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

中華姓氏

中華姓氏,的由來是中國人在母系氏族社會的時候就有“姓”了,是跟母親的姓。“姓”是由“女”和“生”組成,就說明最早的“姓”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夏、商、周的時候,人們有姓也有氏。

2019年11月7日,首屆中華姓氏申遺大會7日在福州舉行,來自海內外姓氏文化專家和姓氏組織代表共兩百餘人與會,共同倡導傳承和保護中華姓氏文化,推動中華姓氏申報“世界記憶遺產”。

歷史背景


自古以來,華夏子孫以姓氏為家族延續的標誌。姓產生后,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比較穩定,而氏則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父子兩代不同氏,姓氏是標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
中華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約5000多年伏羲氏時期。先祖伏羲他始畫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廚。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開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開始“正姓氏,別婚姻”。它的作用主要是便於辨別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後代,便於不同氏族之間的通婚。因此姓氏的產生,標誌著從群婚制到以血緣關係的婚姻制的轉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姓氏定義


姓氏:標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
同一個祖先繁衍的後代稱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於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於辨別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後代,便於不同氏族之間的通婚。因此姓氏的產生,標誌著從群婚制到以血緣關係的婚姻制的轉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姓產生后,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比較穩定,而氏則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父子兩代不同氏。姓氏與人名一起構成了一個人的姓名。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自古以來,華夏子孫以姓氏為家族延續的標誌。
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秦漢以來,姓氏合為一體。

姓氏分類


中華姓氏,分為兩大類:

單姓

單姓(dān xìng):只用一個字的姓。與複姓相對。
如:“王、李、張、劉、陳、楊、黃、趙、錢、智、周、吳、徐、孫、馬、胡、朱、郭、何、羅、高、林。
據統計,中國有單姓6931個。

複姓

複姓(fū xìng),指由兩個及以上的漢字組成的姓氏。如:歐陽、司馬、上官、西門。複姓的來源較多,如官名、封邑、職業等,有些則源於少數民族改姓。
中華姓氏大辭典》顯示,中國古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雙字姓4329個、三字姓1615個、四字姓569個、五字姓96個、六字姓22個、七字姓7個、八字姓3個、九字姓7個(如:爨邯汕寺武穆雲籍韝,該姓真實性存疑)、十字姓1個(即:伙爾川扎木蘇他爾只多)。

百姓由來


相傳姓氏很早就存在了,後來北宋錢塘的一個書生,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作為兒童識字讀物,這就是後來的《百家姓》。雖然他的內容沒有文理,但讀來順口,易學好記,因此流傳至今,印象極深。《百家姓》本來收集411個姓,后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中國筆畫最少的姓為一,一是傈僳族姓,由乙姓衍化而來,江蘇無錫、上海、安徽淮南、江西永修山東嘉祥等地均有一姓。字數最多的姓是彝族的十七字姓“魯納婁於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補啊喜”。

伏羲姓氏


第一個姓氏可是在河南誕生的。相傳,6500多年前,人類的始祖伏羲帶領人來到河南淮陽,繁衍生息。他規定了姓氏,制訂了婚嫁制度,教人結網捕魚、飼養牲畜,教人們烹制食物,推演出了八卦,製造武器用於戰鬥。伏羲氏姓“風”,因此“風”成為中華第一個姓氏,淮陽也被譽為“羲皇古都”。

複姓來歷


複姓是中華姓氏中相對比較特別的一支。複姓的來歷有幾種情況:
1、由封邑而來。如令狐氏,據述,周朝時有個叫魏顆的人屢立戰功,受封於令狐邑,後人遂以“令狐”為姓。
2、因居地而來。如東郭氏,周朝時齊國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國都臨淄東郭的,後人遂以“東郭”為姓。
3、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來。如司馬、司空、太史等複姓都由官名而來;公羊、子陽等複姓由王父之子而來;公孫、仲孫等複姓由爵系而來;叔孫等複姓由族系而來。

命名方法


以姓為氏

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誌符號而產生,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母系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以國為氏

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晉、宋、鄭、吳、越、秦、楚、衛、韓、趙、魏、燕、陳、蔡、曹、唐、宋、胡、許等,皆成為常見姓。

以邑為氏

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予同姓或異姓卿大夫的封地。其後代或生活在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繼之為氏。如春秋晉國荀林父之弟荀首采邑於智(今山西永濟市),其後別為智氏。據統計,以邑為氏的姓氏近200個,如尹、魏、韓等。

鄉亭之氏

這類情況不多,今日常見姓有裴、陸、閻、郝、歐陽等。

居地為姓

傳說上古時代虞舜出於姚墟,便以姚為姓。春秋時代齊國公族大夫分別住在東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東郭、南郭等為姓。鄭大夫住在西門,便以西門為姓。魯庄公子遂住魯東門,稱東門遂,是以東門為氏。這類姓氏中,複姓較多,一般都帶邱、門、鄉、閭、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環境的居住地點。

先人字氏

出自此條的姓氏很多,據統計有五六百個,其中複姓近200個。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後代以林姓傳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孫以祖父字為氏,漢代時改皇父為皇甫。其他如高、刁、公、施等。

次第為氏

一家一族,按兄弟順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後代相沿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順序。但也有例外。魯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為仲氏、仲孫氏,因他有弒君之罪,後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孫。

官職為氏

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他們的後代都以這些官職為姓。貴族及其子孫以其官名為氏。晉國的林父為步兵組織三行里中行的軍帥,稱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稱中行偃,以中行為氏;宋國執政卿樂喜(子罕)稱司城子罕,其孫樂祁(子梁)稱司城氏,是以司城為氏。一些以官職為姓的姓氏,單從字義上看,也可以分辨出來,如籍、諫、庫、倉、軍、廚等。但有一個姓比較特殊,就是“錢”姓,不是貨幣為氏,而是源自周朝的“泉府上士”,古時“泉”字與“錢”字相通,當時,彭祖後裔彭孚被周文王封為“錢府上士”,其後代便以“錢”氏世襲相承。

職業為氏

如:巫、卜、陶、匠、屠等。

少民漢化

古代少數民族與漢族大融合,借用漢字單字為氏。如拓跋氏改為元氏、叱盧氏改為祝、關爾佳氏改為關等。有些姓則是民族語言的譯音。如匈奴首領單於的子孫就有不少姓“單於”的。

謚號為氏

如:戴、召等。

賜姓改姓

如唐朝賜給立有大功的大臣們以李姓,明朝賜以朱姓。漢文帝名劉恆,凡恆姓因避諱改為常氏;漢明帝諱“庄”字,凡姓“庄”的都改姓“嚴”。

姓氏排行


中華姓氏相關圖書
中華姓氏相關圖書
2015年百家姓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姓氏排名前101名
01李02王03張04劉05陳06楊07趙08黃09周10吳
11徐12孫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馬20羅
21梁22宋23鄭24謝25韓26唐27馮28於29董30蕭
31程32曹33袁34鄧35許36傅37沈38曾39彭40呂
41蘇42盧43蔣44蔡45賈46丁47魏48薛49葉50閻
51餘52潘53杜54戴55夏56鍾57汪58田59任60姜
61范62方63石64姚65譚66廖67鄒68熊69金70陸
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
81顧82侯83邵84孟85龍86萬87段88雷89錢90湯
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喬97賀98賴99龔100文101 敬
中國的19大姓是以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漢族人口的大姓,2015年排名如下:

李姓

李姓是中國第一大姓,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就地區而言,李姓在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東南沿海諸省中,比例僅在4%左右。

王姓

王姓是中國第二大姓,分佈全國各地,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41%,尤以山西、河北、河南最多。

張姓

張姓是我國分佈很廣、人口眾多的姓氏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7.07%,中國人口第三大姓。尤以山東、河南、河北、四川四省為最多。

劉姓

劉姓分佈極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5.38%,為中國人口第四大姓。北方地區的河北、內蒙古、遼寧、京津地區中劉姓比率較高,約佔該地區漢族人口的8%以上。

陳姓

陳姓是人口列全國第五位的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南方地區多陳姓。在台灣、廣東二省,陳姓約佔本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第一大姓。

楊姓

楊姓為中國第六大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3.08%,在全國分佈極廣,尤以長江流域的省份多楊姓。

趙姓

趙姓是分佈很廣、較為常見的姓氏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29%,為當今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七大姓。

黃姓

黃姓分佈極為廣泛,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2.23%,在中國最多的十個姓中排第八位。黃姓在要集中於長江以南地區,廣東省的黃姓人口最多,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廣西、江西等省黃姓人口也比較多,以上五省的黃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56%。

周姓

周姓是當今常見姓氏之一,分佈極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2.12%,在中國姓氏人口中占第九位。在長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佔比例相對其他地區要高。

吳姓

吳姓是當今較常見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05%,位居當今中國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位。江南各省吳姓均占省人口總數的2%以上,尤以福建為高,約佔該省人口5%,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江南大姓。

徐姓

徐姓是當今較常見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1.73%,位居當今中國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一位。尤以河南、山東、浙江最多!

孫姓

孫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52%,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二位。尤以福建、廣東、湖南最多!

胡姓

胡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31%,為中國人口超過1%的十九個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東、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約佔全國漢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約佔全國漢族胡姓13%。

朱姓

朱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26%,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四位。尤以安徽、江蘇、山東最多。

高姓

高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21%,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五位。尤以江蘇、福建、廣東、江西、雲南等地為多。

林姓

林姓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8%,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六位。尤以福建、廣東、台灣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約佔全國漢族林姓人口60%。

何姓

何姓是中華民族姓氏中常見姓氏,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7%,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七位。以四川、廣東、湖南三省多此姓。

郭姓

郭姓是當今常見的姓氏,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5%,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氏之一,居第十八位。尤其以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

馬姓

馬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佈很廣,尤以我國西北地區最為集中,其人口約佔全國漢族總數的1.05%,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居第十九位,同時也是我國回族大姓。

姓氏申遺


2019年11月7日,首屆中華姓氏申遺大會在福州舉行,來自海內外姓氏文化專家和姓氏組織代表共兩百餘人與會,共同倡導傳承和保護中華姓氏文化,推動中華姓氏申報“世界記憶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