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綿蚧殼蟲
吹綿蚧殼蟲
吹綿徠蚧殼蟲別名吹綿蚧,同翅目Hemiptera的一種害蟲,學名為Icerya purchasi。世界性分佈,常見於多種植物(金合歡、柳、橘)上,對枸椽科植物為害甚烈,一度對南加利福尼亞的柑橘業造成威脅,后引進澳大利亞的瓢蟲,短期內即控制害蟲。
常群集在葉牙、嫩芽、新梢上危害,發生嚴重時,葉色發黃,造成落葉和枝梢枯萎,以致整枝、整株死去,即使尚存部分枝條,亦因其排泄物引起煤污病而一片灰黑,嚴重影響觀賞價值。
分佈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東、華 南、西南;在國外分佈於日本、朝鮮、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斯里蘭卡,歐洲、非洲、北美洲也有分佈。
吹綿蚧
雌成蟲橢圓形或長橢圓形,桔紅色或暗紅色。體表面生有黑色短毛,背面被有白色蠟粉並向上隆起,而以背中央向上隆起較高,腹面則平坦。眼發達,具硬化的眼座,黑褐色。觸角黑褐色,位於蟲體腹面頭前端兩側,觸角11節,第1節寬大,第2和第3節粗長,從第4節開始直至第ll節皆呈念珠狀,每節生有若干細毛,但第1l節較長,其上細毛也較多。足3對較強勁,黑色脛節稍有彎曲;瓜具二根細毛狀爪冠毛,較短。腹氣門二對,腹裂。三個。蟲體上的刺毛呈毛狀,沿蟲體邊緣形成明顯的毛群。多孔腺明顯分為二種類型,大小相差不多,較大的中央具一個圓形小室和周圍一圈小室;較小的中央具一個長形小室和周圍一圈小室。雌成蟲初無卵囊,發育到產卵期則漸漸生出白色半卵形或長形的隆起之卵囊,很突出,不分裂是一整體,但有明顯的縱行溝紋約l5條,卵囊與蟲體腹部約為45°角向後伸出。
生物學特徵及發生消長規律
年發生代數因地而異,我國南部3-4代,長江流域2-3代,以若蟲、成蟲或卵越冬。浙江1年2代,第一代卵3月上旬始見、少數早至上年12月,5月為產卵盛期,卵期13.9-26.6天。若蟲5月上旬至6月下旬發生,若蟲期48.7-54.2天;成蟲發生於6月中旬至10月上旬,7月中旬最盛,產卵期達31.4天,每雌產卵200-679粒。7月上旬至8月中旬為第二代卵期,8月上旬最盛,卵期9.4-10.6天;若蟲7月中旬至11月下旬發生,8、9月最盛,若蟲期49.2-106.4天。
吹綿蚧殼蟲
常群集在葉牙、嫩芽、新梢上危害,發生嚴重時,葉色發黃,造成落葉和枝梢枯萎,以致整枝、整株死去,即使尚存部分枝條,亦因其排泄物引起煤污病而一片灰黑,嚴重影響觀賞價值。
1徠、人工防治 隨時檢查,用手或用鑷子捏去雌蟲和卵囊,或剪去蟲枝、葉。
2、生物防治 保護或引放大紅瓢蟲、澳洲瓢蟲,捕食吹綿蚧,這是在生物防治史上最成功的事例之一,因其捕食作用大,可以達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雌成蟲全體桔紅色,背面敷有白色蠟粉,腹部末端有半圓形白色綿狀卵囊。雄成蟲細長暗紅色,有灰黑色前翅一對,后翅及口器退化,能飛,但飛翔力不強,也不能為害植物。
雌成蟲橢圓形或長橢圓形,桔紅色或暗紅色。體表面生有黑色短毛,背面被有白色蠟粉並向上隆起,而以背中央向上隆起較高,腹面則平坦。眼發達,具硬化的眼座,黑褐色。觸角黑褐色,位於蟲體腹面頭前端兩側,觸角11節,第1節寬大,第2和第3節粗長,從第4節開始直至第11節皆呈念珠狀,每節生有若干細毛,但第11節較長,其上細毛也較多。足3對較強勁,黑色脛節稍有彎曲;瓜具二根細毛狀爪冠毛,較短。腹氣門二對,1腹裂,三個。蟲體上的刺毛呈毛狀,沿蟲體邊緣形成明顯的毛群。多孔腺明顯分為二種類型,大小相差不多,較大的中央具一個圓形小室和周圍一圈小室,較小的中央具一個長形小室和周圍一圈小室。雌成蟲初無卵囊,發育到產卵期則漸漸生出白色半卵形或長形的隆起之卵囊,很突出,不分裂是一整體,但有明顯的縱行溝紋約5條,卵囊與蟲體腹部約為45°角向後伸出。
常群集在葉牙、嫩芽、新梢上危害,發生嚴重時,葉色發黃,造成落葉和枝梢枯萎,以致整枝、整株死去,即使尚存部分枝條,亦因其排泄物引起煤污病而一片灰黑,嚴重影響觀賞價值。
吹綿蚧殼蟲為害黃楊、柑橘、薔薇、月季、海桐、牡丹、冬青、石榴、無花果、木瓜、梅花、含笑等多種觀賞植物。以若蟲和雌成蟲群集植株枝梢及葉背吸汁為害,可使樹勢衰弱,枝梢枯死,其排泄物能誘致煤污病,使全株枝葉發黑。
發生極不規律,全年均可發現成蟲和若蟲,一般在6一10月間若蟲發生較多。1頭頭雌蟲能產卵數百粒。初孵若蟲多數固著於葉片上吸汁為害,成長后逐漸遷往枝梢,蟲多時主幹上也成叢寄生。該蟲有雌、雄同體現象。蔽蔭處發生嚴重。
從外地引進益蟲,防治本地的害蟲,世界各國都有成功的事例。
1929年,我國有人曾由國外引進了澳洲瓢蟲,用來防治吹綿蚧殼蟲,獲得了成功。我國產的大紅瓢蟲,也是“南征北戰”的“猛將”。
1953年,湖北的柑橘樹遭到吹綿蚧殼蟲的嚴重危害,人們把一部分大紅瓢蟲從浙江永嘉“調動”到湖北,經過飼養,“兵力”大增。這些從千里之外調來的“新兵”,對當地環境一點兒也不感到陌生,它們在果樹上縱橫穿飛,狼吞虎咽,使得吹綿蚧殼蟲得不到“重整旗鼓”的機會。因而,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就使原來“奄奄一息”的果園,重新恢復了“青春”。
1955年,大紅瓢蟲又轉戰四川,為18000多株柑橘樹消滅了吹綿蚧殼蟲。這一次戰鬥,僅藥費就節約了22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