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橋
漳州市中山橋
中山橋(Zhongshan Bridge),別名舊橋、通津橋,是中國福建省漳州市境內連接薌城區和龍海市的一座橋樑,位於九龍江西溪(薌江)水道之上,為漳州歷史上第一座橫跨九龍江的石橋,也是中國首座以孫中山命名的橋樑,曾是漳州市區通往漳浦、雲霄,詔安,東山和廣東潮汕的重要交通橋樑。
中山橋初建於宋紹興年間(約1131年至1162年),為浮橋;嘉定初,漳州知府薛揚祖改建石橋,時稱通津橋;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洪水沖壞通津橋石墩,再次修葺;民國14年(1925年),通津橋改建,取名“中山橋”;民國27年(1938年)起,日本帝國主義者多次狂轟摧毀,中山橋處於不能通行狀態;解放后經過幾次重建,中山橋恢復通行;文革時,中山橋改稱“紅衛兵橋";1980年,紅衛兵橋恢復“中山橋”名稱; 2005年7月,中山橋因安全問題禁止市民通行; 2018年2月9日;中山橋重新開放通行。
中山橋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該橋北起江濱路,上跨九龍江水道,南至南江濱路、蜈蚣山路、南山路交匯口, 橋長466.7米,凈寬5.4米,建築面積約2333平方米。
通津橋
宋紹興年間(約公元1131年至1162年),中山橋初建為浮橋。
中山橋
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漳州郡守趙汝疏浚水道,又在橋南修築乾橋、石堤,而水患依然;后漳州知府薛揚祖改建石橋,時稱通津橋,又稱薛公橋,長24丈4尺,有欄桿,張聵任龍溪縣知縣時重修,題“鎮海"二字。
明成化十年(1474年),洪水大發,通津橋橋堤被衝決,其後屢修屢毀,屢毀屢修。
清朝以來,通津橋曾圮毀兩次,石樑折斷,改用木樑,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洪水沖壞通津橋石墩,再次修葺;清光緒初年(公元1875年),通津橋兩旁建有行鋪(於沙洲處),橋左建有“月溪亭”。
中山橋
民國14年(1925年),因興建公路,將通津橋石樑拆除,改建為鋼筋混凝土連續梁橋面,程漳(程溪至漳州)輕便車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在橋面西側距人行道0.5米處,鋪設一對相距0.5米的輕便車鐵路,原擬命名“南薰橋”,因北伐戰爭東路軍總指揮何應欽率部進漳州,為橋取名“中山橋”。
中山橋
民國15年(1926年),龍詔公路建成通車,中山橋為龍詔公路組成部分。
民國27年(1938年)2月24日起,日本帝國主義者多次狂轟摧毀,使中山橋處於不能通行狀態。
1951年,中山橋重新修建,橋長426.64延米;解放后,中山橋幾次重建,成為2000年的中山橋鋼筋混凝土結構,長200多米、寬8米,20個橋墩,是連接薌江南北兩岸的市區重要橋樑。
1961年,澄觀道建防洪石堤,中山橋北端建閘門,汽車過閘門較不便當。
1966年,中山橋改稱“紅衛兵橋"。
1980年,紅衛兵橋恢復“中山橋"名稱。
1987年,為排泄溪河洪流,橋中沙洲民房店鋪盡拆,沙洲夷平,新建三個石台墩,中山橋仍為公路便橋。
2002年,中山橋因年久失修,被確定為危橋。
2005年7月1日,中山橋因安全問題禁止市民通行,禁止一切船舶從橋下通航;橋下及以中山橋軸線為中心上下游各延伸100米範圍水域內禁止任何船舶、浮動設施航行、停泊,禁止一切人員逗留。
2017年11月10日,中山橋正式開始大修。
2018年2月9日,關閉13年已久中山橋重新對公眾開放,橋面恢復至1925年原貌。
中山橋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漳州古城南廂,北起江濱路,連接香港路古街、博愛西道通往漳州古城、江濱公園,上跨九龍江西溪水道,南至南江濱路、蜈蚣山路、南山路交匯口,通往南山寺古剎、南山生態園。
截至2018年1月,中山橋主要基礎、橋墩、梁、橋面組成,基礎為拋石木樁,橋墩大部採用古老的石基,除第10、11、11-1墩為80年代樁柱式鋼筋混凝土橋墩,橋段沿流水方向採用尖端形,可以有效地減小水流對橋墩的衝擊力,橋面採用現代現澆鋼筋混凝土連續梁,欄桿為鋼筋砼柱,石砌扶手,北端建典型的歐洲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橋碑紀念亭。
截至2018年1月,中山橋長466.7米,建築面積約2333平方米,21個橋墩,2個橋台,22跨,22個橋孔,跨徑10至12.55米、12至12.8米,橋面凈寬5.4米,最寬8.87米,人行步道寬2至1米。
截至2018年1月,中山橋橋墩、欄桿都安裝有燈光,方便來往行人夜間行走。
中山橋
2013年,中山橋及橋亭成為第八批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孫中山的孫女孫穗芳為中山橋題詞:“中山橋冠”。
中山橋
2010年,中山橋旁邊立著造橋者“孫宗蔡雕像”,以紀念中國第一座中山橋建造者孫宗蔡。
中山橋
中山橋橋面上有一段距人行道0.5米處設有一個“鐵路安裝位置”,旁邊放了一節形似鐵軌的架子,為重要文物,1926年上半年,中山橋要建鋼骨水泥橋面。當時成立程漳(程溪至漳州)輕便車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擬要通過中山橋延伸浦南、天寶二條線路,就向當時公路局繳納鋪設費六千元,准許橋面西側距人行道0.5米處,鋪設一對相距0.5米的輕便車鐵路,全長466.7米。后因時局混亂,浦南、天寶二線就沒有開發,橋上鐵路沒有使用也沒有拆除。解放后多次修橋,加高橋面。鐵軌多數拆下,倖存少數埋在橋上。
中山橋
中山橋紀念亭為典型的歐洲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典雅古樸、端莊大方、細部豐富。亭高九米,底徑5米,平面呈六角型,亭邊各有四級台階,有6根羅馬式圓柱,頂托六稜錐尖頂屋面,錐尖設有風向標,奉中六角巨柱,東西兩面刻有中山橋三個大字,其餘四面刻有何應欽所書《重建中山橋記》,因年代久遠,橋亭傾斜23.7度,2010年,漳州市人民政府修復扶正。
中山橋
2018年2月,漳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在中山橋南岸建設“中山橋畔”驛站、聯結“橋南美食城”;10月,九龍雲巴一期工程初步方案出爐,擬建經過中山橋南岸的九龍雲巴。
漳州的中山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中山橋”。(人民網評)
中山橋這是全中國第一座以國父孫中山命名的大橋,也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具有深遠意義的中山橋。(孫穗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