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灘陂
槎灘陂
江西省泰和縣有一座叫槎灘陂的引水工程格外引人注目。離縣城30公里,陂壩位於贛江二級支流牛吼江上,陂壩以上集雨面積為971平方公里,素有“江南都江堰”的美譽。據爵譽村周氏祠堂牆壁上嵌存的碑口《槎灘碉口二陂山田記》記載:“後唐天成年間(926-929)監察御史周矩(896-976),金陵人,於後周顯德5年(958)避亂遷居泰和萬歲鄉,因地處高燥無秋收,乃在禾市上游以木樁壓石為大陂,長百丈,導引江水,開洪旁註,以防河道漫流改道,名槎灘”。據此推算,槎灘陂為南唐周矩(爵譽村周氏開基祖)始建,時間約在958年前後,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歷史。完善的古代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使得這座水利工程雖然歷千年風雨,仍發揮著顯著的灌溉效益,被專家稱為"江南都江堰"。
2016年11月8日,在泰國清邁召開的第二屆世界灌溉論壇暨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67屆國際執行理事會上,該工程被授牌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2017年2月,槎灘陂水利風景區獲批為2016年度江西省省級水利風景區。
這座位於泰和縣禾市鎮橋豐村境內的槎灘陂,一睹它的風采。槎灘陂是江西最早的水利工程,為南唐金陵監察御使周矩父子鑿石所建,距今1067年,至今仍灌溉泰和4萬多畝糧田。
槎灘陂分為主壩和副壩兩部分。筏道、排砂閘,引水渠、防洪堤、總進水閘組成。主壩頂高程78.8米,長105米,副壩頂高程78.5米,長152米,筏道寬7米。水渠自西向東依次流經禾市鎮,在上蔣村時又分為南北兩條支流,分別稱為“南乾渠”和“北乾渠”,繼而流經螺溪鎮及石山鄉,在三派村匯入禾水。在主壩上的基角處,暴露出眾多的紅石條是最早的築壩材料,已阻水千年。這些紅石條分四五層壘疊築起。浸於水中的紅石條有4米長,寬0.4米,厚約0.5米。
南唐周矩
槎灘陂被授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016年11月,被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評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2017年2月,槎灘陂水利風景區獲批為2016年度江西省省級水利風景區。
胡迎建
泰和槎灘陂
跨新紀,修陂堅。疏浚溝渠,通暢流水歡喧;栽培蔬果,扶疏花樹鮮妍。鶴翥鷺翔,桃源村邊誇生態;童嬉叟樂,稻花香里說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