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星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

大行星是指太陽系的八大行星。

太陽系是由太陽、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和行星際物質構成的天體系統,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在龐大的太陽系家族中,太陽的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八大行星以及數以萬計的小行星所佔比例微乎其微。它們沿著自己的軌道萬古不息地繞太陽運轉著,同時,太陽又慷慨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光和熱,溫暖著太陽系中的每一個成員,促使他們不停地發展和演變。在這個家族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水星,向外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們當中,肉眼能看到的只有五顆,對這五顆星,各國命名不同,我國古代有五行學說,因此便用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來分別把它們命名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這並不是因為水星上有水,木星上有樹木才這樣稱呼的。而歐洲呢,則是用羅馬神話人物的名字來稱呼它們。近代發現的兩顆遠日行星,西方按照以神話人物名字命名的傳統,以天空之神和海洋之神的名稱來稱呼它們,在中文裡便相應譯為天王星和海王星。

行星分類


大行星
大行星
IAU大會公布太陽系大行星只有八顆,即把冥王星不再被視為行星。IAU大會這份決議太陽系行星定義的決議最終稿包含4個部分即5A號決議,5B號決議,以及6A號決議,6B號決議。對決議5A和決議5B的投票將分開來依次進行。同樣,對於決議6A和6B的投票也將分開進行。決議5A是IAU關於“行星”和相關名詞的主要定義。決議5B對由水星到海王星這8顆行星組成的集體稱呼前面加上了“classical”。決議6A以冥王星為原型為IAU創建了一個新的天體類別。決議6B為這類天體引入了“plutonian objects”這個稱呼。

明確定義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4日對一份關於確定太陽系行星身份的提案進行表決,開除了冥王星的行星資格,視冥王星為矮行星。中國科學家對此有何看法?新華社記者近日專程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科技處處長、薛隨建研究員。
“大行星的定義早該明確了。”薛隨建開宗明義指出,“大行星質量的上、下限是多少,一直沒有明確定義。爭議和討論的源頭就是因為對行星沒有給予嚴格定義。”
“我個人傾向於‘開除’冥王星。”薛隨建指出,冥王星由岩冰物質組成,處在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那裡還有彗星、小行星等許多天體。薛隨建指出,隨著技術的發展和觀測手段的進步,人們也許會在太陽系內越來越多地發現更多的比冥王星大的行星。

相關信息


據俄羅斯太空新聞網8月28日報道,到目前為止,每當人們談到這顆或那顆恆星時,主要是依據亮度對它們進行區分。不過,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在描繪這些恆星時將有可能引入一個新的標準--雜訊。天文學家們表示,他們首次聽到了恆星發出的聲音。
科學家們表示,此次“聽到”的聲音來自一顆距離地球約一萬光年的磁星(Magnetar,一種有著超強磁場的中子星)。其磁場強度超過其他任何已知中子星的1000倍,幾乎是地球磁場強度的1000萬億倍。
據介紹,這顆磁星的磁場強度之大,以至於它能夠發出巨大的聲響,任何進入其引力場範圍內的天體都會受到強烈的“烘烤”--其效應與微波爐非常相似。
目前,科學家們只在銀河系中找到了12顆此類擁有強大磁場的中子星。不過,新發現的這顆中子星的強度最大,其發出的聲響就像是頻率較低的轟鳴聲。有趣的是,它發出的聲音並非持續不斷,而是每隔5-6秒鐘才會發出兩、三秒的聲響。
天文學家們表示,此前還從未發現過如此奇怪的現象。
這顆奇特磁星的由澳大利亞聯邦科工研究組織(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的科學家發現,協助他們取得這項成就的是Parkes空間望遠鏡。
領導該項研究的約翰·雷諾爾茨表示:“這顆磁星發出的聲音就像是它的心跳聲,可通過無線電波傳播到很遠的地方。它的磁場不但穩定而且非常強烈。如果太陽擁有與其強度相當的引力和磁場,那麼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將毀滅。”

第九行星


2016年1月21日,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行星天文學教授邁克爾・布朗領導,副教授康斯坦丁・巴特金等參與的一個研究團隊,在《天文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一個巨大的天體正在沿著奇怪的、高度拉長的太陽系外圍軌道行進。儘管尚未直接觀測到這顆天體,但已通過數學建模和計算機模擬,確認它是太陽系名副其實的“第九大行星”。這一天體被研究人員昵稱為“行星九”,其質量約為地球的10倍,其軌道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是第八大行星海王星與太陽距離的20倍,它繞太陽轉一周可能要花上1萬~2萬年。
布朗認為,“這可能是真正的第九大行星”。布朗強調,這顆質量是冥王星5000倍的天體足夠大,所以不應該質疑它是否為一個真正的行星。與其他小一些的矮行星天體不同,“行星九”掌控了一個相當大的區域,用強大的引力影響著它在太陽系的“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