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後續支出
固定資產後續支出
固定資產後續支出(Subsequent Expenditure)是固定資產經初始計量併入賬后又發生的與固定資產相關的支出。
其次應依據支出效用是否有利於固定資產壽命和經營的原則進行相應的核算。其核算內容包括在原有固定資產基礎上進行的改建擴建、改良支出以及修理、裝修支出,核算方法應根據具體情況分別列入資本性收入的有關科目和當期費用。
固定資產後續支出確認原則:
(1)固定資產修理費用,應直接計入當期費用。
(3)如不能區分固定資產修理或改良,或修理和改良結合在一起,則應根據以上(1)和(2)的原則將相關支出費用化或資本化。
(4)固定資產裝修費用,如符合資本化條件,應確認為固定資產,並在兩次裝修期間與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中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單獨計提折舊。下次裝修時,原資本化的裝修費用餘額減去相關折舊后的差額,一次全部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
(5)融資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固定資產後續支出,比照上述原則處理。對其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裝修費用,應在兩次裝修期間、剩餘租賃期和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三者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單獨計提折舊。
(6)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改良支出應予資本化,並在剩餘租賃期與租賃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兩者較短的期間內,採用合理的方法單獨計提折舊。
企業因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固定資產》,對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用的核算方法由原採用預提或待攤方式改為一次性計入發生當期費用的,其原為固定資產大修理髮生的預提或待攤費用餘額,應繼續採用原有的會計政策,直至沖減或攤銷完畢為止;自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固定資產》后新發生的固定資產後續支出,再按上述原則處理。
對於固定資產後續支出,會計處理上主要基於會計的職業判斷。稅務處理上,一要區分後續支出性質,二要區分後續支出的金額,由此導致不同的處理方式。
1、固定資產資本化處理。例如改建支出、大範圍的裝修支出等,一般金額較大且可以延長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需要對固定資產原有的計稅基礎進行調整,按照固定資產的原價加上改擴建發生的支出,減去改擴建過程中發生的固定資產變價收入后的餘額重新確定其計稅基礎。這與會計資本化處理沒有區別。
2、費用化處理。例如日常維護費、不符合稅法條件的大修理費支出等。對於日常維護費,稅法與會計沒有區別。對於大修理支出,稅法規定了必須同時具備的兩個限制條件,符合條件的資本化處理,不符合條件的費用化處理。如某固定資產汽車大修,汽車原值為100萬元,大修支出49萬元,會計上作為費用處理,稅法上也作為費用處理。
3、會計費用化處理,稅法資本化處理。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支出,會計上作為費用處理。符合稅法上兩個限制條件的支出,稅法上作資本化處理。如某固定資產汽車大修,汽車原值為100萬元,大修支出51萬元,大修后延長壽命2年,只不過稅法上的資本化處理並不是要改變資產的計稅基礎,而是作為長期待攤費用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內分期攤銷。
4、會計資本化處理,稅法費用化處理。特別是部分大修理支出,會計上判斷構成固定資產確認條件予以資本化,但是不符合稅法規定的兩個限制條件,只能費用化處理。如固定資產機床大修理,更換了新的配置,機床原值100萬元,大修理支出49萬元,會計上予以資本化,稅法上作費用化處理。
以上4種處理方式中,會計與稅法費用化或資本化基本一致。對於會計費用化、稅法資本化的情況,實務中並不多見,實務中易產生混淆的是會計資本化后,在稅務處理中應當選擇資本化而選擇了費用化處理的情形,因適用稅法條款錯誤而導致錯誤的納稅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