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農業科學院

省級農業綜合科研機構

貴州省農業科學院(Gui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是一所省級農業綜合科研機構。

農科院擁有18個專業研究所,涵蓋糧、油、果、蔬、茶、桑、葯、畜牧、獸醫、水產、土壤、肥料、植物保護、農業科技信息等50餘個專業領域。

截至2017年12月,農科院有在職正高職稱科技人員114人,博士93人。2013年至2017年共審定新品種96個,科技服務覆蓋全省80多個縣(市、區)。

介紹


貴州省農業科學院始建於1905年,下轄18個研究所及職工醫院、附屬中學,研究重點覆蓋水稻、旱糧、果樹、蔬菜、花卉、油料、土壤肥料、農業科技信息、畜牧獸醫、水產、茶葉、品種資源、中藥材、生物技術等30多個專業及領域,經過一百餘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全省唯一 一家農業綜合型科研機構,為全省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目前全院在職職工1250人,離退休職工1261名,在職科技人員823名,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41人,有突出貢獻的國家級中青年專家4人,獲得省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國家“千百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員3人,省核心專家4人,省管專家15人,正高級職稱104人,副高級職稱372人;博士67人、碩士348人,擁有貴州省的水稻、玉米、小麥、油菜、馬鈴薯、蔬菜首席專家。
近年來,根據科研成果孵化與轉化的需要,進一步完善了科研基礎設施,加強了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提高了農業科研自主創新能力,建立了13個省級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貴州省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擁有2萬平方米的科技創新大樓;是17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和1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建設依託單位。

歷史沿革


1905年,貴州巡撫奏請清政府在貴陽開辦貴州省立農事試驗場。
1929年,試驗場改成貴州省立模範試驗場,旋即恢復貴州省立農事試驗場。
1938年3月,貴州省政府與民國政府經濟部商定,由貴州省建設廳與中央農業實驗所共同籌建貴州省農業改進所。4月,貴州省立農事試驗場、貴州省第二棉業試驗場、省立模範林場合併成立貴州省農業改進所。
1949年11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貴陽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建設接管部農林處接管貴州省農業改進所。
1950年12月,改稱貴州省農業試驗場。1954年12月至1955年正月,按照全國省屬農業科研機構統一命名,貴州省農業試驗場改成貴州省綜合農業試驗站。1959年9月15日,貴州省農業科學研究所成立。
1965年11月14日,經省委批准,研究所改稱貴州省農業科學研究院。1966年5月24日,改稱貴州省農業科學院。1967年,受文化大革命影響,農科院科研與行政組織陷於癱瘓,科研工作基本停滯。
1978年8月,廢止1968年建立的院革命委員會管理體制。
2004年5月26日,經省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原農業廳管理的8個研究所於2005年底整建制劃歸農科院管理。

科研條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12月,農科院擁有18個專業研究所,建成14個省級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農業部重點學科群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擁有22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是1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首席專家依託單位,國家種質改良分中心2個,建有博士后工作站。建有2個院士工作站和1個院士工作分站。
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油料(香料)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旱糧(高粱)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現代農業發展(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馬鈴薯)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現代中藥材)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油菜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辣椒)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草業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亞熱帶作物(生物質能源)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科學(柑橘/火龍果)研究所。

人員編製

截至2018年2月,農科院共有職工2681人,其中在職職工1347人,離休12人,退休1322人。
截至2017年12月,農科院有在職正高職稱科技人員114人,副高職稱308人,博士93人。擁有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1人,省“十層次”創新型人才1人,省“百層次”創新人才7人;省核心專家3人、二級研究員9人,省管專家16人;貴州省最高科學技術獎勵2人,創新人才團隊9個。
聘請袁隆平、劉旭、鄧秀新、傅廷棟、陳煥春、向仲懷、榮廷昭、朱有勇南志標等院士為駐站院士。

硬體設施

2000年至2015年,農科院先後建立試驗示範基地100餘個,涉及貴州省75個縣(市),總面積達10萬餘畝,基本覆蓋全省主要種養業領域和以縣市為單位的主要農業區域。
農科院投資建設固定的試驗示範基地有:惠水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興義水稻超高產試驗示範基地、花溪麥坪畜牧基地、惠水關嶺水產繁(養)殖基地、烏當百宜果樹基地、獨山現代草業示範基地,望謨亞熱帶作物示範基地等。

機構設置


院機關職能機構設:
紀委(監察室)、黨政辦公室、組織人事處、宣傳教育處、機關黨辦、統戰部、工會、科研管理處、科技成果轉化處、計劃財務處、審計處、外事處(對外合作交流中心)、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保衛處、離退處、後勤處。
院直屬單位:
(一)貴州省水稻研究所(貴州省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貴州省水稻兩用核不育系生態鑒定中心)
(二)貴州省旱糧研究所(貴州省高粱研究所、貴州省玉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三)貴州省油料研究所(貴州省香料研究所)
(四)貴州省油菜研究所(貴州省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油菜改良中心貴州分中心)
(五)貴州省園藝研究所(貴州省園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六)貴州省畜牧獸醫研究所(貴州省動物保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貴州省飼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七)貴州省茶葉研究所(貴州省茶葉質量監督檢驗站)
(八)貴州省蠶業研究所(貴州省辣椒研究所)
(九)貴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貴州省生態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貴州省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十)貴州省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技信息中心)
(十一)貴州省生物技術研究所(貴州省馬鈴薯研究所、貴州省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十二)貴州省水產研究所(貴州省特種水產工程技術中心)
(十三)貴州省植物保護研究所(貴州省農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貴州省無公害植物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十四)貴州省草業研究所(貴州省草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十五)貴州省果樹科學研究所(貴州省火龍果研究所、貴州省柑橘研究所、貴州省特色果蔬工程技術中心)
(十六)貴州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貴州省南亞熱帶作物工程技術中心、貴州省生物質能源研究所)
(十七)貴州省現代農業發展研究所(貴州省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貴州省現代農業發展研究中心、貴州省農村經濟與社會發展科學研究所)
(十八)貴州省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貴州省現代中藥材研究所、貴州省新品種區域實驗站)
(十九)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職工醫院(貴陽小河金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二十)貴州省農業科學院附屬中學

人才隊伍


現有博士61人,碩士348人;正高職稱105人,副高級職稱人員378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41人;有突出貢獻的國家級中青年專家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員3人;貴州省最高科學獎2人;省核心專家4人,省管專家15人。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穆嶸坤
黨委副書記、院長:周維佳
黨委委員、副院長(正廳級) :陳永祥
黨委委員、副院長:陳澤輝
黨委副書記:汪衛紅
黨委委員、副院長:何慶才
院長助理:張瑞穎

涉及專業


研究重點覆蓋水稻、旱糧、果樹、蔬菜、花卉、油料、土壤肥料、農業科技信息、畜牧獸醫、水產、茶葉、品種資源、中藥材、生物技術等30多個專業及領域。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全院職工的辛勤努力各項工作取得較大的進展。該院在糧、油、果樹、蔬菜等作物新品種選育及其栽培技術、生物技術、植物保護、土壤肥料、生態治理、科技信息、品種資源、人才培養、科技扶貧、新技術推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貴州農業生產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科研成果


科研成就

2013年至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及省直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農科院共審定新品種96個,獲國家知識產權269項。科技服務覆蓋全省80多個縣(市、區),示範推廣水稻、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優良品種及先進技術1036.08萬畝;示範推廣茶葉、蔬菜、油菜、水果等經濟作物優良品種及先進技術970.78萬畝;草地畜牧業牧草種植及技術示範29.54萬畝、畜禽養殖103.22萬頭(羽、只),開展水產健康養殖技術示範1384.2萬尾;推廣錯季節蔬菜1150多萬畝,糧食、油料、蔬菜、水果等增產200多億公斤。

學術刊物

● 《貴州農業科學》
《貴州農業科學》(創刊於1972年,國際刊號ISSN1001-3601,國內刊號CN52-1054/S,郵發代號66-6,月刊)是貴州省農業科學院主管主辦,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期刊社承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農業學術類期刊,自成立至2012年9月,已出版40卷266期,刊載論文8000餘篇。
《貴州農業科學》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來源期刊與萬方資料庫科技期刊群來源期刊,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
《貴州農業科學》1988年獲全國綜合性農業科技期刊優秀期刊,1993年獲貴州省農科院科技進步獎,2000年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CAJ-CD規範》執行優秀獎,2002年、2004年和2006年分別獲得第三屆、第四屆和第五屆全國農業優秀期刊獎。
● 《農技服務
《農技服務》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省級農業技術類專業學術期刊,由貴州省農業科學院主管主辦,山東省農業廳經管總站、山東省農民合作社促進會聯辦,月刊,A4開本。
《農技服務》曾多次獲得省級優秀期刊稱號,在貴州省第二屆科技期刊評比中獲第一名,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知網)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網全文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等。
● 《西南農業學報》
《西南農業學報》是由四川、雲南、貴州、廣西、西藏和重慶六省市農科院、所共同舉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
《西南農業學報》系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農業核心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來源期刊、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資料庫(ASPT)來源期刊、四川優秀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全文來源期刊,曾榮獲第五屆全國農業期刊金犁獎。
《西南農業學報》已加入中國知網、萬方資料庫、維普資料庫、博看網來源期刊,並被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全文庫)》(CABI)和美國《斯蒂芬斯全文資料庫》(EBSCOhost)等檢索資料庫收錄。

人才培養


二十年來,該院選派100多名科技人員參加各種不同形式的外語培訓和業務進修,先後派出80多位科技人員到美國、法國、加拿大、英國、日本、墨西哥、泰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家學習進修和學術交流,從而提高了中青年科技骨幹的外語水平和業務素質。

發展方向


根據新世紀該省農業發展需要和農業科技發展現狀,該院將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堅持"以科研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體制改革,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適應西部大開發和加入WTO的需要,建立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型農業科學研究機構。緊緊圍繞職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物育種及成套栽培技術的研究開發部署科技力量,把延長生物鏈和產業鏈結合起來,向農業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堅持自主研究與技術引進相結合,高新技術與常規技術相結合,研究創新與成果轉化相結合,推廣示範與科技成果產業化經營相結合,實現技術目標與經濟、社會目標的有機統一,通過農業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與全面推進,為實現21世紀該省農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提供可靠的技術保證,為農村、農業、農民服務。

學院地址


地址:貴陽市金竹鎮
郵編:55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