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克清

中共第七、八、九、十、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康克清(1911年9月7日—1992年4月22日),原名康桂秀,江西萬安人,朱德同志的夫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兒童工作的開拓者。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主席,宋慶齡基金會主席。

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在江西瑞金任紅軍總司令部直轄的女子義勇隊隊長、直屬隊政治指導員。1934年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侯補委員,參加了兩萬五千里長征。后曾任八路軍總司令部直屬隊組織部長、政治處主任、黨總支書記、晉東南婦女救國會主任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常務委員、兒童福利部部長、書記處書記,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秘書長、副主席,全國少年兒童工作協調委員會主任,中國福利會名譽主席,宋慶齡基金會主席,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會長。1978年2月至1992年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88年至1992年任中共政協全國委員會黨組成員。

中共第七、八、九、十、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政協第二、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全國婦聯第三屆副主席,第四、五屆主席,第六屆名譽主席。著有《康克清回憶錄》。

人物生平


康克清早年
康克清早年
1911年9月7日,康克清同志出生在江西省萬安縣羅塘灣的一個貧苦漁家。少年時期,她親身經歷了舊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種種黑暗,接受了進步思想的影響,於1925年在本鄉從事婦女工作。
1926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7年任鄉婦女協會常任秘書。
大革命失敗后,她革命的信念更加堅定。於1928年9月和近百名赤衛隊員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上了井岡山。1931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2年在江西瑞金任紅軍總司令部直轄的女子義勇隊隊長,直屬隊政治指導員。
1934年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同年10月至1936年10月,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三過草地,歷盡艱辛。長征途中,她與朱德同志一起同右傾分裂主義進行了堅決鬥爭。
1936年任紅四方面軍黨校總支書記。
1937年,康克清同志歷任八路軍總司令部直屬隊組織股長、政治處主任、黨總支書記,晉東南婦女救國會名譽主任,中共中央婦委會委員,解放區戰時兒童保育會代主任,為奪取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朱德與康克清
朱德與康克清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康克清同志歷任全國婦聯第一屆至第五屆常委,第三屆副主席,第四、五屆主席,第六屆名譽主席,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中國福利會名譽主席,宋慶齡基金會主席,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會長。在長期的婦女工作領導崗位上,她一貫堅持中國婦女解放事業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她重視婦女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強調婦女必須提高自身素質,發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她十分關心維護婦女的合法權益,1979年親自主持了《婚姻法》的修改工作,她特別關心基層和貧困地區群眾,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要求各級婦聯幹部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她強調把婦女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提出了“四個現代化需要婦女,婦女需要四個現代化”的號召,為新時期中國婦女運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她還為增進我國與各國婦女的友誼,做了大量工作,曾代表我國出席過“國際保衛兒童會議”和聯合國婦女十年中期會議,代表中國政府簽署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康克清同志一貫重視兒童工作。她曾發起建立延安第二保育院,為戰區難童和革命者後代的成長嘔心瀝血。建國后,她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大力興辦各種兒童福利事業,有力地促進了兒童健康成長。
康克清同志是全國政協第五、六、七屆副主席。她為加強人民政協建設,為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為堅持和發展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貫徹執行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作出了積極貢獻。她還是中國共產黨第七、八、九、十、十三次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一、十二屆中共中央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屆至第六屆代表,第四屆、第五屆常務委員;全國政協第二屆、第三屆委員,第四屆常務委員。
“文化大革命”中,康克清同志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反黨陰謀,進行了堅決的抵制和鬥爭。
康克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1992年4月22日12時04分逝世,終年81歲。

人物評價


康克清同志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兢兢業業,孜孜追求,奮進不息。她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對共產主義事業堅定不移。她處處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光明磊落,是非分明,關心同志,平易近人,艱苦樸素,廉潔奉公,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尊敬和愛戴。她在身患重病期間仍然關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四化建設的進程,關心著我國婦女兒童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