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公園

恐龍文化主題公園

恐龍公園已成為諸城市的“城市綠肺”、“森林氧吧”,成為集科研、科普、觀光、健身、休閑娛樂於一體,多功能地域級的中國北方最大恐龍文化主題公園。

內容簡介


經精心策劃,精心布局,精心施工,精心闡釋,改造后的恐龍公園形成了“一園七區四十景”的格局。“一園”即恐龍文化生態園;“七區”即恐龍湖水上遊樂區、恐龍館科普科研區、恐龍苑文化娛樂區、恐龍島密林探險區、恐龍灣休閑觀賞區、恐龍潭九龍戲水區、龍塔空中鳥瞰區;“四十景”則全部以“龍”命名,突出“龍”文化特色,豐富了景區景點的內涵。

景點分佈


恐龍公園
恐龍公園
下面,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座魅力生態園,領略神秘多姿的恐龍大觀園!
雙龍門:恐龍公園的南門。大門嵌有兩條鴨嘴龍圖案,體現出恐龍公園的主題特徵。兩條“恐龍”迎面作揖,喜迎八方遊客的到來。門上“恐龍公園”四個遒勁大字,是我國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所題。
彩龍橋:進入雙龍門后的單拱石橋。據傳,該橋在建成時,天上出現了美麗的彩虹,令人稱奇的是該橋在湖中的倒影也呈現出多彩顏色。人們傳言此橋有靈氣,於是將橋取名為“彩龍橋”。此後該奇異景觀再也沒有人見過,為了再現這一奇景,公園管理處就將橋兩側刷上了七彩顏色。現在,無論晴天雨天,橋在水中的倒影都像一條彩虹,多彩而美麗。
乘龍島:彩龍橋東側的小島。又名新郎園,島上設施由新郎集團投資興建。 “月老雕塑”是島上亮點之一,遊園情侶喜歡在此留影、許願,拜謝月老牽線搭橋,也企盼月老保佑永結同心、白頭偕老。“乘龍”取乘龍快婿之意。
恐龍湖:恐龍公園南側、西側的大面積水域。恐龍湖與濰河相通,水質清澈無污染,湖裡出產濰河鯉魚、鰱魚、草魚等,特別是濰河鯉魚肉鮮味美,為諸城特產之一。恐龍湖裡有恐龍舟,遊客可以乘舟遊覽恐龍公園。
魚躍龍門:彩龍橋北首西側雕塑。雕塑取材於鯉魚跳龍門典故,只不過該雕塑的鯉魚造型是濰河鯉魚,而非黃河鯉魚。濰河鯉魚進入恐龍湖后,在恐龍湖優質物質的滋養下,個更大、味更美,而且變得刺更少,真正成“龍”了。
龍戲鷸蚌:彩龍橋北首東側雕塑。據恐龍化石專家考證,蚌類和恐龍曾經生活在同一時期,因為在恐龍化石發掘時發現了蚌類化石。有些恐龍就以蚌類為食。這個雕塑名字來源於《戰國策·燕策》中“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成語故事,旨在向人們傳遞一種恐龍與蚌類同時代的信息。
恐龍公園
恐龍公園
雙龍橋(白龍橋):恐龍公園西側的七孔拱橋。扶欄用漢白玉雕成,造型勻稱、古樸、雅緻。遠看兩側扶欄形似兩條巨龍卧於橋上,因此稱之雙龍橋。從側面遠觀,橋通體白色,似一條白龍卧波,所以 又名白龍橋。
白龍亭:雙龍橋東北處的亭子。亭子以四條大理石柱為支撐,採用現代工業複合材料作頂棚,簡單、優雅,給人以清爽的感覺。因為頂棚為白色,與雙龍橋相呼應,故稱白龍亭。
龍鳳島、龍鳳亭、龍鳳橋:龍鳳島是指恐龍公園西北、恐龍湖中的小島。島上環境幽靜,奇石駁岸、綠樹婀娜,尤以浮橋添新意,富於浪漫氣息,為青年男女所鍾愛,故稱龍鳳島。小島兩端的兩個亭子是一對情侶亭,叫做龍鳳亭,東邊為龍亭,西邊為鳳亭。亭子中間的浮橋為龍鳳橋,鐵索象徵著姻緣一線牽,上有同心鎖,新婚夫婦掛上鎖后,將鑰匙拋進湖中,象徵著愛情海枯石爛,永世不變。
嬉戲龍娃、龍嬉崗:嬉戲龍娃是指龍鳳島東側的恐龍雕塑。三隻鴨嘴恐龍雕塑和一隻劍龍雕塑,神態各異,自由快樂,稱之嬉戲龍娃。靠近嬉戲龍娃的土崗,植被茂密,稱為龍嬉崗。
恐龍泊:龍嬉崗東側的水域。該水域與恐龍湖相通,曲曲折折的岸邊綠樹成蔭,靜謐而恬然。
恐龍博物館:是一座收藏、陳列、研究恐龍和其它古生物化石的博物館,江北縣級市最大的恐龍專題館。建成於1997年,建築面積5400平方米,是恐龍公園的主要景點。2007年又投資600萬元實施改造維修,建設了世界第一龍——鴨嘴龍展廳,華夏第一奇骨——神妙龍骨廳,恐龍大觀園——科普體驗廳,神秘的白堊紀——模擬模擬廳。恐龍博物館已成為諸城市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諸城“恐龍之旅”的重要節點。
恐龍研究中心:恐龍公園東側的紅色建築。恐龍研究中心是研究、開發和利用恐龍資源的場所,同時也是諸城市旅遊局的辦公地點。
恐龍文化廣場:恐龍博物館北側廣場。佔地5000多平方米,由廣場磚和大理石鋪成,廣場中心是一條鴨嘴恐龍圖案。廣場周圍栽有99棵柿子樹,象徵著“九九長遠、事事(柿柿)如意”。廣場開闊,環境優美,是舉辦文藝演出的佳地。
辰龍園:恐龍博物館西側園林。園中有12生肖雕塑,雕塑惟妙惟肖,為兒童所喜愛。傳說龍是12生肖中的瑞物珍獸,是四靈之一,象徵著平安吉祥,故以龍命名,稱之辰龍園。
巨大諸城龍:恐龍文化廣場東側恐龍雕塑。該雕塑依照恐龍博物館內陳列的巨大諸城龍骨架設計建造。根據恐龍專家研究,復原的恐龍皮肉厚度大約在15厘米左右。它黃綠相間的膚色,是專家們想象的一種保護色。
恐龍苑:包括恐龍文化廣場、巨大諸城龍雕塑以及周圍綠化帶的區域。為恐龍公園的七大功能區之一——恐龍苑文化娛樂區。
恐龍島:恐龍公園北部的大片區域。為恐龍公園七大功能區之一——恐龍島密林探險區。它包括隱龍崗、靈龍島、龍鳥苑等景點。恐龍島樹木參天,幽深安靜,是一處天然氧吧,鳥類的天堂。
隱龍崗:恐龍島西部土崗。崗上植被繁盛、道路曲折,遊客置身其間,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極易被隱蔽遮藏,故名隱龍崗。
靈龍島、靈龍亭:靈龍島是指恐龍島東南部半島。以島靈水秀、風光優美而得名,島上佇立著古典精緻的靈龍亭,早晚之間,登臨此亭,觀日出日落,看雲捲雲舒,讓人心曠神怡,悠然忘我。
亢龍橋:恐龍島東部弧度較大的拱橋。從上橋到下橋,使人有種亢龍有悔的感覺。“亢龍有悔,盈不可久”是《易經·乾卦》中的一卦,簡單的解釋就是“物極必反”,而中國古語中又有很多類似的格言:“滿招損,謙受益”、“天道忌盈,卦終未濟”。乾卦後繼之以坤卦,正所謂陽極生陰,由極盛轉向平淡。
龍鳥苑:恐龍公園北部一片樹高林密的地帶。盛夏季節,這裡的白鷺鳥成千上萬,場面非常壯觀。白鷺是涉禽,常去沼澤、湖泊等濕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和甲殼動物,與部分恐龍食性類似。科學研究證明,鳥類是由遠古時代的恐龍演變而來的。因此,我們稱恐龍公園裡的白鷺為龍鳥,此地故名龍鳥苑。
恐龍灣:恐龍公園東側南北流向的狹長水域。該水域形似恐龍,故名恐龍灣。其沿岸有許多景點,是恐龍公園的七大功能區之一——恐龍灣休閑觀賞區。
龍憩亭:恐龍灣西側木質涼亭。亭西有青青翠竹,南北則是密植的冬青和月季。遊人至此,可以稍事休息,欣賞鳥語花香,故稱之為龍憩亭。
龍曲橋:恐龍灣中曲折的小木橋。小橋如斗折蛇行,簡單質樸,故稱龍曲橋。
躍龍岩:佇立於恐龍灣中的岩石。遠看它象一條巨龍準備縱躍橫空,直刺蒼穹,故得名躍龍岩。
游龍舫:恐龍灣西側的橘黃色長舫。舫內被錯落有致的間隔開來,深得中式園林移步換景、曲徑通幽之妙。遊客遊走其間,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蟠龍石:游龍舫東側、恐龍灣東岸堆石。它鄰水而踞,似虎踞龍盤,故得名蟠龍石。
探水龍橋:恐龍灣中略高出水面的一串石台。遊人踏上去如蜻蜓點水,很能考驗勇氣。在盛水期,則禁止在上面穿行。
觀龍台:恐龍灣西畔圓形的木質平台。站在台上依欄觀望恐龍灣,可以看出恐龍灣的恐龍形狀,檯子則像是一枚恐龍蛋,使人產生無限遐想。
龍吟亭:恐龍灣南側的八角涼亭。據說風雨交加的夜晚,在此可以聽見巨大吼聲,有人說這是龍吟的聲音。現在公園裡設計了很多的音箱,遊客可以在亭子里欣賞優美舒緩的音樂。
恐龍潭:恐龍公園中部,以奇石作駁岸的水域。該潭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東海龍王的小女兒有一天偷跑出來玩耍,看到這裡環境優美、潭水清澈,就進去戲水遊玩,不料險些受到附近黑龍精的傷害,幸虧潭中有條金鯉魚挺身而出救了龍女,龍女為了報答他,許給他三個願望,後來諸城大旱,龍女在金鯉魚的請求下,率領龍宮侍衛打通了從東海通往恐龍潭的海眼,救了潭中的水族及四方百姓。從此這個潭裡的水,不管遇到怎樣的旱情再也沒有干過。東海龍王為防止壞人經海眼到東海搗亂,便派了一隊蝦兵蟹將在此駐守。潭東南卧有一塊像龜的石頭,就是在此駐守的龜丞相,因為貪看潭邊美景,化為了龍龜石,人們感激龍女的活命之恩,又在岸上塑了飛天龍女以紀念她。
龍龜石:恐龍潭東南側像龜的石頭。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摸摸神龜頭,一輩子不用愁;摸摸神龜腚,一輩子不生病”,據說扶著“龜丞相”順時針轉三圈也可以給人帶來好運。
飛天龍女:恐龍潭東側雕塑。這個傳說中的小龍女雕塑,是模仿敦煌莫高窟中反彈琵琶的飛天壁畫雕塑而成。
九龍戲水:恐龍潭北岸的雕塑。在幾個世紀中,科學家提出過許多關於龍的解釋與推測。在中國,自古以來便有龍生九子的傳說,而有記載的龍的標誌誕生在商朝,它被刻在動物的骨頭與海龜的外殼上。這些刻畫描述了一種有角的爬蟲動物,它有牙齒、鱗,有的也有爪子。上述符號通常指明龍被視為一種殘酷的、罪惡的,帶來不幸的動物。基於這些符號,中國科學家總結出龍其實是一種短吻鱷魚。無疑,龍在它最初的形象中一定是一種爬行動物、一種蛇、一種短吻鱷或是蜥蜴。而恐龍最早的英文名稱直譯過來便是“恐怖的蜥蜴”。距今5000-6000年的化石與古迹說明,龍是由蜥蜴、短吻鱷及象徵榮譽的圖騰以及宗教改編而成的。所以說,恐龍和龍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的。該區域為恐龍公園七大功能區之一——九龍戲水區。
龍塔:落成於1997年,塔高181.6米,是目前諸城最高的建築。龍塔集發射、觀光、娛樂於一體,廣播電視信號覆蓋半徑為45公里,能同時發射4套電視節目和2套調頻廣播節目。塔底一樓大廳為綜合性娛樂服務中心,內設歌舞廳、音樂茶座及冷飲室等;二樓為廣播電視發射中心。距地面100米高的空中塔樓底層為一流的餐飲中心,設有咖啡廳、餐廳和情侶間等;上層為旋轉式觀光廳,登塔遠眺,可以俯視龍城大地;遊目騁懷,則使人心曠神怡,寵辱偕忘。龍塔及周圍園區為恐龍公園七大功能區之一——龍塔空中鳥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