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燕菜
以芋粉為主材製成的贛南小吃
客家燕菜
傳說武周年間,女皇武則天為視察龍門盧舍那大佛(傳說是以武則天的容貌為樣本)的鑿刻,而駕臨洛陽仙居宮,適逢城東關下園村長出一棵特大白蘿蔔,長有三尺,上青下白,重30多斤,菜農視為奇物,百姓視為“祥瑞”而敬獻進宮。御廚們知道蘿蔔做不出什麼好菜,但又懾於女皇威嚴,只得從命。他們反覆琢磨,將蘿蔔配以山珍海味烹製成一品不失御膳風味的湯菜。女皇品嘗之後,贊其清醇爽口,沁人心脾,觀其形態酷似燕窩絲,當即賜名為“假燕菜”。女皇的喜好影響了一大批貴族、官僚,他們在設宴時都要趕這個時髦,把“假燕菜”作為宴席頭道菜,即使在沒有蘿蔔的季節,也想法用其他蔬菜來做成“假燕菜”,以免掉身價。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宮廷和官場的喜好又影響了民間的食俗,人們不論婚喪嫁娶,還是請客待友,都把“假燕菜”作為宴席上的首菜。由於白蘿蔔能適應多種原材料配製,既可用名貴的山珍海味,又能用一般的肉絲、雞蛋作配料,其味酸辣香郁,十分可口,因此,酒樓菜館競相仿效,後來,人們把“假”字去掉,簡稱“燕菜”。
精明的客家人不斷改進烹制方法,把這道菜做得最精,味道也最鮮美,他們在用蘿蔔、肉絲、雞蛋、香菜等原料來烹制“假燕菜”的基礎上,又添加了豬肉絲、肉丸子、海帶、香菇、薑絲等18種配菜和一些 配料,使民間的“假燕菜”越做越美。
安遠農家做的燕菜,又稱魚絲粉(與興國魚絲相同)。魚絲以顏色越深越好,色越深,說明魚肉越多。魚肉的多少,決定成本的高低與口味的純正與否。假燕菜尤其為車頭假燕菜最為出名,不僅為他的做法考究,而且在煮法上車頭假燕菜做得比其它鄉鎮風味更佳,很多當地人都喜歡驅車前往車頭鎮品嘗正宗假燕菜。
把 魚絲放入80度的熱水中浸泡20分鐘后,撈起濾干待用。然後將香油、生鹽、生薑汁、辣椒粉入鍋炒香,再把魚絲放入鍋中拌勻煮沸至無硬條為好,加入蔥花、蒜泥等佐料即可上筵。
將煮散無硬條的魚絲撈起濾干水后,淋上香油、蔥花、蒜末、薑汁、辣椒等佐料拌勻即可食用。
將魚絲放入燒沸的油鍋中煎炸一下,待期膨化,色澤酥黃即可食用。
將魚絲放入80攝氏度的熱水中浸泡20分鐘,待其鬆散后,放入已調好的火鍋中煮沸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