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禪院景區位於桂林靈川青獅潭水庫大壩以東約1.5華里,整個景區由龍岩洞和金山禪院兩部分組成,總面積250畝。是集淺水娛樂、登山探險、宗教文化於一體的旅遊區。
龍岩水洞
龍岩洞洞米,寬米,米。
青獅潭——甘沉棠江穿岩而過,岩頂如蓋,內壁有
宋朝以來壁刻“龍岩”二字,各高七尺,蒼勁雄渾,旁有詩序千言,詳記當時游岩之盛,昔有龍母祠於岩前。宋以下龍舟竟渡相沿成習。古詩有:“村鼓聲聲竟渡來”之句。龍岩現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山禪院是
桂林境內佛教名剎。
禪院
岩壁(
萬曆33年)
靈川知縣嶺南人王柱壯所書刻6尺高的“龍岩”二字,蒼勁雄渾,旁有詩序千言,詳記當時游岩之盛,昔有龍母祠於岩前。據縣誌載,龍岩又名靈岩,海拔267米,為岩溶局部襲奪現象。唐朝
龍朔二年(662)洞山成岩,長約200米,寬70米,高約20米,水深近10米,洞內清風徐徐、氣爽怡人,可通舟楫。甘棠江穿山而過,形成了該景區獨特的風水景觀。
遊覽森林,寒嶺覆蓋約畝森林,拔米畝古荒,雲底,千,際。
大雄寶殿
該院始建於宋代,1976年的浩劫中被毀,1994年遷址修復,現建有大雄寶殿、山門、映春亭、供水、供電等工程及寺院周圍綠化帶。
據民國22年《廣西各縣概況·靈川名勝古迹》載:“金山院建於
元朝”。清康熙初為西華教堂,後轉為佛教,原址位於靈川縣潭下鎮庄屋村后金峰山上。每年二月初八,到此敬香拜佛遊覽者上萬人,在桂林附近具有較大影響。后“文革”期間“破四舊”被回毀。1992年縣政府呈報區人民政府宗教事物局批准,決定整復修建,並遷址於岩背村九仙山上。
禪院大門
相傳,江頭洲有一個美麗、天真、善良的農家少女,一天她在龍潭洗衣服見有七顆龍蛋棄之於地,便將其帶回,可家貧無母雞孵龍蛋,善良的少女便用自己的體溫將其孵化成龍,並在其精心養護下成長,七條小龍銘感於心。某年農曆五月十四,天昏地暗,雷雨交加,洪水咆哮著向九仙山衝去,九仙山阻擋水勢,洪水越漲越高,暴漲的洪水眼看淹沒方圓百里的村莊,這時七條小龍奮力將九仙山的第八仙山——龍岩山的山腹洞穿,引水排洪,並背負少女仙去。為了紀念這位善良的少女,人們在龍岩旁修建了娘娘廟,至今九屋一帶還有每年五月十四包粽子歡送十四娘娘的習俗。現在遊客蕩舟龍岩水洞之中,還能清晰的看到洞壁上七龍破洞而過時留下的龍鱗痕迹,鱗片呈赭、黃、綠、白、青、蘭、紫七種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