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坂

福建廈門翔安區馬巷鎮下轄村

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馬巷鎮鄭坂村,鄭坂村委會:在鎮南部。轄鄭坂、小洲、山頂頭3自然村。有9村民小組。九百多戶,三千多人。屬翔風裡后蓮保。1943年屬馬巷鎮侯濱保。1950年屬第五區后濱鄉。1959年稱后濱大隊,屬馬巷公社,1961年析置巷南公社,1964年東坑公社,1969年屬馬巷公社。1984年改稱鄭坂村委會。屬后濱鄉。1987年屬同安縣馬巷鎮。1997年屬同安區馬巷鎮。2003年屬翔安區馬巷鎮。鄭坂:在鎮政府西南2.6公里。鄭姓建居於平坦的坂地上。故名。有6村民小組。七百多戶,二千五百多人。多鄭姓。山頂頭:在鎮政府西南2.3公里。村建於小山頂部,故名。有一百多戶,三百多人。多陳姓。小洲:在鎮政府西南2.9公里。北面擴建房屋已與鄭坂村相連。有近百戶,二百多人。多鄭姓。

基本介紹


鄭坂村起源
一、鄭坂長房祖為石井鄭遷入
明朝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雄才大略、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史上稱為“洪武之治”。廈門市翔安區馬巷鎮鄭坂村鄭姓的開基祖鄭昭明於明朝洪武年間(大約在公元1390年-1405年間)從福建南安石井村遷居於翔風裡石崎堡(今廈門市翔安區馬巷鎮鄭坂村以西山坡地),從事農業開墾和畜牧業養殖工作,據傳說,開基祖鄭昭明先祖農閑之餘主要以養鴨子為家庭副業,育有一子名為鄭安德。鄭安德娶妻蔡君玉,新店鎮茂林村人。鄭安德與蔡君玉生有三子:長子鄭秉微、次子鄭秉武、三子鄭秉興。國泰民則安,鄭昭明一家人在翔風裡石崎堡過著安居樂業和幸福美滿的生活。
二、鄭坂二房祖為鄭洽子孫前來結盟
公元1398年,朱元璋辭世。21歲的朱允炆繼承皇位,改年號為“建文”。建文帝在位初期施行仁政,政通人和,滿朝上下,一派昇平。為了扼制藩王勢力,建文帝在位期間實行了削藩政策。削藩政策引起了鎮守北京的叔父燕王朱棣的強烈不滿,於1399年7月起兵,發動“靖難之役”戰爭。這場“靖難之役”長達四年之久,最後以朱棣得勝,建文帝慘敗告終。建文帝在位僅僅四年,即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用武力推翻。公元1403年,燕兵攻克建文帝帝都南京,一時皇宮起火。慌忙之中,鄭洽、程濟、楊應能、葉希賢、牛景先、王之臣等二十二名朝中忠臣護衛建文帝逃出京城,乘船一路南下。鄭洽等人追隨建文帝逃亡到南方,浪跡天涯。為了躲避燕王朱棣的追殺,一路上不斷更換落腳處,最後入閩定居。鄭洽官居翰林待詔,一生清廉盡忠。鄭洽共生有五男二女,長子鄭榛化名鄭安陞於永樂壬辰年隨父南遷入閩,於宣德戊申年居翔風裡石崎堡(今廈門市翔安區馬巷鎮鄭坂村以西山坡地),尊鄭安德為大哥。鄭安陞出資在翔風裡石崎堡東一里處大興土木,興建新居數棟,村名為鄭坂。新村落成后,鄭安德和鄭安陞兄弟倆從石崎堡遷入鄭坂村居住,成為廈門市翔安區馬巷鎮鄭坂村一世祖,鄭安德為鄭坂村長房祖,鄭安陞為二房祖。
三、鄭坂三房祖戰亡,子孫為二房過繼傳承
鄭洽次子鄭松在“靖難之役”戰爭中不幸身亡。為了緬懷紀念在“靖難之役”犧牲的二弟鄭松,鄭安陞將次子鄭秉華過繼給鄭松續香火,並為鄭松取名為鄭安治,追尊其為三房開基祖。根據傳說,三房開基祖的祖墳是衣冠冢。即只有葬衣冠等物品,而並未葬有死者遺體的墓葬。這是因為鄭松隨父與建文帝逃亡到南方的路上,在江陰地段,逢朝廷追兵窮追不捨,文武雙全的鄭松為了掩護建文帝一干人安全逃脫,自己一人引開追兵,最後英勇犧牲。因為遺體無法找到,只好設衣冠冢以示紀念。
四、五甲尾鄭與上庄鄭
清末民國初期,馬巷五甲尾鄭姓族親,因認同姓親誼,感念鄭坂村開基祖為同宗祖先,願意舉族歸為鄭坂村宗親,尊為四房;隨後,后濱村上庄自然村的鄭姓族親,也願意舉族歸為鄭坂村宗親,尊為五房。
五、鄭坂燈號“滎陽”
廈門市翔安區馬巷鎮鄭坂村鄭姓燈號“滎陽”,一世祖鄭安德、鄭安陞、鄭安治。輩序:安一世秉尚欽魁守邦天熙隆超我宗國朝推康紫金永授萬山秀蒼。從此以後,子子孫孫一代一代的繁衍,形成了現在廈門市翔安區馬巷鎮鄭坂村鄭姓一族。三世祖鄭欽鎔、六世祖鄭世德……子子孫孫、一代一代繁衍壯大,流傳到現在有二十一世之眾!現廈門市翔安區馬巷鎮鄭坂村全村一姓,鄭姓人口二千七百多人口,又有遷移到台灣、新加波、香港、印尼及廈門市市區島內等數萬眾多子孫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