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黑山鎮

黑龍江牡丹江市東寧縣下轄鎮

老黑山鎮位於黑龍江省東寧縣西南50公里處。東部與大肚川鎮相鄰,西南部與吉林省接壤,北與道河相接,西部與穆棱市共和鄉相鄰。鎮東側雞圖公路由北向南經過,穿越全鎮四個行政村,是全縣各鎮聯繫往來的主要交通幹線,也是黑吉兩省貿易往來的必經之路。

鎮情概況


老黑山鎮隸屬東寧縣管轄。位於縣境南端,西南與吉林省汪清縣毗連。鄉政府駐地距縣城50公里。
老黑山鎮距汪清縣153公里,距琿春市57公里。全鎮轄區總面積2250平方公里,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無霜期110天左右,年降雨量450毫升,平均年有效積溫2200℃至2300℃,土壤以暗棕壤為主。
老黑山鎮行政區域面積2250平方公里,全鎮16個行政村,27個自然屯,總人口12756人,總戶數4048戶,農業總人口數11197人,農業戶數3334戶,耕地面積5146公頃。
2006年全鎮農村總收入2.96億元,農業經濟總收入1.6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44元,財政收入450萬元。

行政區劃


老黑山鎮轄16個村委會:信號村、黑瞎溝村、陽明村、上鹼村、下鹼村、太平溝村、和光村、二道溝村、奔樓頭村、羅家店村、永紅村、老黑山村、萬寶灣村、西葳子村、南村黃泥河村

歷史沿革


老黑山鎮,因位於老黑山下得名。“老黑”,滿語,漢譯為“刀”,因山尖如刀狀得名。清代,屬寧古塔副都統管轄。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設置綏芬廳,屬由義社轄區。中華民國成立后,1917年隸屬東寧縣第二區。東北淪陷后,1934年改為第五區,設老黑山保,1939年改設老黑山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設置老黑山區,1948年10月改為第六區。1956年5月撤區劃鄉,成立老黑山人民公社。1983年進行政社分開試點,改為老黑山鎮。

資源狀況


落葉松林
落葉松林
老黑山鎮轄區地處老爺嶺山脈北麓,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最高海拔798米,最低225米,地勢東南向西北傾斜,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全鎮轄區總面積225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65公頃,水面面積1084公頃,森林覆蓋率為87%。近幾年由於實行封山育林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不但風景秀美,空氣清新,而且具有豐富的物產資源,主要礦藏有煤、石灰石、金、銅、石英石等。被稱為“黑色金子”和“綠色銀行”為主的煤炭資源和森林資源越來越人們重視和利用,成為老黑山人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
石英石
石英石
老黑山鎮煤炭資源豐富,煤炭資源主要分佈在上鹼溝、九佛溝等山溝里,現探明儲量17978萬噸,轄區內共有煤礦33個,各礦佔有量為10154萬噸,有2961萬噸由於地質條件複雜或其他原因尚沒有動用,全鎮年產原煤近200萬噸,期儲量和產量佔全縣60%以上。可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2千餘人。煤炭除本地居民生產生活用煤外,主要銷往吉林省、東寧縣供電廠、牡丹江等地。近幾年煤炭價格偏高,平均單價為每噸180元,年可創產值36000餘萬元。石灰石、石英石、水晶石大理石等礦種由於分佈較偏遠,交通不便,開採量不大,一直沒有形成規模。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二道溝片底子石英礦曾經是一個鎮辦企業,有礦工8人,露天開採,坑深近30米,年產量在3000噸左右,主要銷往縣硒鐵廠,一部分銷往一陶。

農業經濟


老黑山鎮的烤煙生產
老黑山鎮的烤煙生產
老黑山鎮屬於典型的農業鄉鎮,依託產業結構調整,綜合經濟實力逐年增強,2004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2609萬元,比上年增長了23.5,人均純收入4365元,財政收入實現874萬,比上年增長了30%和63%。全鎮鄉鎮企業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經濟作物烤煙是全鎮重要的支柱產業,現有煙葉種植面積14000畝。幾年來,全鎮投入200餘萬元,用於扶持和鼓勵煙葉生產,目前已建成老黑山村、南村、和光、太平溝、下鹼、黑瞎溝、西崴子等為主的七個烤煙基地村,推廣統育分植、地膜蓋、藥物抑芽等新技術16項,舊式烤房改造率達到90%。技術升級推進了質量跨越,全鎮每年優質煙葉產量200萬斤以上,實現總收入900萬元,總產量佔全縣的1/4,是東寧縣重要的煙葉生產基地。葵花籽成為結構調整中的新興產業,2005年發展到3萬畝,預計收入兩千四百萬元,人均純收入1900元。地載木耳總量達到4000萬袋,總收入3000萬元。

村鎮建設


老黑山鎮的黑木耳產業一
老黑山鎮的黑木耳產業一
作為小城鎮建設試點鎮,近幾年用於村鎮建設的資金達4000萬元,修建鎮內水泥路面2000餘延長米,建中、小學教學樓4000平方米,鎮衛生院綜合樓347平方米。以水泥路為主線,鎮內樓房已建40餘座,其中5500平方米的綜合住宅樓一座。全鎮居民含住房磚瓦化率98%,電話普及率87%,自來水入戶率98%,有線電視入戶率95%,全鎮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均達到100%,村衛生所、鎮衛生院、敬老院均達到標準化。東寧縣老黑山鎮在實施“先鋒工程”活動中,強化村村黨支部和黨員的先鋒作用,全面開展了“雙聯雙增”活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雙聯雙增”是實施“先鋒工程”活動的載體,是農村黨組織創新的方式之一。“雙聯”一方面指村與村之間的黨建活動和產業之間聯合,另一方面指村黨支部與私營企業之間聯合,促進經濟發展。“雙增”指通過“雙聯”,增強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鬥力,增加農民收入。
老黑山鎮的黑木耳產業二
老黑山鎮的黑木耳產業二
“村企”聯合,促進了新農村建設,黑山鎮黨委加強“村企”聯合,與老黑山9個行政村的周邊煤礦聯合對接實現企業包扶村屯,較好地促進了工作開展。老黑山鎮下鹼村,每年漲水都進村,煤礦出資為下鹼村修築環村大壩300延長米,還鋪墊環村沙石路面40延長米,這樣既保護了村民的利益,又有效解決煤礦出行難,運煤難問題。在“村企”聯合對接下,東隆煤礦礦長王玉清出資幫助西崴子村完成了自來水改造。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老黑山周邊的9個煤礦,共為行政村投資20餘萬元。有付出就有回報,每到年節,各村的黨員幹部都帶著米、面、肉等食品看望慰問煤礦兄弟,村民還自發地組織秧歌隊,為他們表演節目,同時還為他們義務宣傳安全、用工等信息。通過“村企”聯合對接,既增進了感情,協調了關係,又促進了工作,推動了新農村建設。
村鎮建設
村鎮建設
“村村”聯合,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在鎮政府的帶動下,老黑山村與萬寶灣村聯合,幫助萬寶灣村遠大屯鋪墊道路5000延長米,徹底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老黑山村黨支部的“小孔地栽”新技術,幫助了本村耳農增收不少,和光村村主任杜彥明得知后,主動找到老黑山村副主任王森武,提出村村聯合使用新技術。王森武立即派本村小孔地栽發明人時金庫到和光村現場演講示範。通過傳授新技術,到老黑山村參觀學習,和光村村民認識到小孔地栽確實能增加農民收入。因此,當年就有一半以上的地栽戶使用了小孔地栽新技術,而且木耳長勢非常好。通過“村村“聯合,雙方加深了溝通,增進了團結,學到了經驗,促進了發展。

計生工作


東寧縣老黑山鎮鎮黨委、政府堅持把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作為全鎮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多措並舉,全面提升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水平。

創新管理機制

立足本鎮實際,建立政府領導、計生辦指導、村計生服務員配合、群眾參與的管理機制,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各負其責。進一步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定期開展計劃生育整治專項活動,努力抓好全鎮計劃生育工作,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使老黑山鎮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步入良性循環的軌
道。

創新考評機制

鎮黨委、政府把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堅持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堅決貫徹落實“一票否決”制度,將考核結果作為各村街、各單位評先評優、兌現獎懲、評價政績的重要依據。對工作任務不完成,發生重大責任問題的村街和單位,堅決實行“一票否決”,並追究領導責任。

創新服務機制

以良好的服務促管理,並結合農村生產生活實際,通過豐富多彩的計生活動,將婚育新風帶進千家萬戶,既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又宣傳了計劃生育政策制度和健康知識。把優質、高效、便捷式服務納入經常化、正規化軌道,引導群眾自覺實行計劃生育,推進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再上台階。建立經常化孕情服務機制,營造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和諧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