,索雷特說:“我需要聲明的一點是,影片中其實關注的是兩位女主角,一個是瑪德琳,另外一個則是她的婆婆薇薇安,她們所代表的,是完全不同的母性展現。相比較之下,瑪德琳沒有那麼自私,事實上,幾乎是以一種完全無私的視角去看待為母之道的;相反,薇薇安就更明白什麼叫做‘緣分’了,她覺得自己與孩子之間,也是講求一種緣分的,任何事都勉強不來,包括她對為人母的渴望……估計就連薇薇安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為什麼她所做的一切,本來是很平常的,到了瑪德琳面前,就變成了一個用心險惡的可恨婦人--而在瑪德琳眼中,除了孩子,一切都是可以放棄的。”
《格蕾絲》所採用的故事節奏,對於大多數恐怖電影來說,有著非常明顯的差別,保羅·索雷特故意放緩了腳步,意圖和觀眾分享的是更多的對內容和人物的理解,而且是圍繞一條充滿了質疑的線索,索雷特說:“我的意思是,故事發展的節奏,在影片中扮演的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希望這裡始終存在著一個能夠牽動觀眾神經的恐懼之源,讓人們不會覺得自己是被一連串假造出來的畫面所愚弄了,繼而產生一種上當受騙的挫敗感。如果整體內容不是那麼引人注目的話,就應該利用不斷湧現出來的刺激牢牢抓住觀眾的目光,在這個基礎上,你再儘可能地讓影片里的角色變得真實可信--就像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一樣,會哭、會流血、會受傷,當你為他們感到深深地動容的時候,即使這裡沒有華麗優美的畫面與故事敘述,你仍然會因為有了共識而讓自己完全沉浸在其中。這些日子以來,電影迷們的胃口越來越刁鑽,腦筋也轉得越來越快,看得多了自然就有了比較,尤其是恐怖迷們,所以我們要比以往更加遵從電影文學所製造出來的影響力,我們相信觀眾的反應才是決定一切的關鍵。”
事實上,《格蕾絲》裡面的嬰兒以一種如此嗜血且僵硬的姿態呈現,怎麼看怎麼不像是天真又可愛的小寶寶,不過,雖然身為一部恐怖電影,《格蕾絲》卻並不是那種常態下的吸血鬼或殭屍電影,裡面反而充滿了戲劇衝突,更像是這個領域裡的一種亞文化的代表--用故事所營造出來的張力和角色的發展來取代血漿和死亡,也許更適合未來恐怖片的發展,保羅·索雷特解釋道:“其實簡單地說,之所以選擇了這樣一個表現形式,還要源於我本身就對這類影片有著異乎尋常的喜愛之情,而且從電影人的角度出發,你就應該去製作一些你自己真正想看到的作品,或者是你喜歡的電影類型……這對於我來說也是同樣重要的一種信念,看著觀眾接收到了你想通過畫面去傳達的一些想法和情感,相信沒有比這更讓人感到滿足的了。”
對於保羅·索雷特來說,能夠親自為《格蕾絲》做導演,同樣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說:“其實我不是那種‘死腦筋’的人,還沒有足夠自信到認為執導《格蕾絲》的人非我莫屬,只是我推薦的幾位導演,最終都沒有達成合作意向,如此看來,似乎也只有我自己能掌控這部影片了。”
海報劇照
格蕾絲[美國2009年保羅·索雷特導演驚悚電影]
格蕾絲[美國2009年保羅·索雷特導演驚悚電影]
格蕾絲[美國2009年保羅·索雷特導演驚悚電影]
格蕾絲[美國2009年保羅·索雷特導演驚悚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