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齒目
肉齒目
肉齒目,以前多譯作古食肉目,是一類已絕滅的古老而構造原始的以肉食為主的動物。
與真正的食肉類相比,這類動物的腦顱小,沒有骨化的聽泡;牙齒中裂齒和其他頰齒的分化不十分顯著,或裂齒由上第一或第二臼齒和下第二或第三臼齒組成(在食肉目中皆由上第四前臼齒和下第一臼齒組成)。僅發現於白堊紀至中新世,沒有現生代表。化石廣泛分佈於整個北半球各大陸和非洲。早期身材很小,只有兔子那樣大小;後期可達巨型,其頭骨長可超過60厘米,體重估計在750千克上下,與最重的北極熊差不多。
肉齒目最初是由美國古生物學家科普於1874年提出的,用以代表一些上頰齒為三尖形的食蟲類和早期的食肉動物。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這個目的範圍曾擴得很廣,包括了熊犬類(arctocyonids)、中獸類(mesony-chids)和細齒獸類(miacids),但把食蟲類排除在外。最近幾十年來,意見逐漸趨於一致:即把原來歸入食蟲目的三角齒獸類(Deltatheres)歸入本目,而把熊犬和中獸類併入踝節目(Condylarthra),細齒獸類歸入食肉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肉齒目都被當作食肉目的祖先,因此也曾被看作是食肉目的一個亞目。現在一般都公認它和食肉目沒有什麼直接的系統關係,而被定為單獨的一個目。
亞洲有本目最早的代表。中國本目的化石發現不多,見諸報道者只限於早第三紀的一些零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