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觀
南天觀
南徠天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雲翠山,道教全真龍門派創始人邱處機(長春真人)曾修鍊於此,其弟子在此築觀。
據碑文記載,南天觀最初的名字叫天觀,從宋淳佑八年(1248年)開建,歷時63年,建成於元代至大四年(1311年),明隆慶年間重修。主要建築有玉皇閣、蓬萊仙院、憑虛閣、長春閣、真武觀、三真觀、戲樓、看台等。當時是聞名的四大觀(北京白雲觀、濟南長春觀、鄒城長青觀、洪範南天觀)之一。
南天觀建築群佔地約3600平方米,整體建築依山勢而建,分為下中上三重院落,南院比北院高約3米。在院落的中軸線上,從南往北依次有玉皇閣、長春閣、憑虛閣,三座建築南北相望。玉皇閣坐南朝北,東西三間長9
徠蓬萊仙閣
東有的三真觀與真武觀規模大體與南天觀相似。觀內綠樹成蔭,泉水長流,清新幽靜。其中有四棵古樹十分醒目,東側兩棵楷樹,西側兩棵柿樹,枝葉茂盛。傳說植於建觀之初,隱意為“清涼世界”。
南天觀的院落內有元、明、清時期所立石碑10餘通,其中最著名的是東西透龍碑。
西透龍碑,建於元至元四年(1276年)碑額為“雲翠山南天觀”。碑高2.4米,寬1.2米,龜趺龍首。該碑的碑額由邱處機的弟子楊道遠題寫,碑文由當時的知名才子李謙丹書。在這尊透龍碑的正面,記載著南天觀建觀的一些情況。據碑文記載,南天觀最初的名字叫天觀,以及創建始末。在碑的背面,刻有全真派宗譜。
該宗譜的第一行刻有:重陽全真開化真君 王;第二行刻有:長春演教通密真人 邱;第三行刻有:沖虛大師王志演……。這塊透龍碑在“文革”期間,曾被一群紅衛兵拉倒,並碎為三截。幸虧一位老石匠,將此碑偷偷地埋了起來,這才有幸保存下來。
東透龍碑,又稱“三進士”碑。這碑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碑額為“雲翠山天柱觀新建玉皇閣記”碑,碑高2.4米,寬1米,亦是龜趺龍首,之所以稱“三進士”碑,是因為該碑的碑文是由明代文學家于慎行撰文,喬學詩丹書,孟一脈篆額。這三人都是進士出身,且都是東阿人,因此,這碑又稱“三進士”碑。
又有多處碑文記述著雲翠山的風光和南天觀的興衰。其中記曰:“雲翠山林壑優美,望之如翠,碧樹沉陰,懸崖參差而羅列,峻岭環匝而縈迴”,讓人遐想無限。
懲戒不軌道士的小石屋
南天觀
現在,當我們走進這座“悟庵洞”時,可以看到當年徐道長打坐修鍊的地方。而且比較特別的是,在座位的正上方的洞頂上,有一小洞。據說,當年徐道長每每修鍊到一定程度,就能從座位上徐徐飄起,然後順著頭頂上的這個小洞一直飄到上院玉皇閣內。後來,徐道長去世后,有些道士不守規矩,利用這個小洞,將正在上院玉皇閣內叩拜的貌美女施主拉下洞,行不軌之事。直到清代乾隆年間,這個秘密才被時任道長的李在誠發現並制止。李道長為了懲罰那些不守規矩的道士,在“悟庵洞”的洞口前,建了一間小石屋,並在門楣上題寫了“都天糾罰”,以戒弟子。如有再犯者,將會被投進這間低矮的小石屋,禁閉思過。
在南天觀下院長春閣遺址的南側也有一洞口朝北的洞,名為“回陽洞”,又名“長春洞”,邱大真人曾在此洞中修行。洞內有名列七十二名泉的日月泉。之所以叫“回陽洞”,是因為,每年只有在夏至的這一天,也就是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的這一天,才有陽光照射進這個洞內,所以,它才得名“回陽洞”。日月泉其實是兩個泉,這兩個泉相鄰並不相連,而且這兩個泉的水系不同,月泉的水來自東南方向,日泉的水來自西北方向,兩泉內的泉水溫度也有所差別,月泉的水略涼,日泉的水略溫。在豐水季節,兩泉內的泉水從泉眼中溢出,因為水流的方向不同,各自形成一個漩渦,然後兩股水匯合在一起,流入觀外的呂祖洞中。
自清代以後,有人在月泉上方用一塊新月形中空石板覆蓋,日泉上則用一塊中為圓洞的石板覆蓋,故得名。
非常有趣的是,在回陽洞的洞口一側,有一上聯:日月泉邊日月好日月千古日月明,但沒有下聯。據稱,這一上聯已經存在若干年,至今無人能對出下聯。
回陽洞來複泉(日月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