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鄉

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建設鄉

建設鄉位徠於縣境西南部,訥謨爾河南岸。鄉政府駐地距縣城9公里。共轄建國、萬有、幸福、中心、富民、富強、新興、永興、民興、良種場等10個村。1992年末全鄉總人口1.37萬人,其中回、滿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佔1%。鄉政府駐地中心村。

鄉鎮簡介


建設鄉位於市域西部,鄉政府駐地距五大連池市中心9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26°3′,北緯48°30′,鄉鎮東鄰青山鎮,南靠華山農場,西與和平、四平相接,北以訥謨爾河為界和團結鄉隔河相望,總面積1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4萬畝,居民4850戶,總人口15868人,總人口中漢族佔98%,其餘為回、滿、朝鮮等少數民族。鄉下轄9個行政村,23個自然屯。該鄉地勢西高中低,西部屬漫崗地形,東部較低而平坦。氣溫最高月平均零上26.6℃,最低月平均零下26.1℃,年均氣溫0℃。年降水量500毫米,≥10℃活動積溫2100—2500℃;年日照2700小時,無霜期115—120天。土壤以黑土為主,其次為泛濫土、暗棕土、沼澤土、草甸土。經濟結構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該鄉是五大連池市主要稻豆產區之一。

歷史沿革


徠建設鄉曾隸屬德都縣管轄。位於縣境西南部,訥謨爾河南岸。鄉政府駐地距縣城9公里。
中華民國以後,屬克山縣管轄。1929年3月,劃歸德都設治局,始為第三區,后改為第四區。東北淪陷后,1934年屬西區保管轄,1938年3月改隸西和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3月隸屬城西區,1949年6月改隸第三區。1956年3月,並村划鄉,設置建設鄉。1958年9月,德都縣與北安縣合併后,劃歸青山人民公社,翌年初改為“青山大公社”的建設管理區。1961年4月,仍屬青山公社。1963年9月,正式恢復德都縣后,從青山公社劃出,成立建設公社。1984年春,改為建設鄉。德都縣與五大連池市合併后,成為五大連池市的一個鄉鎮。

地理情況


建設鄉轄境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屬漫崗地形,東部低而平坦。全鄉總面積13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7萬畝,以種植玉米、大豆、小麥等糧食作物為主。鄉辦工業有制磚、制粉、油米加工廠等。全鄉共轄建國、萬有、幸福、中心、富民、富強、新興、永興、民興、良種場等10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