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以復
費以復
費以復(1913-1982年),又名彝復,吳江縣人。中國第二代油畫家中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作品有《鋼鐵工人》、《修建畜牧場》、《采桔姑娘》等。
費以復
費以復 1941年 畫家與妻子 布面油畫
費以復為顏文粱的高足,1939年在重慶參加中華全國美術會,由徐悲鴻提名擔任理事,1950年作品獲華京美展三等獎,1953年由顏文粱推薦到中央美院華東分院(現浙江中國美院)任教,1954年參加第二屆全國美展,1955年與黎冰鴻等人籌建油畫系,文革期間被批成“國民黨宮廷御用畫家”,1980年恢復浙江美院華東分院油畫系副主任職務,1982年病逝於蘭州。1995年費以復的作品開始在國際市場上亮相。這次上海崇源共推出費以復4幅作品,其總一幅《嵊泗海景》(尺寸66×51CM)成交價為1.43萬元,其餘三幅———《嶗山潮音瀑》(估價6000-8000元)、《大同雲岡石窟》(估價6000-8000元)、《山路》(估價12000-15000元)均出現了流標。從中可以看出,費以復的作品估價儘管很低,但市場成交卻很不理想,相反,不少第三和第四代油畫家的作品動輒都是數十萬元,令第二代乃至第一代油畫家望塵莫及。
費以復桔鄉布面
費以復作品
費以復街口
費以復山路布上油畫
費以復西湖保俶塔布面油畫
費以復築路圖油畫
費以復人民公社好布面油彩
費以復南山路雪景油畫畫布
費以復桔鄉
費以復嶗山潮音瀑、大同雲崗石窟
費以復嵊泗海景布上油畫
費以復郊外布面油畫
費以復作品
費以復正午
費以復樹林
費以復1941年畫家與妻子布面油畫
費以復1962年作大同雲岡石窟紙上油畫
費以復人像紙本油畫
費以復約60年代作太湖一景油彩紙本
費以復1982年作吐魯番火焰山油彩·紙板
費以復作品
費以復鄉村風景
費以復1976年作嶗山潮音瀑紙上油畫
費以復靜物油彩木板
費以復廬山會址油畫紙板
費以復靜物油畫畫布
費以復雞公山風景油彩畫布框
費以復靜物油畫畫布
費以復1979年作肖像紙面油畫
費以復作品
作為第二代油畫家中的代表人物,費以復相較於他的同代人或他的前輩—第一代畫家,具有更多的本土性語言,給人以親切感,給人以一種似曾相識的民族趣味。此件作品費以復採用抒情、寫實的手法,細緻而生動地描繪了桔鄉喜獲豐收的歡樂情景。那輕鬆、愉悅、詩意十足,但又不失敗浪漫的筆法和色彩,表現出中國畫家的真誠與靈活,相較於前蘇聯的現實主義作品,費以復則更多地展示了中國式的“詩境”的浪漫與“寫意”的率真。
在早期的中國油畫教育陣地中主要以兩家國立藝專、三家私立藝專為主,北方有徐悲鴻領銜的北平國立藝專,南方有林風眠主持的杭州國立藝專;以及三所私立藝專:劉海粟的上海美專/汪亞塵的新華藝專/顏文梁的蘇州美專。費以復早年就學於蘇州美專,師承於呂斯百、顏文梁。由於師承關係的原因,在他的作品中顯而易見風景畫佔了主體。他的作品中色彩、筆法與圖示仍然維繫在印象派的基礎之上,雖沒有顏文梁的細膩精到,但多了些筆觸情調的輕鬆與詩情畫意。
《九華山》
費以復山川美圖
《九華山》
此幅《九華山》,是費以復具有代表性的寫生之作,崖壁上綠樹叢的深淺點畫,可以窺見印象派畫風的精神,而遠方山巔的雲煙籠罩與山嵐繚繞遠接天際的氣息,則具有十足的中國水墨渲染氣息,這種因所處環境所散落的自然景象,也正是費以復在寫生之時忠實記錄所見而再參以心中唯美觀的表現,與中國繪畫中“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義理極為吻合。
費以復江蘇吳江人。1936年於蘇州美術專科學校畢業后,到南京勵志社美術股工作。1951年調上海行知藝術學校任教。1953年到中央美院華東分院任教,後任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協浙江分會理事、杭州科普美協理事長。擅長油畫。作品有油畫《羊王庵》、《火腿》、《黃壇口水電站》(參加莫斯科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覽)等。出版有《油畫小輯》、《繪畫寫生色彩學》,以及與蔡亮合著的《素描。色彩入門》。
說明:在同時期的中國油畫家中,費以復是極為勤奮的一位,大量的寫生作品忠實地記錄了畫家足跡遍及大江南北的豐碩收穫。費以復的作品風格介於中國式的浪漫主義和寫實主義之間,相較於印象派的風貌,費以復的筆調似乎更為輕肞、愉悅而充滿詩意,表現出畫家對藝術的真誠與靈活的同時,費以復畫中所呈現的本土性藝術語言,也增添了與觀者之間的親切感;在中國式詩境的營造與寫意的率直中,費以復也以嫻熟的繪畫技巧創造了中國式“印象主義”的風貌。
讀費以復的畫,彷彿走在水鄉的小河畔,聆聽著甜美甘冽的流水聲,清澈、明凈、悅耳,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相較於印象派畫家的作品,費以復顯得輕鬆、愉悅、詩意十足,又不失浪漫的印象式的作品獲得了自身的獨立,表現出中國畫家的真誠與靈活,相較於前蘇聯的現實主義作品,費以復則更多地展示了中國式“詩境”的浪漫與寫意的率真。—徐龍生《牧笛的抒懷,田園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