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口鎮

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轄鎮

藍口鎮位於河源市東源縣東部,東江中上游,是省定的中心鎮之一,面積196平方千米(2017年),上地面積22萬畝,耕地面積2.8萬畝,其中水田2.1萬畝,森林覆蓋率76.3%;下轄22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總人口28290人(2017年)。該鎮交通十分便利。距縣城43公里,205國道、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河龍高速公路穿腹而過,東江從東北流向西南,可通行250噸船隻,形成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水陸交通網。

自然資源


藍口鎮
藍口鎮
該鎮資源豐富。鎮內現有水電站11座,總裝機容量為17660千瓦,仍有23000千瓦水利資源可開發利用;稀土、石英石、磁土、錫等礦產儲備量大,頗具有開發的潛力。現已探明石英石礦產儲量1億噸,稀土儲量500萬噸。

行政區劃


長江頭村、車頭山村、大圍村、地運村、花徑村、角塘村、牛背村、藍口圍村、老埔場村、樂村、派頭村、培群村、齊坑村、鵲壩村、塘心村、土陂村、秀水村、楊柳村、欖子圍村、礤頭村、礤下村、鐵場埔村
礤頭村
礤頭村位於藍口鎮西北部,距鎮中心約10公里,多高山,主峰五指山海拔1100米,為河源惠州片區最高峰,常年雲霧,籠罩土壤酸鹼度適宜茶葉生長,出產的茶葉口味獨特,深受茶客青睞。
礤下村
礤下村位於藍口鎮的西北部,205國道在此穿過,與礤頭村相鄰,因礤頭村所處地勢較高,故名為礤下村,村民以“包”姓為主。

經濟


藍口鎮
藍口鎮
近年來,該鎮積極實施“城鎮帶動”發展戰略,堅持以地養地,以地建城,以商旺鎮的中心鎮建設思路,拉動經濟的發展,努力建設成為臨近幾鎮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與此同時,該鎮積極實施“外向帶動、借外發展”的戰略,制定了外來投資的優惠政策,招商引資創辦農業龍頭企業和興建高新技術企業,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該鎮政府計劃在河龍高速公路出入口處規劃建設佔地面積30萬平方米的工業園區,築巢引鳳。
昔日繁華的“碼頭經濟”
由於交通和地理位置的優勢,藍口鎮歷來是東江中上游工農業產品的集散地,直至現在,該鎮已成為橫跨連平、龍川、和平縣部分鄉鎮的集中貿易中心。由於貿易額大,故有“老虎墟”之稱。
據藍口鎮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藍口鎮作為東江河畔的一個較大的鄉鎮,歷來貿易區域輻射面廣、貿易活動異常頻繁,應該說,這跟其優越的交通優勢(包括水運、陸運、鐵路)息息相關。明清時期,為了方便與外界的交往,當地人在東江河岸建起了簡易的碼頭,由於水運是當時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簡易的碼頭也很快起到了商貿“領頭羊”的作用,眾多周邊鄉鎮的商人陸續趕來這裡做買賣,農產品也從這裡銷往外地。隨著水運交通的發展,藍口鎮成為東江流域中上游的重要碼頭之一,即起到了區域水運貿易的中轉站的作用。
據了解,該鎮之所以自古被列入“東江三大重鎮”,主要是以該鎮的東江流域碼頭而得名。據當地老村民介紹,明清時期,藍口鎮建立碼頭后,東莞、廣州等外地商人通過水運到該鎮收集鹹菜、薯片等農產品,周邊農民也擔來農作物到這裡中轉運往外地,並逐漸成為東江中上游交通的重要樞紐。建國前後,該鎮已有大、小店鋪400多間,碼頭從一個增加到四個,一些商人還在這裡建起了小型的造船廠、製藥廠、農械廠,產品則直接通過水運運往外地銷售,從而輻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就航線來說,逐漸發展為上航直達柳城、老隆,下航直達黃田、義合、惠州市等,與北江水匯合經廣州市入珠江口,同時每天有客、貨輪行經河源。隨著205國道和京九鐵路貫通該鎮,上個世紀80年代左右,該鎮昔日繁華的水運交通貿易走上了下坡路,活躍的“碼頭經濟”貿易局面也逐漸衰退。據了解,如今當地的“碼頭經濟”基本上已被陸運所代替。

文化


石樓圍屋名聲顯赫
該鎮樂村的石樓圍屋是鎮里保存最完好、建築規模最大的一座古代民居,也是該鎮有關古代文史的見證之一,有關石樓圍屋的歷史記載,在當地已是家喻戶曉的事。如今,當地政府及村民正籌備將其開發為旅遊景點。
據史料記載,樂村石樓圍屋建於清乾隆末年,歷經三代才完成整體建築。圍屋建築設計獨特,布局合理,結構完整,石刻石雕精細,全花崗岩條石砌疊而成。整座圍屋有四棟(正座)四杠(橫屋),圍屋內兩邊橫屋有六個角樓,其中接右邊橫屋前後兩個樓角是炮台角樓。大門內門額上還有水槽,兩邊設有兩個門衛房,正面圍牆兩端挖有兩口古井。炮台角樓、門額上的水槽、大門內邊的門衛房以及古井都是為了在世亂時對付那些亂軍、盜賊的防衛設施。整座圍屋建築面積達四千多平方米,屋背有一個半圓形大花台,約二千平方米,花台地面是仿北京故宮全用河卵石鋪排而成的。整座圍屋有九十八間房,大天井十五個,小天井六個,上中下廳及門廳正座四棟豎有九副圓狀石柱、石座。這些石柱高高地支撐著廳堂里疊式的金字架,木樑和檐屏全用上乘木、石料,樑柱檐雕龍畫鳳。
藍口鎮
藍口鎮
記者在採訪時發現,跟其它古代民居相比,石樓圍屋的結構確實迥然不同,整座石樓圍屋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天圓地方;廳與橫屋之間相隔相連,曲巷迴廊,又不見其陰暗,橫屋也有廳有房,上中下廊連成一起,廳廳相連,棟棟相通,大回形套小回形,疊疊相套,獨具匠心。屋內門樓上懸掛著的“大夫第”、“副榜”、“武魁”匾額仍清晰顯目。走入圍屋似進入迷宮,知道其入門,卻不知其出口。

交通


藍口鎮政府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交通優勢一直是該鎮發展經濟的一塊“蛋糕”,這也是山區鄉鎮難得的一筆寶貴財富。鎮委鎮政府將充分利用好這一平台,發揚東江流域重鎮和區域的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和發展農業龍頭企業的力度,全力打造東江交通重鎮。目前,205國道、石黃公路、京九、廣梅汕鐵路及河梅河龍高速公路縱橫貫穿全境。可以說,屆時該鎮形成四通八達、縱橫交匯的水陸交通,沿河龍高速公路至市區只有40多公里,納入2小時的珠三角經濟圈。路通財通,經過全鎮上下的努力,相信藍口鎮的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