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潛能運動

人類潛能運動

人類潛能運動是關於心理治療的一種主張。認為人表現的行為只顯露了人類潛能的一小部分,人的大部分潛能因缺乏有利的條件而尚未表現出來。主張在心理治療中採取積極的做法,開發人類潛能,幫助患者將處於潛勢的東西成為事實上更充分、更真實、更現實的東西。治療者協助受輔者發展潛能的場所稱“成長中心”。

目錄

正文


人類具有的尚未得到充分開發的潛在能力。20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最早提出人類潛能未得到應有開發的觀點,認為一般人至多只運用了十指中的一個小指的作用。后M.米德估計,一般健康人只利用了其能力的6%。至70年代,奧托估算,人類潛能的利用只有4%。蘇聯科學家在60年代調查一些智力較高者,認為人的大腦潛力無窮,只要發揮出50%,就可輕易學會40種語言或幾十所大學的課程。美國心理學家墨菲、莫雷諾、馬斯洛羅傑斯等於20世紀60、70年代掀起人類潛能運動,建立研究機構“人類成長研究中心”。70年代,美國有此類研究中心近200個,其研究目的在於發掘人的潛力,增進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於人的創造力的發揮與人格因素、環境因素關係密切,這一研究已擴展到人格與環境、家庭和人際關係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