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縣劇團

地方劇團

富平縣劇團:阿宮腔劇團,兼演秦腔,1951年8月12日,在民樂劇團基礎上擴建, 1950年,土改工作隊周海峰創建民樂劇團,被稱“海峰社”。

1951年秋,吸收部分民間演員,易名富平縣劇團,集體所有制,主演秦腔。后改為富平縣阿官腔劇團,馬亞時任團長,孫廷楹任副團長。以權三民、傅新元、黨智俠、惠珍珠等為骨幹,除演秦腔傳統戲外,還演出阿宮腔劇目。從新招學員中陸續培養出周正中、雷天民王明德、高愛玲、黨碧俠、惠存孝、李珍珠、趙淑賢、劉穩新、暴建玲、張榮華、唐惠仙、孫彩玲、郭民才、王會麗、唐小利等一批中青年演員。

基本介紹


阿宮腔劇團,兼演秦腔,1958年以《鴛鴦譜》、《玉瓶贈金》為實驗劇目,經過藝術革新、加工創造,將用皮影形式演出的阿宮腔搬上大戲舞台,使其成為舞台劇家族中的一個新品種。1959年後,相繼以舞台劇阿宮腔《錦香亭》、《王魁負義》、《白蛇傳》、《金麟記》等劇,分別參加了陝西省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獻禮演出大會、陝西省新搬上舞台劇種會演、陝西省青年演員藝術教育交流經驗大會。1961-1963年曾兩次到山西、內蒙、寧夏、甘肅、山東等省巡迴演出,進行藝術交流。1961年9月至10月,參加陝西省阿宮腔、碗碗腔演出團,赴京彙報演出,受到陳毅、彭真、習仲勛、周揚茅盾等領導人的接見和讚譽。“文化大革命”中,該團慘遭迫害,處於癱瘓之中。打倒“四人幫”后,劇團又獲新生。1980年,二隊排演的《白蛇傳》,參加省藝術教育經驗交流會,受到與會者一致好評。1981年排演的《金麟記》應調赴省演出,受到讚譽。省美術出版社將其劇照印製成《金鱗記》年畫條幅,廣為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