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文
流行於雲南景頗族地區的文字
1890年,美國傳教士歐拉·漢遜創製的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最初用於宗教活動,在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1914年,英國傳教士印戛在瑞麗一帶傳教時,在教授緬文的同時也傳授景頗文。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這套文字進行了改進。1958年後,用這套改進後文字在景頗族地區的小學進行教學和在社會上進行掃盲,使用面不斷廣大,已經基本規範化。
為使景頗文得到了更好的使用和發展,雲南民族學院民語系、德宏州民族師範學校開設了景頗文班,德宏州辦有《團結報》景頗文版報刊和景頗文《文崩》雜誌;出版發行了景頗文的政治、文藝、科技、圖書、教材和兒童讀物,編輯出版了《漢景辭典》、《景漢辭典》和《景頗成語》等工具書。
景頗文
聲母表示法:b/p、hp[ph]、m[m]、f[f]、w[w]、d/t[t]、ht。
該文字基本上能反映景頗語的語音特點,學習、使用比較方便。主要缺點是:有的語音特點在文字上沒有表示,如沒有表示喉塞韻尾,沒有區別鼻音、邊音后的鬆緊母音對立;雙字母和3個字母過多等。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出版了景頗文報紙、課本以及政治、歷史、文學等方面的書籍。國內外都出版了景頗文辭典。
景頗文:Hkanghkyi zon share ra ai.
(要象獅子一樣英勇。)
景頗文:n hpring ai ntsin nhtung go gaprok.
(知識淺薄的人愛表露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