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鄉

福建省詔安縣建設鄉

建設鄉位於詔安縣中部偏西,東北鄰紅星鄉,西與廣東饒平縣交界,南連西潭、白洋鄉,西北與太平鎮接壤。全鄉總面積60平方公里,轄1個國營農場(5個作業區)和8個行政村,轄8個行政村。詔(安)平(和)公路過境。轄月港、長埔、江畝坑、馬頭、萬石溪、坪路、三林、赤田、水頭、牛場尾、建光、建華12個村委會,人口12860人。

鄉鎮概況


建設鄉位於詔安縣中部偏西,東經117° 8',北緯23 °46',屬丘陵地帶,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溫度21℃,全年無霜期350天以上。轄8個行政村(23個自然村),1個歸僑農場(9個作業區),是詔安縣著名僑鄉。全鄉面積60.5平方公里,山地4萬多畝,水果種植面積2萬餘畝,是農、果、茶結合生產區。水資源豐足,適宜種植亞熱帶作物,上世紀60年代,曾是全省橡膠生產基地。
交通便捷,省道詔平線貫穿境域,距縣城14公里,鄉內主幹道江坪公路,江華公路,江進公路與詔平線橫向交錯,成交通網路。有充足水、電資源。縣水利主幹渠—三姑娘渠道、馬頭支渠流經鄉境,鄉月港等4個水庫東西分佈,並有豐富優質礦泉水。全省聯網馬頭電站位於鄉內,完成農村電網全面改造,電力供應穩定。
屬典型農業鄉鎮,主要農、果產品有茶葉、青梅、荔枝、龍眼、甜木瓜、軟枝楊桃、芒果、菠蘿蜜等。淡水養殖有較好基礎,是縣淡水鰻魚養殖基地。農、果、水產養殖2007年總產值達17106萬元。
有設備較齊全鄉衛生院1所,初級中學1所,小學6所,文化中心站1個。
2007年全鄉3572戶,12860人。

歷史沿革


1958年置國營建設農場,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1.2萬

氣候環境


土地肥沃,年均溫度21.3℃,有效積溫7705.5℃,年降雨量1417.9毫米,無霜期363天。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典型的亞熱帶氣候。

基礎設施


建設鄉交通便捷,省道詔平線和廈深鐵路貫穿全境,且詔安火車站距離鄉所在地直線距離僅為4公里。規劃中的詔安縣物流園區和火車站站后商貿區三林片區毗鄰廈深鐵路詔安客、貨運站。

經濟發展


建設鄉水果、茶葉等各種高優農業已初具規模,年產龍眼700萬公斤,荔枝500萬斤,青梅1000萬公斤,八仙茶252萬公斤。有近3000畝的“對台高優農業示範基地”,引進台灣軟枝楊桃、菠蘿、芭樂等二十幾種新品種,在全縣的農業結構調整中起到很好的示範輻射作用;有近萬畝的茶葉種植園,年產值達1500多萬元,全鄉有近一半人口靠種植和經營茶葉獲得了穩定的經濟收入,農民人均茶葉收入500多元。由於其典型的亞熱帶氣候,該鄉還種有菠蘿蜜等亞熱帶作物,成為該鄉的特色產業。2015年建設鄉黨委、政府提出創建特色旅遊、休閑養老、生態農業、商貿物流“四位一體”的發展模式,著力打造現代化新型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