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舉辦,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試點高校、北京市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高水平運動員招生資格高校、全國產學研合作教育實驗基地、北京市級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建設單位,CDIO國際組織、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
學院前身是1978年創建的北京石油化工專科學校和北京化工學院第二分院;1985年,學校劃歸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管理;1992年,在北京石油化工專科學校基礎上建立了北京石油化工學院;2000年,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劃歸北京市人民政府管理。
截至2021年3月,學院有清源、康莊、燕山三個校區,總面積466畝,校舍建築面積26.4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6億元;設有13個教學院(系、部),開設37個本科專業,擁有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有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教職工812人;有全日制在校生7626人,其中本科生6951人。
北京石油化工專科學校
校園風光
1985年,學校劃歸中國石化總公司領導。
1987年12月29日,學校新校舍在大興黃村奠基。
1990年,學校由燕山整體搬遷到大興新校址。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1992年11月29日,經國家教委批准,在北京石油化工專科學校基礎上建立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1993年2月20日,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揭牌儀式。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2010年,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2011年10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成為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單位。
2012年,學校加入CDIO國際合作組織。
2017年,被認定為第二批北京市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2018年,學校獲批北京市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2020年7月25日,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
2021年7月8日,北京石油化工學院與北京市科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暨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科協成立大會舉行。北京市科協領導、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領導班子、師生代表共200餘人參加。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設有14個教學院(系、部),開設31個本科專業。
院系名稱 | 專業名稱 |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化學工程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製藥工程、生物製藥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 | 機械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機械、電子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環境工程、油氣儲運工程、機器人工程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物聯網工程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 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市場營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物流管理、大數據管理與應用、電子商務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 | 旅遊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公共事業管理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功能材料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數理系 | 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統計學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外語系 | 英語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安全工程學院 | 安全工程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工程師學院 | -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 -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 -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 -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體育部 | - |
據2019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3個碩士授權一級學科、3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4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8個校級主幹一級學科。
碩士授權一級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機械工程領域、化學工程領域、安全工程領域
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化學工藝、機械電子工程、材料學、技術經濟及管理學
據2020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工8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530餘人,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佔53.1%。包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級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1人,省部級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北京市“長城學者培養計劃”入選者7人,北京市“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支持計劃高創計劃”入選者8人,北京市“教學名師獎獲得者”9人,北京市“科技新星”入選者5人,“北京市優秀教師”7名,其他各類市級人才計劃入選者120餘人,入選北京市級各類學術創新團隊13個、優秀教學團隊5個。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宇波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 宇波、楊憶新、孫東亮 |
北京市教學名師(名單不全) | 戴波、吳波、劉廣斌、陳家慶、曾建唐、陳彥玲、王玉海、閆笑非等 |
北京市科技新星(名單不全) | 陳家慶、龐磊、蔣毅堅等 |
北京市優秀教師 | 宇波、靳海波、李建剛、任曉光、吳波、蔡曉君、戴波 |
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 | 環境治理與調控技術教學團隊、工程教育教學團隊、機電測控技術基礎課程群教學團隊、電工電子教學團隊、化工專業核心課程群教學團隊 |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0年6月,學校有7個本科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擁有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8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北京高校重點建設一流專業、2個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擁有1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2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以及4個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2個北京市示範性校內創新實踐基地、1個北京地區高校示範性創業中心。
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本科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工程、環境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石化工程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電子工程、環境工程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與中關村軟體園共建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與燕山石化共建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化工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機械類專業校外人才培養基地
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環境工程
“卓越計劃”試點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工程、自動化、高分子材料與科學、製藥工程、機械電子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石化工程模擬教學與實踐中心、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氣信息技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環境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北京市特色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電子工程、環境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北京市一流建設專業:環境工程
北京市級精品課程:《電工學》、《化工原理》、《環保設備原理與設計》、《工程訓練》、《化學反應工程》、《單片機原理與介面技術》
教學成果
截至2020年6月,學校近年來共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北京市教學成果獎21項。
學校部分教學成果獎
序號 | 項目名稱 | 完成人 | 級別 | 時間 |
---|---|---|---|---|
1 | “校企共贏,走向融合”的產學合作教 育基地建設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 郭文莉、韓占生、吳波 劉紅琳、李剛、張建國 |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9 |
2 | “面向工程,校企協同”的高素質工 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郭文莉、劉紅琳 孟波、吳波、戴波 | 市級教學 成果一等獎 | 2012 |
3 | “多校企聯合,資源共享”的工程訓練 示範中心建設的創新與實踐 | 吳波、劉華、隋金玲、李合增 張劍鋒、趙志強、鄒積亭 | 2012 | |
4 | 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電氣信息類工程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實施 | 戴波、劉建東、紀文剛 楊永紅、張立新、藍波 | 市級教學 成果二等獎 | 2012 |
5 | 基於工程應用能力培養的機械類本 科專業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 | 陳家慶、曹建樹、蔡曉君 劉湘晨、代峰燕 | 2012 | |
6 | 一般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創 新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劉紅琳、許恩江、陳琪 黃艷芳、於溯 | 2012 | |
7 | 基於四合作的本科人才 培養北京模式理論與實踐探索 | 吳岩、王曉燕、張煉 王新鳳、陳運輝、許一新 劉娟、王秀平 楊鵬、高國華 | 市級教學 成果一等獎 | 2012 |
8 | 突出人才培養特色,服務首都創新型城市建設 | 郭廣生、郭福、韓占生 杜曉林、張琪、李雪華 薛素鐸、劉紅琳、李雨竹 | 市級教學 成果二等獎 | 2012 |
9 | “校企共贏、走向融合”的產學合 作教育基地建設模式創新與實踐 | 郭文莉、韓占生、吳波 劉紅琳、李剛、李立新 崔昶、張建國、楊永紅 閆笑非 | 市級教學 成果一等獎 | 2008 |
10 | 環境工程專業特色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 陳家慶、孔惠、周翠紅 桑義敏、常俊英 | 2008 | |
11 | 機電類專業“回歸工程”教 育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 焦向東、曹建樹、薛龍 俞建榮、吳立志 | 市級教學 成果二等獎 | 2008 |
12 | 一般院校電工電子基礎“回歸工程”實 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 戴波、曾建唐、吳波 李洋、藍波 | 2008 | |
13 | 以提高工程實踐能力為導向的“石 油化工”特色人才培養 | 李翠清、靳海波、羅國華 趙如松、任曉光 | 2008 | |
14 | 協同共贏、長效穩定’的產學 合作育人機制研究與實踐 | 郭文莉、劉紅琳、孟波 吳波、戴波 | 國家級教學 成果二等獎 | 2014 |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有北京市重點實驗室5個、北京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建有首都清潔能源(油氣)供應和使用安全保障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中關村能源工程智能裝備產業技術研究院、北京市安全生產工程技術研究院。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市安全生產工程技術研究院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光機電裝備技術實驗室、恩澤生物質精細化工實驗室、特種彈性體複合材料實驗室、深水油氣管線關鍵技術與裝備實驗室、燃料清潔化及高效催化減排技術實驗室
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能源工程先進連接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北京現代產業新區發展研究基地
截至2018年10月,近五年,學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課題130餘項,北京市科技計劃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課題300餘項,企業橫向課題700餘項,發表SCI/SSCI、EI檢索論文43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500餘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150餘項,獲省部級科技獎11項。
學校部分科研項目 | |||
---|---|---|---|
項目號 | 負責人 | 項目名稱 | 項目類別 |
21601016 | 谷慶陽 | 基於層狀稀土氫氧化物(LRHs)有機/無機超分子 發光材料的組裝、調控及白光發射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 青年基金項目 |
21602013 | 劉姍姍 | 兩類新型稀土金屬有機單離子磁體的設計、合成與調控 | |
21603015 | 馬蘭超 | 面向有機發光晶體管應用的兼具高遷移率 和高發光效率的摻雜薄膜的製備和性能研究 | |
21606022 | 詹敏述 | 高溫熱解氣旋風分離―移動床顆粒過濾複合除塵機理與性能研究 | |
51601015 | 張優 | 緩蝕劑負載型LDHs複合薄膜的生長行為及防護機制研究 | |
51603015 | 高大海 | 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接枝納米二氧化硅粒子自分層法構築超疏水塗層 | |
51604031 | 呂鵬飛 | 市政排污空間多元氣體爆炸與蓄水耦合作用機理及災害效應研究 | |
51606012 | 鄒玉 | 超急速爆發沸騰微觀機理分子動力學研究 | |
71601022 | 彭珍 | 探索霧霾形成的模糊認知圖構建及其數據挖掘方法 | |
21676027 | 禹耕之 | 費托合成環隙型微通道反應器內氣液流動、傳熱與傳質特性的實驗研究與數值模擬 | 國家自然科學 面上項目 |
21677018 | 韓嚴和 | 基於內循環微電解的電化學調控脫氮途徑與機制研究 | |
51675052 | 焦向東 | 海洋油氣管道高強管線鋼超音頻脈衝TIG焊電弧行為及適用性 | |
51678057 | 吳莉娜 | 垃圾滲濾液生物處理系統自養深度脫氮研究 |
學校部分發明專利 | |||
---|---|---|---|
序號 | 專利名稱 | 專利類型 | 年份 |
1 | 含磷鋁結構單元的MCM-41分子篩催化劑製備方法及其應用 | 發明 | 2008 |
2 | 具有油液自動補償裝置的液壓增力夾具 | 實用新型 | 2008 |
3 | 新型急救擔架 | 實用新型 | 2008 |
4 | 輪椅靠背、桌子轉換裝置 | 實用新型 | 2008 |
5 | 掛扣式焊接小車鎖緊機構 | 實用新型 | 2008 |
6 | 帶滑塊式鎖緊機構焊接小車 | 實用新型 | 2008 |
7 | 摩擦傳動式焊接小車行走裝置 | 實用新型 | 2008 |
8 | 一種用於關聯規則隱藏的事務增減方法 | 發明 | 2008 |
9 | 製備液化石油氣所用的催化劑及其製備方法 | 發明 | 2008 |
10 | 液化石油氣的製備工藝 | 發明 | 2008 |
11 | 一種能深度脫除油品有機硫的脫硫菌及製備方法和用途 | 發明 | 2007 |
12 | 一種合成萘二甲酸用的立式鼓泡氧化反應裝置 | 發明 | 2007 |
13 | 一種2,6-萘二甲酸的製備方法 | 發明 | 2007 |
14 | 局部乾式自動焊接排水裝置 | 發明 | 2007 |
15 | 摩擦疊焊方法和實驗裝置 | 發明 | 2007 |
16 | 水下鋼結構裂紋摩擦疊焊修復方法和設備 | 發明 | 2007 |
17 | 一種合成萘二甲酸用的立式鼓泡氧化反應裝置 | 實用新型 | 2007 |
18 | 摩擦疊焊實驗裝置 | 實用新型 | 2007 |
19 | 局部乾式自動焊接排水裝置 | 實用新型 | 2007 |
20 | 水下鋼結構裂紋摩擦疊焊修復設備 | 實用新型 | 2007 |
21 | 污水預處理多功能固液分離器 | 發明 | 2007 |
22 | 電磁式鐵釘包裝設備的控制方法 | 發明 | 2007 |
23 | 恆流式無觸點加磁排釘包裝方法及設備 | 發明 | 2007 |
24 | 全自動電磁式鐵釘包裝成套設備 | 實用新型 | 2007 |
25 | 一種環氧塗料的消泡工藝 | 發明 | 2007 |
26 | 鎂合金表面強化方法及其裝置 | 發明 | 2007 |
27 | 間斷螺紋型反應注射混合元件 | 發明 | 2007 |
28 | 可視化旋轉式混合裝置 | 實用新型 | 2007 |
29 | 反相微乳液法製備六鋁酸鹽催化劑的方法 | 發明 | 2007 |
30 | 水下乾式焊接攝像機 | 實用新型 | 2007 |
31 | 水下乾式焊接攝像機 | 發明 | 2007 |
32 | 絲杠防塵裝置 | 實用新型 | 2007 |
33 | 單活塞驅動多膜隔膜壓縮機 | 實用新型 | 2007 |
34 | 單活塞驅動多膜腔隔膜壓縮機 | 發明 | 2007 |
35 | 用於星形支化聚異丁烯或丁基橡膠正離子聚合的引發體系 | 發明 | 2007 |
36 | 從工業萘製備精萘的新工藝 | 發明 | 2007 |
37 | 光電接觸式焊縫跟蹤感測器 | 實用新型 | 2007 |
38 | 轉軸式二維光電感測器 | 實用新型 | 2007 |
39 | 滾珠傳動式焊槍角度調節裝置 | 實用新型 | 2007 |
40 | 用於加油站的油氣回收處理方法和系統 | 發明 | 2007 |
41 | 含油廢水處理用緊湊型旋流氣浮分離設備 | 發明 | 2007 |
42 | 二維機械接觸式焊縫跟蹤感測器 | 實用新型 | 2007 |
43 | 含油廢水處理用緊湊型旋流氣浮分離設備 | 實用新型 | 2007 |
44 | 用於加油站的油氣回收處理系統 | 實用新型 | 2007 |
45 | 火焰噴霧熱分解薄膜製備設備 | 發明 | 2007 |
46 | 甩膠噴霧熱分解薄膜製備設備 | 發明 | 2007 |
47 | 甩膠噴霧熱分解薄膜製備設備 | 發明 | 2007 |
48 | 甩膠噴霧熱分解薄膜製備設備 | 發明 | 2007 |
• 館藏資源
截至2017年11月,學校圖書館有藏書紙本90餘萬冊,其中外文4.5萬冊、中外文紙質期刊1500餘種、電子圖書124萬冊,有資料庫65個。
• 學術期刊
期刊封面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先後與英、法、美、德、挪威等10多個國家3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每年組織本科“十佳學生”和“十佳提名學生”赴中國國外交流,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本科生到歐美高校訪學研修;開設“中法工程師班”,實施“3+1+2”培養模式。
• 校徽
校徽
• 徽章
釋義:學校徽章為題有中文標準字校名的長方形證章。
• 校旗
釋義:學校校旗為標準色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校徽和中英文標準字校名。
• 校訓
寧靜致遠,務本維新
釋義:寧靜致遠意為要有所作為,須靜心、聚力,專心致志。語出諸葛亮《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務本意為堅守做人之根本。取自《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維新即創新。出自《詩經·大雅》:“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寧靜致遠、務本維新”作為校訓,意為要注重人格培養和品行修為,戒驕戒躁、嚴謹求實,凝心聚力、專志於學,開拓創新、自強不息,以達成人生理想之遠大目標。
• 校風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職務 | 名單 |
---|---|
黨委書記 | 劉穎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蔣毅堅 |
黨委副書記 | 吳惠 |
紀委書記 | 雷京 |
副校長 | 焦向東、韓占生、張泉利 |
黨委常委 | 何曉紅 |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 一級學科碩士點。
2021年7月,2020年學位授權審核結果公示,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 專業學位碩士點審核結果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