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龜山天皇

后龜山天皇

徠后龜山天皇(日語:後亀山天皇/ごかめやまてんのう Go-kameyama Tennō;1350年-1424年5月10日,即正平2年/貞和3年? — 應永31年4月12日)是日本第99代天皇,1383年至1392年11月19日(即弘和3年/永德3年10月至元中9年/明德3年10月5日)在位。他也是南朝最後一代天皇。名熙成(日語:熙成/よしなり Yoshinari)。

簡介


時代室町時代・南北朝時代
年號
弘和
元中
首都吉野
皇居
榮山寺行宮
吉野行宮
熙成
別名
金剛心(法名)
大覺寺殿、大覺寺法皇、小倉法皇
陵墓嵯峨小倉陵
父親村上天皇
母親阿野實為之女(藤原勝子?)
中宮(北畠信子?)
后龜山天皇是后村上天皇的第二皇子,出生和早年的生平事迹不詳。1368年(正平23年)兄長長慶天皇即位,同年3月至8月之間被立為太子,成為東宮皇太弟,輔佐天皇執掌朝政。1383年(弘和3年)接受長慶天皇的讓位,登基為帝。當時的行宮位於榮山寺(今奈良縣五條市)。其皇位交替的背後原因是,對室町幕府持強硬態度的長慶和對幕府持緩和態度的后龜山發生了對立,最終和平派勢力抬頭,后龜山天皇登基。
后龜山天皇在位9年期間,南朝政權的勢力開始衰弱。政令所能到達的地方僅限於大和、河內、和泉、紀伊等行宮周圍的幾個國,以及九州島的征西府和四國島河野氏所控制的地區。其實力與蒸蒸日上的室町幕府不可同日而語。宗良親王和懷良親王相繼去世后,南朝朝廷失去了威勢,南北朝和平統一成為了必然發生的事情。
1392年(南朝元中9年、北朝明德3年),室町幕府的和泉紀伊守護大內義弘,開始同南朝方面的吉田宗房和阿野實為交涉兩朝統一之事。10月,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通過神官吉田兼熙為媒介,向南朝提出了兩朝講和的條件(明德和約)。同月28日,南朝君臣接受和約,帶著三神器離開吉野,閏10月2日到達京都的大覺寺。同月5日,三神器從大覺寺被移到北朝後小松天皇所居住的土御門內里;這標誌著南北朝時代的終結,北朝統一了日本。同時南朝的年號元中被廢除,后龜山天皇弟弟護聖院宮(名字不詳)的東宮之位被廢除。後來后龜山天皇提到,自己之所以決定退位交出神器,是由於考慮到天意和避免百姓遭受兵災。
南北朝統一之後,后龜山居住在大覺寺里,時人稱之為“大覺寺殿”或“南主”,享受室町幕府的優待。明德5年(1394年)2月4日初次同足利義滿在天龍寺會面,結果同月23日接受了“不登極帝”和“太上天皇”的尊號。在此之前,北朝的光明天皇曾向南朝的后醍醐天皇上“太上天皇”的尊號,因此這僅僅是幕府讓原北朝和原南朝雙方勢力都保持各自體面的苦肉計。
應永4年(1397年)11月27日,后龜山辭退了自己的尊號和兵仗,足利義滿也沒有提出異議。此後后龜山出家,法號 金剛心,過上了隱居的生活。身邊只有阿野實為、公為父子以及六條時熙等親近的公卿侍奉,吉田兼熙、兼敦父子在身邊進講神道。
應永17年(1410年)11月27日,由於室町幕府違反了明德和約中兩統迭立(由南朝系大覺寺統和北朝系持明院統交替繼承皇位)的條件,準備立后小松天皇的兒子躬仁親王為太子;后龜山突然出奔嵯峨,秘密臨幸吉野,欲召集舊南朝勢力以示抗議。此後,后龜山法皇過著貧窮的生活。然而1412年躬仁親王登基,成為稱光天皇。1415年伊勢國司北畠滿雅發動叛亂,反對幕府。在上野親王(后龜山法皇的弟弟)的調停下,北畠停止了進攻,后龜山法皇同幕府達成和解。翌年,室町幕府認為將后龜山法皇安置在吉野十分危險,在廣橋兼宣的交涉下,法皇回到了京都大覺寺。應永31年(1424年)4月12日,在這個電閃雷鳴的夜晚,后龜山法皇駕崩於大覺寺。享年75歲或78歲。
小倉宮家是后龜山法皇的嫡系後代。法皇在臨終前要求自己的兒子小倉宮恆敦繼承自己的遺志,從持明院統(北朝系)手中奪回皇位。后龜山的後代先後自稱天皇,是為後南朝運動。
徠明治44年(1911年),日本政府宣布了南朝一係為正統,后龜山天皇被當作日本歷史上的第99代天皇。

人物概況


后龜山天皇(後亀山天皇 ごかめやまてんのう) ,(1350年(正平5年/貞和6年)?—1424年5月10日(應永31年4月12日),日本南北朝時代第99代天皇,南朝第四任,也是最後一任天皇。(在位:1383年末(弘和3年/永德3年—1392年11月19日(元中9年/明德3年閏10月5日))諱熙成(ひろなり),父親是后村上天皇,母親是阿野實為的女兒。后龜山是長慶天皇的弟弟,弘和三年(1383)長慶天皇讓位,后龜山登上南朝天皇的寶座,在位九年之後於明德三年(1392)閏十月以立其子小倉宮實仁親王為下一任儲君為條件,帶著象徵天皇權利的三神器,離開了吉野行宮。自此結束了日本“一天兩帝南北京”的分裂局面(持續57年)。

時代背景


長慶天皇的讓位與后龜山天皇的即位乃是南朝武斷派勢力削減,和平推進勢力抬頭的結果。后龜山天皇的天皇文書以及發布的綸旨現存大約二十餘件,從中可以大致了解到后龜山時期南朝勢力僅僅局限於河內、大和的山地之間,支持南朝的也只剩下少數僧侶與武士了。與前代長慶天皇時期相比,南朝的基盤急遽弱化,彷彿風中之燭,滅亡只在旦夕之間。
南朝由於勢力的衰退,奪取京都、對抗室町幕府支持的北朝已經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主張與北朝和平合體的合議派勢力逐漸主宰了南朝政治的主流,南北朝的合體已經成了歷史的必然。南北合體的實質是朝權貴族向室町幕府的武家政權屈服,被武家把持的北朝所吸收。
由於南北合體很大程度上是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謀略結果,合體過程中達成的許多協議事後被幕府所漠視,兩統迭立的原則也被放棄。憤懣的舊南朝勢力在之後的九十年間一直在為恢復南朝的尊榮而進行苦難的抵抗,這些不平的反抗者一般被稱之為後南朝勢力。

家族


后村上天皇第二皇子。母為阿野實為的女兒,是否與嘉喜門院是同一人無法確定。
后妃皆不詳。唯能從第一手史料中確定的是他的其中一位皇子。
• 母不詳
• 皇子:小倉宮恆敦(?-1422) - 是否被封為親王不詳。
近世日本的南朝系圖中列舉了以下后妃和皇子皇女,但多同長慶天皇的后妃、皇子皇女相混淆,因此可信度不高。
• 中宮:源(北畠)信子 -北畠顯信女
• 第三皇子:良泰親王(小倉宮)(1370-1443)
• 皇子:行悟法親王(1377-1406) - 實際是長慶天皇皇子。
• 第一皇女:泰子內親王 -二條冬實室
• 女御:藤原(二條)教子 -二條教基女
• 第一皇子:世泰親王(1360-1377) - 實際是長慶天皇皇子。
• 典侍:藤原(日野)邦子(權典侍局) -日野邦光女
• 第二皇子:師泰親王(1362-1423)
• 母不詳
• 皇子:瑚璉真阿(1374-1440) -十念寺開基
• 皇子:琮頊佛妙(?-1448) - 十念寺2世
南北朝天皇世系圖
〔北朝〕
治仁王
(北1)光嚴天皇(北3)崇光天皇榮仁親王
貞成親王
(后崇光院)
(102)後花園天皇
(北2)光明天皇貞常親王〔伏見宮家〕
長助法親王(北4)后光嚴天皇(北5)后圓融天皇
(北6)(100)
后小松天皇
(101)稱光天皇
珣子內親王
(后醍醐天皇中宮)
皇子某(小川宮)
〔南朝〕
(96)后醍醐天皇尊良親王守永親王
世良親王
基良親王
(良玄法親王)
護良親王
(尊雲法親王)
興良親王
(大塔若宮)
恆良親王(98)長慶天皇
成良親王(99)后龜山天皇〔小倉宮〕
(97)后村上天皇某親王(護聖院宮)
宗良親王
(尊澄法親王)
興良親王
(遠江宮)
懷良親王
尹良親王
(源尹良)〔后醍醐源氏之祖〕
滿良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