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紫石
韓紫石
韓紫石先生(公元1857—1942年),名國鈞、亦字止石,晚號止叟。江蘇省海安鎮人,海安市(原紫石縣)的奠基者。因其排行第三,生平業績頗豐,家鄉群眾均以“韓三爹”,“紫石”稱之,表示尊敬。
在北洋軍閥時期,他與南通的張謇,位高望重,同被譽為蘇北的兩大名賢。歷任江蘇省民政長、安徽巡按使、江蘇省省長、全國水利委員會副會長、全國黃災救濟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在任期間,改良農工,崇尚實業,興利導淮,關心民瘼,明足以察閭閻之苦,力足以遏姦宄之萌,言足以重官府之信。其一生德政賢明,廣為推恩。
韓紫石
民國十四年(1925年)辭官歸里后,仍不遺餘力關心桑梓,參與水利,救災賑濟,編纂史志、搞鹽墾,辦教育,維護地方治安。居鄉問政,為蘇北民眾做了不少有益之事。
1938年春,日軍從天生港登陸,進犯蘇北,韓德勤部隊不戰而退,海安遂於三月二十日(農曆)首次淪陷。只得去泰州北鄉板場(今屬興化)避難。目睹大片國土淪喪,人民生命財產遭受損失,他極為悲憤。其晚年歲月,是在“萬方多難”的抗日戰爭中度過的。韓紫故居在海安鎮東大街。他在死之前說:“死後不要把我的屍體交給日本人,你們要偷偷把我安葬下去,千萬不能讓日本人知道。”
1942年1月23日晚,飽覽興亡的紫石老人與世長辭。
韓紫石的政治思想,主要由四個要素形成。即同情民眾疾苦思想,中國傳統的忠君思想,效法國外富強振興思想和愛國思想。各要素間既相結合,又相制約,於不同歷史時期,伴隨革命起伏、社會發展,以及韓紫石個人地位之改變而消長和轉化,因受其出身及所處的經濟、政治地位決定了此種消長與轉化時而緩慢,時而明顯,形成了一個複雜、曲折的過程。但在這一過程中,總的趨勢是佔據主導地位的忠君思想不斷削弱,愛國思想不斷上升。最後,在抗日戰爭時期,愛國、救亡,聯共、反蔣,發展成為主導思想,終於成為著名愛國士紳。
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民國兩任江蘇省長韓國鈞先生的故居位於海安市城東大街北陸家巷西側(今海安鎮東大街寧海路口),里人稱為“韓公館”。現為海安市博物館。
韓紫石故居
《吳王張士誠載記》
《吳王張士誠載記》
《海陵叢刻》
1919年冬韓紫石開始刊印的《海陵叢刻》。他搜采考訂,詳徵博引,精心編纂,歷經10多年,終成此巨著。《海陵叢刻》是一部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各方面知識的地方文史叢書,集宋、元、明、清16家著述的書籍,共23種、67冊。現已成為人們研究蘇北海陵地方歷史、編修地方志的難得的寶貴資料。
《海陵叢刻》這部叢書依種類的順序排列,計包括:《退庵筆記》(6冊)、《梓里舊聞》(2冊)、《退庵錢譜》(3冊)、《海陵集》(4冊)、《林東集》(7冊)、《敬止集》(2冊)、《庭聞州世說》(2冊)、《微尚錄存》(1冊)、《春秋長曆集證》(4冊)、《海安考古錄》(3冊)、《繪事微言》(2冊)、《陸莞泉醫書》(6冊)、《柴墟文集》(4冊)、《東阜詩集》(1冊)、《發幽錄》(1冊)、《雙虹堂詩選》(4冊)、《先我集》(4冊)、《保越錄》(1冊)、《北轅錄》(1冊)、《袁景寧集》(1冊)。
韓紫石
《朋僚函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