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聖寺
廣西桂平寺廟
壽聖寺舊名三寶殿,又稱壽聖寺院,俗稱大寺,宋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主持釋大和尚開山創建,歷經十年方建成。其為宋、明、清時期我國嶺南地區著名的佛教道場,迄今已有一千年歷史。寺名匾額“壽聖寺”三字為宋神宗趙頊於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敕賜題額。壽聖寺建成之後,壽聖寺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盛名遠播,為當時全國著名的佛教聖地。
位於桂平市城區東南方向35公里處,道書稱其為“白石洞天”,位列全國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一幅。壽聖寺舊名三寶殿,又稱壽聖寺院,俗稱大寺,宋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主持釋大和尚開山創建,歷經十年方建成。其為宋、明、清時期我國嶺南地區著名的佛教道場,迄今已有一千年歷史。寺名匾額“壽聖寺”三字為宋神宗趙頊於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敕賜題額。壽聖寺建成之後,壽聖寺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盛名遠播,為當時全國著名的佛教聖地。
明萬曆年間,各方雲遊高僧大德,僧侶慕名來寺參禪修行者甚多,鼎盛時期多達七十多大德法師常住,時釋老和尚帶領眾弟子云游四方募化凈資,對寺院進行擴建。清順治年間,寺內聖像全身得以重塑並恢復三清觀、會仙寺。清道光、同治年間,又兩次重整寺宇佛像,香火歷百餘年而不衰。
壽聖寺,於1994年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壽聖寺現存歷史文物眾多歷代社稷忠臣、文人騷客詩題聯多幅;宋、明、清時期,石碑、石刻、石匾、石聯20多塊;極高歷史及研究價值的壁畫及古木雕;眾多金屬鑄品,如今鎮寺之千年古鐘等。鑒於壽聖寺及石碑、石刻、壁畫等諸多文物,歷史悠久,且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壽聖寺已於1994年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然而由於時間消磨,風雨侵蝕以及人為的破壞等諸多原因,目前寺內大部分牆壁開裂,橫木腐朽,殿堂坍塌,石刻遭風雨侵蝕嚴重,壁畫大面積脫落,這些使得壽聖寺由當年雄偉壯觀、氣勢磅礴、雕樑畫棟的著名佛教道場變成今日破舊不堪、雜草從生的荒野寺院。現之情況著實令人堪憂。為了修復寺院,弘揚佛法,普度眾生,釋祥嚴法師發大願心,帶眾修復寺院。福田廣種、植福千秋。
建浮圖塔造如來聖像、功德無量,重修白石山壽聖寺,工程浩大,耗資甚巨,實非數人之力而能完成。祈願海內外諸山長老、高僧大德、護法居士、善男信女、社會各界朋友廣施凈資共結緣,同成壯舉,焚剎重光,功德圓滿。白石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險、雕、野三特點。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曾於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曾到此遊覽考察,以一“險”字概括了白石山的特點,並稱其為獨具一格的南國修行參禪佛教聖地。清代詩人黃體正譽白石山為“青霄第一峰”,並作詩道:“石峰晴起擁雙覺,雲際參差不可攀,地劈靈源稱洞府,天留圖畫在名山”。
壽聖寺建成之後,依十方聖賢制管理道場。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宗教事務主管部門的管理和幫助下,認真學習宗教法規及有關政策,管理好道場。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壽聖寺四眾弟子,以戒為師,不負己靈,廣度眾生,莊嚴園土,利樂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