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傳

于永波主編人物傳記

《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是一項反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鞏固、發展、繁榮做出傑出貢獻的歷史人物光輝業績的宏偉工程。《陳毅傳》由中共中央軍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批准立項,中共南京軍區黨委、南京軍區政治部組織編寫,傾十年之功,綜合千餘人次當事人和知情者的口述、回憶及無數檔案、文獻資料,以謹嚴平實的文筆還原了博學多才、兼資文武的陳毅元帥的一生。書稿經中共中央軍委戰史軍史編審委員會和中共南京軍區委員會兩級審定。

《陳毅傳》由鄧小平為本書題寫書名。本書由於永波主編。

文摘


1901年8月26日,清光緒27年(辛丑)7月13日,陳毅出生於四川省中部樂至縣復興場張安井村“一個小地主”家裡。
陳毅,字仲弘(也寫作仲宏),原名陳世俊,在陳家按“堯、舜、禹、湯,文、武、榮、昌,世、德、延、遠,福、壽、綿、長”排列的譜系中,是“世”字輩。小名秋江。
陳家原籍湖南省新寧縣,是清初“湖廣填川”時遷到四川的。到湯字輩陳湯佶讀書赴考,中了個拔貢,陳家曾經上升為有田產800畝的地主。
陳毅的祖父輩有兄弟兩人,父輩兄弟5人。陳家是“耕讀傳家”、“義門世家”,家風和順。陳毅的父親陳昌禮在5兄弟中讀書最多,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都懂一些,對陳毅的中文學習頗有影響。陳毅的母親黃培善(陳毅姑祖母的女兒嫁回陳家的)是陳毅少年時期品德的主要培育者。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到陳毅出生前的這60年間,由於清王朝的腐敗,中國已在帝國主義的侵略下,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在這變化中,陳家也逐漸敗落。陳毅出生前後幾年間,四川又連年遭受水旱災荒,再加苛捐重稅,陳家的敗落加速。陳毅出生時,陳家已降落到相當於上中農的經濟地位。堂兄陳修和回憶:陳毅的祖父和5個兒子共有田40畝,出租8畝,自種32畝,主要勞力為兩個叔父,平時雇一長工,忙時全家參加勞動。
從陳毅的祖父陳榮盛開始,大伯陳昌仁、父親陳昌禮、母親黃培善都憧憬著陳家的中興發達,對陳毅他們寄託著很大的希望。
陳毅在堂兄弟輩中排行第五,親兄弟中則是老二。同胞兄弟姐妹5人。陳毅3歲開始跟著兩個哥哥背誦《三字經》,5歲開始由父親課讀《千字文》,半年後,進入私塾就學。
陳毅7歲那年,外祖父黃福欽捐200兩銀子得了個湖北省利川縣建南司“巡檢”的小官。黃福欽要女婿去幫辦文書,並把外孫帶一個去。陳毅於是隨父親到了外祖父的任上。
巡檢司專司“捕盜賊,詰姦宄”的職責。衙門裡三天兩頭殘酷拷打“犯人”。黃福欽還讓陳毅去認乾爹,拜老庚,結交當地權貴。後來,陳毅得知那些被外祖父拷打的“犯人”多半是交不起租谷的窮苦農民,有的還是打富濟貧的人物。1942年3月8日陳毅在給奧地利醫生羅生特的信中,曾這樣回憶這段生活:“我在那裡過著衙門生活。那時候留下一個至今難忘的印象,就是他衙門裡經常毒打犯人,使我在旁邊看了非常難受。我很同情那些被打的人,在我心裡開始種下了對舊社會憤怒不平的種子”。“在那裡過了兩年多時間,……官府中腐敗黑暗的情況,引起我極端的厭惡……”1910年(宣統2年)春夏間,9歲的陳毅由父親帶回四川,經樂至老家到了成都。還在1909年,陳家已將40畝田產抵押掉由鄉下遷到省城,居住在成都東門外的上河心。
陳家遷居都市,主要是為了給陳毅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陳毅的祖父和大伯都認為時勢變了,科舉已經廢止,新學堂已經興起,陳家要重振家聲,只有學“聲光化電”,搞工礦實業,而這些,在鄉下不如都市便利。
在上河心,他們從地主家租了200來畝地耕種。居住的房子,也是租自那個外號叫“林四頑子”的地主的。
陳毅到成都后,和堂兄陳修和、胞兄陳孟熙等一起進了錦官驛兩等小學,開始學習新學。和樂至鄉下比起來,成都當然算是有現代科技設施的地方了。他們上下學都經過陸軍部四川兵工廠門前,廠里全部是德國進口的機器,附近還有一座大鐵橋;加上來去利川途經重慶看到過的大輪船、大兵艦,便陳毅對科學和工業的神奇力量驚嘆不已。他對新學的各門課程學得都很認真。
頭年秋天,由於突發大水,租田被淹,陳家無租可交,被“林四頑子”以“惡佃罷租”的罪名告到官府,陳毅的大伯陳昌仁一度曾被拘留。結果,租田的押金被扣,陳毅的祖父陳榮盛也在敗訴后一病不起,不久去世。陳家更迅速地破落下去。
第二年,1911年(宣統3年辛亥),開春不久,聲勢浩大的“保路風潮”席捲了四川全剩陳家的住地上河心一帶,是保路同志軍過往和駐屯的地方;陳毅讀書的學校附近九眼橋、三官堂一帶,是革命黨人宣傳革命最活躍的一些場所;東門牛市口一線,是保路同志軍與清軍作戰最激烈的地段之一。成都各大中小學,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罷課,並組織了“學生軍”,參加了鬥爭。10歲的陳毅雖然沒有參加學生軍,但從罷課開始的整個鬥爭他幾乎全部都經歷了。他還親見焚香請願的群眾遭受清軍排槍屠殺的慘景。後來,陳毅在《給羅生特的信》中說:“我當時還不懂得革命的政治意義,但是暴動的事實為我所親見,在我童稚的心靈中激起了共鳴”。
家庭的遭際和革命風暴的蕩滌,使陳毅對封建王朝的腐朽又有了深一步的感受。當他和胞兄孟熙路過桌台衙門,看見人們在剪辮子以示對清王朝的反叛時,他們也毫不猶豫地上前把自己的辮子剪掉了。
由於時局混亂,這年──1911年秋天,陳毅和孟熙回到樂至鄉下的外婆家寄讀,上了青海寺的學堂。陳毅格律詩詞的基礎是這時打下的。青海寺的陳玉堂老師比較同情和支持當時的革命,師生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陳毅後來曾賦詩紀念這位老師:“青海設帳啟幼蒙,博文約韻坐春風。出國歸來先生逝,只憶音容難尋蹤”。
1913年初,母親帶著他和孟熙回到了成都。這年,陳毅12歲。家庭的經濟已十分困難。華陽縣(當時成都分為成都縣和華陽縣)德勝鄉高等小學(簡稱華德高)規定每班的前三名學生可以免費。下半年,他和孟熙考進了華德高。陳毅讀書刻苦,和孟熙各在自己的班級里每學期都考取了前三名。校長馮湛恩是成都有名的古文家,對陳毅的影響頗大。這段時間,讀了《古文觀止》、《古文辭類纂》、《千家詩》、《唐詩集解》以及《西遊記》、《封神榜》等書籍,奠定了文化基幢。陳毅作文課成績優異。P1-5

後記


張衡賦“二京”,左思賦“三都”,均歷時10年。劉勰慨嘆:“雖有巨文,亦思之緩也!”
《陳毅傳》是在中央軍委和總政治部的關懷、指導下,在中共南京軍區黨委、軍區政治部的具體領導下編寫的。我們認為,一位革命的偉人,在總體上都是值得崇敬和歌頌的,但他也有其局限性,為其立傳也不應一味地崇拜和歌頌,而要堅定地實事求是地步入傳主的實際。陳帥博學多才,兼資文武。要為這樣一位開國元勛立傳,作者與傳主之間的距離豈是10年行程所能消彌的!僅僅為了儘可能縮減這個距離,我們不得不“長行軍”、“強行軍”;但也深信,憑藉陳帥聲震寰宇的赫赫功名和他在全國各族人民心中的德望,編寫工作定是多助而能逐步完成的。
立傳的首要條件是充分佔有真實材料。編寫組自1979年冬成立后,便千方百計地“搶救‘活’材料(口述、回憶),發掘‘硬’材料(檔案、文獻)”。我們效法蜜蜂採集花粉,奔向陳帥的親友、歷史事件的當事人、知情人(包括部分過去的敵人)採訪。10年訪問,超過1000人次。其中包括數十位頗有威望的黨、政、軍高級領導人和知名人士。許多耄耋老人的憶述是從病榻上獲得的。有的訪問未竟,人已謝世,更使人悟到搶救任務之迫切。我們又學鑽井採礦,頻繁進出於“勘探”現場──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革命紀念館、史跡陳列館、地方史志辦公室,以及中共黨史資料徵集研究系統和政協系統的文史資料部門,查閱檔案文書及圖片、實物。一旦發現“礦苗”,立即開發,鍥而不捨,務求見底。當然這“底”並非朝夕之功所能見到的。
中央軍委決定為陳帥立傳是得人心的事。我們採訪,處處“綠燈”。熱心的人們積極講述歷史故事,提供資料線索,引導實地調查,展示研究成果,幫助核對史實,安排食宿交通……可謂無微不至。10年間,各檔案館(如中央、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國務院辦公廳秘書一局、解放軍、外交部、中共上海市委、南京軍區等檔案館、處)、博物館(如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軍事科學院圖書館、解放軍畫報社資料室,以及有關的歷史資料叢書編委會辦公室等等提供的檔案資料;許多盛市、自治區(尤其是部分革命老區,如江西的贛州、吉安,閩西的龍岩,粵北的韶關,湘南的郴州,陝北的延安,以及蘇南的茅山,蘇北的鹽阜、淮海,皖北的宿縣、淮北,皖南的蕪湖、宣城,山東的臨沂、泰安,還有陳帥的故鄉──四川樂至等等)的黨、政機關及所屬各級組織作出的巨大幫助;各大軍區、國防大學和有關的省軍區、集團軍、軍分區、人民武裝部給予的有力支持;還有許多從書信、電話中傳輸而來的珍貴史料、編寫意見和關懷、鼓勵。這一切給了我們以必要的條件,使我們能在《當代中國》叢書及國防軍事卷兩級編委會、辦公室的組織指導下,整理素材,編製綱目,撰寫書稿。
傳記綱目經南京軍區黨委討論通過後送審,得到許多黨、政、軍領導人的認可,中央軍委鄧小平主席更欣然為《陳毅傳》題寫書名。在初稿完成後,國防軍事卷辦公室在北京主持召開了書稿討論會;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外交部外交史編輯室、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等單位提出了許多指導性的意見;一批老革命家或親筆修改,或當面指點,或函、電教正,幫助極大;而長期以來不斷給我們以真誠幫助的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劉伯承、賀龍、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研究組、傳記組提出的許多意見都是富有建設性的。
經過中央軍委戰史軍史編審委員會和中共南京軍區委員會兩級審定,在《當代中國》叢書編委會及其編輯部的主持下,《陳毅傳》得以作為《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的一卷出版了。這是中共中央書記處、中央軍委早有的要求和廣大讀者的願望,也是10年間南京軍區和軍區政治部歷屆領導人連續努力、加強領導的成果。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70周年,又是陳毅元帥誕生90周年,我們謹以此書向黨獻禮,並紀念陳帥。《陳毅傳》如能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有助於人們對陳帥的了解與研究,那末,我們希望廣大讀者和我們一起,向曾經直接、間接地給予編寫工作以指導、幫助和支持的所有機關、群體和個人致謝!沒有他們的共同努力就沒有這部《陳毅傳》。
《陳毅傳》的出版,僅僅是對陳毅元帥系統認識和綜合研究的初步而不是完成。偉大時代造就了一代英雄。陳帥是當之無愧的一位大英雄。“陳毅”這個大題目的內蘊是很豐富的。更廣、更深、更艱巨的材料發掘、整理和系統研究工程有待加倍努力。由於主、客觀條件的局限,書中會有不少缺陷和錯誤,敬請讀者批評指正,以便來日修訂。
南京軍區《陳毅傳》編寫組

序言


在五千餘年中華文明史上,二十世紀是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在這個時代里,中華大地上發生的歷史事變,對於中國的歷史進程震蕩之深刻,促進之巨大,是前所未有的。二十世紀的中國史,是一部地覆天翻的歷史轉折的壯麗史詩。
作為這一偉大歷史轉折的最主要標誌,就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以此為界石,大致可以說,本世紀的前半個世紀,從舊民主主義進到新民主主義一,是為爭取建立人民共和國而奮鬥的歷史時期,這是一個以武裝鬥爭為主要手段,為謀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進行民主主義革命的年代;本世紀的後半個世紀,從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則是為建設人民共和國而奮鬥的歷史時期,這是一個以經濟建設為主要內容,為使中國成為一個繁榮昌盛的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年代。
時代賦予的宏偉的歷史使命,落在億萬中國人民的肩上。無論是民主主義革命,還是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自然都是廣大的人民群眾的事業,都是必須依靠全中國人民的共同智慧和努力才得以實現的宏圖大業。也正是在這種人民群眾為主體的創造歷史的活動中,才湧現了一大批反映群眾需求、體現群眾意志、凝聚群眾智慧的傑出代表。如同歷史上一切重大變革的時代一樣,二十世紀的中國,是一個風雲際會、英傑輩出的時代。正是偉大的時代造就出燦若群星的歷史偉人;也正是歷史偉人們堅苦卓絕的奮鬥歷程和忘我建樹的光輝業績,才最充分地體現著潮流之所趨、人心之所向,才最深刻最生動地反映著奔騰前進的偉大時代。他們一生的業績,恰恰構成了從舊中國到新中國這一曠古未有的歷史性大變革的縮影。正因為這樣,修撰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的一代傑出歷史人物的傳記,其意義自是遠遠超越記述個人身世的範圍。這套傳記叢書,無疑應當看作是,當代中國千百萬愛國志士、革命先驅的傑出代表用畢生的血和汗譜寫出的挽救祖國、振興中華的可歌可泣的歷史畫卷,它將是永遠矗立於世世代代人民心中的革命豐碑。《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中的每一部傳記,都可讀作當代中國的救國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史、建國史;每一部傳記都可讀作結束中國苦難危亡命運的革命史,披荊斬棘建設社會主義的奠基史、創業史。
《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首批編撰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時期的開國元勛和各方面的最傑出人士的傳記。這批傳記的主人公將包括: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其中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的傳記,將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出版)、人民軍隊中功勛卓著的元帥、參與新中國創建大業的各民主黨派的領導人和各方面的著名愛國人士、貢獻突出的著名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以及為中國民主革命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國際主義戰士,等等。毫無疑問,他們既是當代中國最卓越的代表,同時也是彪炳千秋青史的歷史巨人。當然,如同一切歷史人物一樣,我們時代的傑出代表也不可能不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也必然會具有這樣那樣的弱點、短處,一生中也不免會發生這樣那樣的某些過失。但是,所有這些,當如日月之蝕,堂堂正正公之於眾亦無損於他們形象的光輝。他們為中華民族創建的功業,他們的革命精神、高尚情操,他們的鴻才睿智、嘉言懿行,無不震古鑠今,垂範後世。這是中華民族一份永遠值得倍加珍攝的寶貴精神財富。它必將成為培育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信念的最好教材。
現在,中國人民正按照鄧小平同志的宏偉設計,在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第二步戰略目標,為在本世紀達到小康水平,而努力奮鬥。願人們從這部《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中,以這些歷史人物的光輝業績為典範,學習他們的革命獻身精神、愛國主義情操和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為中華民族的歷史偉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編輯委員會
一九九一年五月

內容概梗


《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是一項反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鞏固、發展、繁榮做出傑出貢獻的歷史人物光輝業績的宏偉工程。
它的主人公包括: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其中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傳記,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出版),中國人民解放軍功勛卓著的元帥、將領,參與新中國創建大業的各民主黨派領導人和各個方面的著名愛國人士,貢獻突出的著名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勞動模範,以及為中國民主革命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國際主義戰士。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青少年時代
第一節 第一次動蕩
第二節 西方文明的啟示
第三節 入團入黨
第四節“踏上了職業革命家的道路”
第二章 為創建黨的武裝而奮鬥
第一節 川軍兵運
第二節 武漢軍校
第三節“只要拿武裝我就干!”
第四節 疾風勁草
第五節 湘南暴動
第六節 會師井岡山
第三章 探索正確路線
第一節 湘南八月失敗
第二節 重振雄風
第三節“敗軍氣猶壯”
第四節 主持紅四軍“七大”
第五節 黨中央“訓練班”
第六節 堅決糾正錯誤思想
第七節 血的教訓
第四章 堅持南方革命陣地
第一節 戰略大轉變
第二節 樹海紅旗
第三節 反“清剿”
第四節 鞏固我們的堡壘
第五節 新階段
第六節 又一次戰略大轉變
第五章 東進北上(上)
第一節“寇能往,我亦能往”
第二節 面對“牢籠”和“陷阱”
第三節 東進東路北上江北
第四節 斷然的抉擇
第六章 東進北上(下)
第一節 從郭村到泰州
第二節 東進黃橋
第三節 孤立韓德勤
第四節 獨立殲韓
第五節 軍政全勝
第七章 陳代軍長(上)
第一節 臨危受命
第二節 反投降,反“掃蕩”
第三節 強攻程道口
第四節 捉放韓德勤
第五節“黃花塘事件”
第八章 陳代軍長(下)
第一節 迢迢延安路
第二節 會見毛澤東
第三節 外交戰線初露鋒芒
第四節 準備反攻
第五節 延安盛會
第九章 大戰華東
第一節 勝利果實屬於誰
第二節 從和談走向戰爭
第三節 艱苦備至的轉折
第四節 宿北、魯南大捷
第五節 萊蕪戰役
第六節“孟良崮上鬼神號”
第七節 在戰略大轉變關頭
第十章 傳檄到中原
第一節 四千里路風塵雪
第二節“小住楊溝一月長”
第三節 大動作
第四節“軍委代表”
第五節 團結戰鬥
第六節 總前委繼續指揮
第十一章 新上海市長
第一節 務求軍政全勝
第二節 反投機、反封鎖、反轟炸
第三節 團結各方,除舊布新
第四節 利用,限制。改造
第五節 華東軍區司令員
第十二章 到中央工作
第一節“事久見人心”
第二節 國務院常務副總理
第三節 第一部“農民憲法”
第四節“漢藏一家敘別情”
第五節 向知識分子行“脫帽禮”
第十三章 外交風雲
第一節 歷史選擇了他
第二節 獨立自主反帝反霸
第三節 邊界與鄰邦
第四節 日內瓦會議
第五節 朋友遍天涯
第六節 風濤激蕩中的雄鷹
第十四章 最後的軍禮
第一節“乾綱獨斷”和堅守崗位
第二節 揮戈上陣與“二月逆流”
第三節“事情最終會大白於天下”
第四節“一直向前戰勝敵人”
陳毅生平大事年表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