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波羅多

摩訶波羅多

在古印度史詩《摩訶波羅多》,寫成於公元前1500年,距今有3400多年了。而書中記載的史實則要比成書時間早2000年,就是說書中的事情是發生在5000多年前的事了。被譽為“最長的史詩”。《摩訶婆羅多》書名的意思是“偉大的婆羅多族的故事”全詩以列國紛爭時代的印度為社會背景,記敘了婆羅多族後裔-俱盧族和般度族爭奪王權的故事。《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並稱為古印度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不但有長篇英雄史詩,而且有大量的傳說故事作為插話,還有宗教哲學及法典著作,應此篇幅很長。

內容簡介


《摩訶波羅多》中描繪的古魯格舍德拉之戰
《摩訶波羅多》中描繪的古魯格舍德拉之戰
《摩訶波羅多》(Mahabarata,一譯《瑪哈帕臘達》,印度古代梵文敘事詩,意譯為“偉大的波羅多王後裔”,描寫班度和俱盧兩族爭奪王位的鬥爭,與《羅摩衍那》並稱為印度兩大史詩),寫成於公元前一五○○年,距今約有三千五百多年了。據說書中記載的史實比成書時間早了二千年,就是說書中的事情發生在距今約五千多年前。成於三千多年前的印度史詩《摩訶波羅多》記載了多場激烈的戰爭。《摩訶婆羅多》,這部古代印度偉大作品的全譯本開始呈現在讀者眼前了。一幕戲展現一個世界,各個世界連起來構成一個世界的歷史。讀者若能進入這個世界,就會發現原來不熟悉的人物活動,漸漸又會發現原來也還是有點熟悉的。古人和今人,外人國和中國人,書中人和自己,都不是那麼隔絕不能相通的。這樣,我們不由自主要對書中人和事指指點點,進入書中世界和書中人對話了。這部大書在印度時被稱為“歷史傳說”。歐洲人照古希臘荷馬的書的歸類稱它為史詩。這裡面有印度古人裝進去的種種世界縮影。
此書記載了居住在印度恆河上游的科拉瓦人和潘達瓦人、弗里希尼人和安哈卡人兩次激烈的戰爭。令人不解和驚訝的是從這兩次戰爭的描寫來看,他們是在打核戰爭!書中的第一次戰爭是這樣描述的英勇的阿特瓦坦,穩坐在維馬納(類似飛機的飛行器)內降落在水中,發射了阿格尼亞(可能類似火箭武器),它噴著火,但無煙,威力無窮。剎那間,潘達瓦人的上空黑了下來,接著,狂風大作,烏雲滾滾,向上翻騰,沙石不斷從空中打來"。"太陽似乎在空中搖曳,這種武器發出可怕的灼熱,使地動山搖,大片的地段內,動物倒斃,河水沸騰,魚蝦等全部燙死。火箭爆發時聲如雷鳴,敵兵燒得如焚焦的樹榦"。
第二次戰爭描寫更令人毛骨悚然、膽顫心驚:"古爾卡乘著快速的維馬納,向敵方三個城市發射了一枚火箭。此火箭似有整個宇宙力,其亮度猶如萬個太陽,煙火柱滾滾升入天空,壯觀無比"。"屍體被燒得無可辨認,毛髮和指甲脫落了,陶瓷器碎裂,盤旋的鳥在天空中被灼死"。
看到此慘狀,現代人會立刻聯想到原子彈爆炸后產生的威力。在原子彈還沒有產生的年代,許多學者一直認為此書中的那些悲慘的描寫是"帶詩意的誇張"。可是到了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之後,他們才恍然大悟,這些描寫就似原子彈爆炸目擊記一樣準確。
後來考古學家在發生上述戰爭的恆河上游發現了眾多的已成焦土的廢墟。這些廢墟中大塊大塊的岩石被粘合在一起,表面凸凹不平。要知道,能使岩石溶化,最低需要1800度。一般的大火都達不到這個溫度。只有原子彈的核爆炸才能達到。
在德肯原始森林裡,人們也發現了更多的焦地廢墟。廢墟的城牆被晶化,光滑似玻璃,建築物內的石制傢具表層也被玻璃化了。除了在印度外,古巴比倫、撒哈拉沙漠、蒙古的戈壁上都發現了史前核戰的廢墟。廢墟中的"玻璃石"都與今天的核試驗場的“玻璃石”一模一樣。
由此而論,國外物理學家弗里德里克·索迪認為“我相信人類曾有過若干次文明。那時的人類已熟悉原子能,但由於濫用,使他們自己遭到了毀滅”。我們的地球已存在50多億年了,而人類文明難道僅僅有5000多年的歷史嗎?

目錄


(一)
印度大史詩《摩訶婆羅多》譯本序
前言
《摩訶婆羅多》內容提要
主要人物表
婆羅多族譜系
導言
第一 初篇
第二 大會篇
(二)
導言
第三 森林篇​
(三)
導言
第四 毗羅吒篇
第五 斡旋篇
第六 毗濕摩篇
(四)
導言
第七 德羅納篇
第八 迦爾納篇
第九 沙利耶篇
第十 夜襲篇
第十一 婦女篇​
(五)
導言
《和平篇》內容提要
第十二 和平篇
(六)
導言
《教誡篇》內容提要
第十三 教誡篇
第十四 馬祭篇
第十五 林居篇
第十六 杵戰篇
第十七 遠行篇
第十八 升天篇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