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永泰公主的結果 展開

永泰公主

唐中宗之女

李仙蕙(684年—701年10月9日),字穠(nóng)輝,唐中宗第七女。

韋皇后所生之女中排行第三,初封永泰郡主。李仙蕙在其父李顯複位東宮之後,以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長子武延基

大足元年(701年)九月,兄長懿德太子李重潤和夫魏王武延基私議二張兄弟與武則天內幃之事,為武則天杖殺。

人物關係


大事件

0684

出生

684年生於陝西西安。

0700

受封為永泰郡主並下嫁魏王武延基

久視元年(700年)九月六日,李仙蕙受封永泰郡主,食邑一千五百戶。下嫁武承嗣之子魏王武延基。

受封為永泰郡主並下嫁魏王武延基
0701-10-09

受驚難產而死

大足元年(701年),懿德太子李重潤和夫君武延基私議內幃之事,坐罪杖殺,導致公主受驚難產而死。唐中宗複位后,追贈永泰公主,以禮改葬,陪葬於乾陵。

人物生平


永泰郡主

武則天孫女李仙蕙墓
武則天孫女李仙蕙墓
永泰公主李仙蕙,字穠輝,唐中宗李顯第七女,母為韋皇后。公主姿色艷麗,端莊嫻雅,“使桃李之花為之遜色”,且才智聰慧,生知百行,中宗極其寵愛,聖歷二年(699年),中宗被重新立為太子。
久視元年(700年)九月六日,李仙蕙受封永泰郡主,食邑一千五百戶。下嫁武承嗣之子魏王武延基。
大足元年(701年)九月三日,其兄李重潤和夫武延基忤武則天男寵張易之,為武后所殺。1960年9月,永泰公主墓誌銘出土。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墳墓被冠稱為“陵”的公主,規格與帝王相等。

家族成員


父親唐中宗李顯
生母韋皇后
夫君魏王武延基
同母哥哥邵王李重潤
同母姐妹長寧公主
永壽公主
安樂公主李裹兒

人物爭議


死因之謎

年少的永泰公主和駙馬武延基(漫畫)
年少的永泰公主和駙馬武延基(漫畫)
永泰公主,香魂依依;眾說紛紜,撲朔迷離。生於帝王之家,唐中宗李顯之女,武則天之孫女;喜榮華正好,年僅妙齡十之有七;恨無常早降,禍起蕭牆一命歸西。生之尊貴,葬之顯赫,死因神秘。
關於永泰公主的死因,文獻記載,唐大足元年九月,永泰郡主(時李顯為廬陵王)因參與議論張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宮中”,為武則天所殺害。一千多年來史學家無有異議。1982年在永泰公主墓中出土了《大唐故永泰公主墓誌銘》墓石后,遂引起對永泰公主死因的爭論。有三種意見:
一說根據《新唐書》、《舊唐書》和《資治通鑒》等史書的記載,論證永泰公主為武則天所害。
《新唐書卷四·則天順聖武皇后紀》記載:“大足元年,九月壬申,殺邵王重潤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新唐書卷八三·諸帝公主傳》:永泰公主“大足中,忤張易之、為武后所殺。”《新唐書卷八十一·李重潤傳》:“大足中,張易之兄弟得幸武后,或譖重潤與其女弟永泰郡主及主婿竊議,后怒,杖殺之。”《新唐書卷二百六》說:“武延基長安初與妻永泰郡主及邵王私語張易之兄弟事,后忿爭,語聞,后怒,令自殺。”《舊唐書張行成傳記載:“后既春秋高,易之兄弟專政,邵王重潤與永泰郡主竊議,皆得罪縊死。”《舊唐書卷百四·張行成傳》:“中宗為皇太子,太子男邵王重潤及女弟永泰郡主竊言二張專政,易之訴於則天,付太子自鞫問處置,太子並自縊殺之。”《資治通鑒卷二百七》記載:“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張易之兄弟,邵王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易之訴於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殺。”儘管這些史書在記載公主的死法上有所出入(令自殺或縊殺或杖殺),但不管採用何種方法,公主死於武則天之手則是毋庸置疑的。永泰死時還只是個郡主,直到武則天死後,中宗繼位,才為其翻案,改封公主,並陪葬乾陵的。
徠二說永泰公主死於難產。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掘永泰公主之墓,墓室得《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銘》碑。有人考釋1960年9月出土的《唐永泰公主墓誌銘》后,竟發現永泰公主的死因與史書所說全然不同。從墓誌銘中“自蛟喪雄愕,鸞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來看,是隱喻武延基被殺,永泰公主為他守寡而孤獨地生活著,並未同罹其害。墓誌銘還有一段有趣的文字,說:“(永泰公主)珠胎毀月,怨十里之無香,瓊萼調春,忿雙童之秘葯。女娥篪曲,重碧煙而忽去。弄玉蕭聲,入彩雲而不返。嗚呼哀哉!以大足元年九月四日薨,春秋十有七。”這就清楚地告訴人們,永泰公主不是武則天直接害死的,而是由於懷孕患病致死。因此,舊史書的記載應予否定。同時有人有專家根據永泰公主墓出土十一塊骨盆碎片,復原了永泰公主之骨盆,經科學測量與鑒定,認為“永泰公主骨盆各部位較之同齡女性骨盆都顯得狹小,並結合墓誌銘“珠胎毀月”句,斷定“永泰公主死於難產”,而非其祖母武則天所殺害。
一說永泰公主被武則天毒死。其理由是:一,史書記載武則天殺李重潤、永泰公主及武延基於“九月壬申”,即九月初三,這個時間僅僅比墓誌銘所記永泰公主死曰“九月初四”早一天,故不能說永泰公主之死與李重潤武延基的事毫無聯繫。二,儘管唐代律法中有孕婦犯罪可緩刑的規定,但不等於慣用刑殺的武則天對永泰公主免於處死,至多也只是緩刑而已。這恐怕才是墓誌銘中“槐火未移”的真正所指。三,永泰公主未遭殺害,卻又突然死去,可能是由於其夫被殺,精神受到打擊而小產病亡,或者是服毒墜胎而死,也有可能是武則天採取其他手段使她流產而喪生。永泰公主墓誌銘有“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句。有人判斷,“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說明永泰公主丈夫武延基喪命於利刃后,永泰公主仍孤單生活。“槐火未移,柏舟空泛”,說明焚燒大槐樹之火,即殺武延基之事,雖然未波及公主,但她不久亦死去。墓誌銘另有“珠胎毀月,怨十里之無香”句。“珠胎”為懷孕,“珠胎毀月”當是志文作者隱喻公主被武則天所毀。因身懷有孕,不立斬或杖殺,而緩期逼令服藥自殺。這就是“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所謂永泰公主之“守寡生活”。皇親國戚金波粒,冷酷無常索香魂。可是,還有人基本上接受對墓誌銘所作的考釋,但仍堅持傳統的觀點,認為造成永泰公主等死亡的首要原因是武則天的加害,而永泰公主懷孕患病則是次要原因。
關於永泰公主的死因,說法種種,尚難判定。

母親

關於公主的生平在出土的《唐永泰公主墓誌銘》中有明確的記載:“高祖神堯皇帝之玄孫,太宗文武聖皇帝之曾孫,高宗天皇大帝之孫,皇上(唐中宗)之第七女也”,不明白的就是公主的生母是誰?究竟是後宮嬪妃還是韋后?曾立人在《關於永泰公主之死》中認為永泰公主為韋后所生,但未作具體的論證;而拜根興、樊英峰合著的《永泰公主與永泰公主墓》一書作為研究永泰公主的第一部專著,則通過各種文獻資料的記載,加以對照分析,詳細論證了永泰公主確為韋后所生的事實。

軼事典故


號墓為陵

除了對陵墓本身的研究,人們還在探討,為什麼毫無政績可言的永泰公主能夠在死後享有"號墓為陵"的殊榮?到底如何看待唐中宗不惜巨資,施加"特恩",逾製為死去的女兒建造墳墓呢?第一種觀點認為這與當時李、武鬥爭有關,表現了李家政治上的復辟;第二種觀點主張永泰公主"號墓為陵"可能出於韋后、安樂公主等人的意見,中宗無能,她們藉此為自己製造先例(見武伯綸:《唐永泰公主墓誌銘》);第三種觀點則說中宗內心其實對母親的殘忍有所不滿,故複位后,平反冤案,對其子女號墓為陵就是具體的措施之一;第四,拜根興、樊英峰在《永泰公主與永泰公主墓》中評論了前人的觀點,認為自武則天執政后,唐朝全社會婦女的地位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這樣的社會背景為永泰公主"號墓為陵"提供了條件,又由於永泰公主是中宗和韋后的嫡生女兒,她是因為反對武則天的男寵二張專權含冤而死的,當時中宗迫於時勢參與了對整個事件的處理,因而他重掌政權後為女兒平冤昭雪也是理所當然的。追封死去的女兒,使她享受生前沒能得到的榮耀與恩惠,中宗夫婦也可以取得心理平衡和慰藉。

後世紀念


陵墓

永泰公主墓位於乾縣北部。唐長安元年(701年)死在洛陽,時年僅17歲。后與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永泰公主陵陪葬品豐富,墓制宏大,封土堆高14米,東西南北各長56米,佔地90.75畝,墓室全長87.5米,寬3.9米,深16.7米。此墓雖然被盜過,出土文物仍很豐富,共達1354件,其中各類彩繪、唐三彩俑佔878件。墓內有1200多平方米的壁畫,畫面以人物為主,顏色鮮艷生動(後為空氣氧化失色),是研究唐代歷史極為重要的第一手資料。
永泰公主墓是屬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磚砌墓,由墓道、過洞、天井、雨道、墓室構成,全長87.5米。墓道是一條寬約2米的斜坡,入過洞而至雨道,兩旁洞牆內有6個小龕,裡面放著彩繪陶俑、騎馬俑、三彩馬及陶瓷器皿等隨葬品,造型逼真、工藝精湛。從墓道到墓室還繪有豐富多彩的壁畫,有宮廷儀仗隊,以及天體圖、宮女圖等。尤其是墓室中放置的一具石槨,石壁上線刻著15幅畫面的仕女人物畫,其造型之美,實為罕見。此外,石槨兩扇門的頂部,還刻著一對鴛鴦,張開羽翼,相向飛舞,象徵著墓內主人夫妻恩愛。出墓道,直上墓頂,可看到臨近的章懷、懿德太子墓等。墓前有陳列室,存放著出土的隨葬品。
1960年8月至1962年4月,國家對該墓進行發掘清理。這是解放以來發掘的唐墓中最大的一座。墓的四周有圍牆,圍牆南北長275米,東西長220米。墓區總面積為6050平方米。南門外排列著石獅一對、石人兩對、華表一對,具有陵的規模。墓冢封土為覆斗形,高14米,每邊長56米。墓為斜坡土洞磚室墓,全墓由墓道、五個過洞、六個天井、俑道、八個便房和前後墓室組成。象徵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墓道長87.5米,寬3.7米。墓道兩則畫有巨大的青龍、白虎和身穿紫、紅、綠戰袍,頭戴襆巾、腰佩貼金寶劍的武士,最後兩個牽著彩色馬。他們排列在闕樓和六戟兵器架前,組成威嚴的儀仗隊。中間為男女各半的侍從。墓前室以侍女為主,他們體態豐盈,表情各異,栩栩如生,是唐墓壁畫中的傑作。天井兩側的八個便房內放首各種三彩俑和陶、瓷器等隨葬品。俑類中有男女騎馬俑、胡騎俑、武士俑、鎮墓獸和各種動物俑。特別是三彩俑,在造型和色釉方面,都反應了唐代陶瓷工藝的高超水平。

永泰公主墓誌

大唐永泰公主墓誌銘太常少卿兼修國史臣徐彥伯奉勅撰
臣聞絳河南澳,天女懸於景緯;湘巌北渚,帝子結於芳雲。是以彼莪者,唐贊肅雍之禮;坎其擊鼓,殷作配之儀。則王姬之寵靈光赫,其所由來者尚矣。公主諱仙蕙,字穠輝,高祖神堯皇帝之玄孫,太宗文武聖皇帝之曾孫,高宗天皇大帝之孫,皇上之第七女也。倬矣帝唐,麗哉神聖,故以轥轢於王表,葳甤於□國,尚矣。公主發瑤台之光,含珠樹之芳,蓄兌靈以纂懿,融須編而啟祥。神授四德,生知百行,郁穆韶潤,清明爽烈,瓊蕤泛彩,拂穠李之花;翠羽凝鮮,綴香苕之葉。是以奉言彤史,承訓紫閨,敏學雲□,雕詞錦縟。歌庶姜之絕風,吟師氏之明誥。動必由禮,備保傅之容;言斯可則,興后皇之嘆。慧志罔渝,韶音允塞,天光誕集,楙冊遄開,寵盛簪珥,邑延湯沐,大啟平陽之園,俄聞單伯之送。以久視元年九月六日,有制封永泰郡主,食邑一千戶。嗣魏王武延基,濯龍英戚,嘉魚碩望,國樂攢於厥躬,琳琅奪於群寳。闕父之子,獨預王姻;齊侯之家,仍為主第。結縭門,□粹河洲,寶弓藏櫝,紛泌泉之上;神璫蘊笥,爍炎庫之庭。紫罽盈鮄,黃珪委綬,澤□結鎖,番奩凝鏡,蔚金翠於西城,降歌鐘於北闕。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珠胎毀月,怨十里之無香;瓊萼凋春,忿雙童之秘葯。女娥篪曲,乘碧煙而忽去;弄玉簫聲,入彩雲而不返。嗚呼哀哉!以大足元年九月四日薨,春秋十有七。
皇帝在昔監國,情鍾築館,悲蒼昊之不仁,嘆皇罃之無祿。寶圖伊始,天命惟新,顧復興念,追崇峻典。銅岩北麓,劍水東湍,賦列千乘,家開萬井。疏彤壤之贍腴,錫□泉之首命,讀平原之誄,已徹神明;循谷也之篇,竟聞同穴。以神龍元年追封為永泰公主。粵二年歲次景午五月癸卯朔十八日庚申,有制,令所司備禮與故駙馬都尉合窆於奉天之北原,陪葬乾陵,禮也。縞駕紛紛,頳旌掃雲。香袿□滅,哀輓風分。紅癬濃兮碑字古,蒼山合兮山道曛,珠襦玉匣竟何向,石馬陵邊皇女墳。其銘曰:
寶系重光,葳甤焜煌。於穆不已,明明天子。克誕王姬,顏如桃李。桃李伊穠,王姬肅雍。柔嘉弈德,婉嫕其容,其□允淑,既溫而肅。銑鏡含葩,瓊蕤可掬。委委蛇蛇,如山如河。風棲樓柱,龍盤織梭。百行無闕,降嬪登月,雙帶結縭,六珈環發。神劍難駐,仙雲易歇。仙雲歇兮慟睿情,玉管颻揚無留聲,蠨蛸飛兮錦笥滅,蝘蜒去兮銀墀傾。哀縞挽兮露□解,徂靈輴兮日少晶。奉天山兮茫茫,青松黛栝森作行,泉閨夜台相窅窱,千秋萬歲何時曉?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永泰公主與永泰公主墓》 拜根興/樊英峰著
長篇章回體小說《朱雀門》 魏子瑜著

影視形象

時間電視劇扮演者
1986年《一代公主》
1994年《上官婉兒》
2012年《唐宮燕之女人天下》徐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