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文

普文

據史料記載普文法師,俗名方長生,字國和安徽省六安人,生於一九一二年,他於一九二零年8歲出家,10歲隨舅舅到九華山天台寺常住,八歲在安徽省青陽縣廟前關聖殿出家。

普文簡介


出家過程

據史料記載普文法師,俗名方長生,字國和安徽省六安人,生於一九一二年,他於一九二○年8歲出家,10歲隨舅舅到九華山天台寺常住。八歲在安徽省青陽縣廟前關聖殿出家。幼時家境貧寒,8歲時隨父在九華山北重鎮廟前關聖殿出家,開始學佛。10歲時常住九華山天台寺,隨師上義下方法師在天台正頂識字誦經。

行動

1935年赴南京寶華山求得具足大戒后,朝禮名山大寺。土地革命戰爭至解放戰爭期間,九華山有一批進步僧人,經常掩護革命人士從事地下活動,天台寺曾是一秘密據點。普文回天台寺后,深受影響,積極投身到當時的地下活動中。抗日戰爭爆發后,日軍的暴行人神共憤,佛教徒紛紛捐款捐物,支援抗戰。他見國家有難,就對師父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日本鬼子踐踏國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身為佛門弟子,不能無動於衷,弟子願從軍抗日,血灑疆場,死而無憾。”師父見其態度誠懇堅決,十分讚許,率僧眾為其送行。普文於1940年脫下袈裟,參加抗日戰爭,在部隊任衛生員,救死扶傷。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他仍回天台寺為僧,廣結善緣,為眾人治病。
道僧洞普文法師相冊
道僧洞普文法師相冊

故事


生活

1958年大躍進當中,為幫助僧尼度過饑饉,他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走“農禪並舉”之路,普文法師率徒宏成、徒孫開寶到距天台5華里的“道僧洞”開荒種茶、種葯,培植香菇、採制干筍,"靠山吃山”。並用自己所學的醫術為僧尼和當地山農免費診治,隨著年齡增長,普文法師主要以醫為主,廣結善緣。道僧洞遠離人煙,在天台寺東南一偏僻山峰半腰,古代曾有和尚、道士先後修行,皆因無香火,苦寂不堪而棄之。普文從頭拾綴,供佛蓋房,漸有新氣象。洞周圍溪水清澈、鳥語花香、空氣清新,適宜“外戒、內定、慧中”,可謂一方人間凈土。普文棲洞農禪,一晃就是28年,其間除將香茗、香菇、石耳、草藥、板栗等農產品挑下山,換回糧食等日常生活用品外,幾乎與外界隔絕。1996年,80多歲的普文老和尚被天台寺主持宏學法師接回寺里常住,隨著年齡增長,普文法師主要以醫為主,廣結善緣。安享佛教徒晚年生活。1998年,宏學法師恢復廟前關聖殿,取名天台寺下院,普文老和尚要求回到祖廟,宏學法師如其所願,於2000年初搬至關聖殿禪棲。農曆正月二十圓寂,世壽88歲。2003年8月19日啟缸,普文已成真身,遂就地供奉。普文法師於二○○○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在廟前關聖殿圓寂,僧臘八十八。按照佛教禮儀封缸三年六個月之後,於二○○三年八月十九日(農曆七月廿二日)啟缸,發現普文法師肉身栩栩如生,啟缸時近萬人到場觀看,目睹了普文法師真身菩薩的真容。

成就

據史料記載,普文法師為九華山開山以來第十四尊肉身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