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妙興
少林寺武僧和僧兵首領、當家和尚
釋妙興(1891年-1927年),河南汝州謝灣人(今汝州謝灣人),小名謝疙瘩,家裡一共有4個兄弟和一個姐姐。因家貧,8歲釋妙興即出家少林寺,拜雲松恆林大和尚為師,參禪習武。師父給取法號妙興,字豪文。號金羅漢。是少林寺的武僧和僧兵首領、少林寺當家和尚。
妙興聰明穎悟,為文習武,皆超群僧,被恆林稱為奇才。恆林遂將少林嫡傳鎮山棍、羅漢拳、點穴、擒拿、卸骨、氣功七十二藝練功法等傳授給妙興。妙興也下苦功練習,終成大器。妙興後任少林寺武功教頭,傳授僧眾武功,凡俗家有到少林寺拜山切磋武藝者,妙興無不勝,聲名漸遠,人送綽號“金羅漢”,成為少林武功一代宗師。
辛亥革命后,恆林大師任少林住持。此時軍閥割據、土匪四起,即使深居山林,少林寺也難得安寧。登封官員、鄉紳要求少林武僧負責地方治安重任,加上寺院護衛的需要,恆林順應了這一形勢,欣然接受了“少林寺保衛團團總”的任命書。他深知武器時代槍炮的威力,在教授隊伍習武的同時,購置大量槍械請人教授槍炮射擊。有了槍炮,少林寺在維護地方治安方面屢建奇功,受到政府嘉獎。
民國十二年,恆林圓寂,遺囑妙興繼任,眾僧即推舉他出任登封縣僧會司僧會和少林寺當家和尚。妙興打破少林寺歷代武功秘笈不外傳的規定,將少林嫡傳武功傳授給很多俗家弟子,妙興僧俗弟子遍千人。妙興還著有《少林拳解》、《少林棍解》、《達摩五拳經》、《禪杖圖解》、《少林宗派淵源世系圖解》、《少林戒約釋義》、《增補拳械箴言》等書,對少林武功進行整理和發揮。這些書藏於寺內,后因寺院遭兵火之災,也一塊被焚。
妙興接任少林住持和少林寺民團團總時,少林寺有十多家下院,二十五家門頭房。門頭房類似於少林寺的支派,各支派武力1000至2000人不等,計有20000餘眾,由少林寺統轄。所以少林寺雖然處於兵匪會黨叢生的豫西,卻固若金湯。
少林僧兵的力量不斷加強壯大,成為地方軍閥不敢小視的一股力量。而妙興面對軍閥混戰給百姓帶來的災難,也不甘僅僅安於保護少林的一方平安。
恆林的俗家弟子、妙興的師兄寶豐人樊鍾秀,嚮往革命,曾參加孫中山領導的武昌起義,參加北伐。辛亥革命失敗后,樊步入綠林,后加入吳佩孚的部隊。1922年,樊鍾秀從少林寺經過,拜見了恆林師父和妙興師弟,並出資400大洋修復了少林寺的大雄寶殿。妙興受師兄樊鍾秀的影響,在任少林住持后,就率部加入了吳佩孚集團。1925年2月,豫西爆發了“胡憨之戰”。妙興率部隊支援樊鍾秀,與樊鍾秀關係更加密切。
1927年春,妙興在與任應岐部交戰中陣亡,年僅37歲。6月,其遺體由弟子體信、衛兵鄭法永送回嵩山少林寺,葬於寺東北山坡恆林大師墓側。
妙興對習練武功有獨到見解。羅漢拳是少林寺鎮山之寶,妙興則是羅漢拳高手。他的羅漢拳秘訣是:“頭如波浪,手似流星,身如楊柳,腳似醉漢。出於心靈,發於性能。似剛非剛,似實而空。久練自化,熟極神通。”他認為技擊之理在於德行,而不僅在於力量;應在進攻的同時,更加註重防守。因為德行可以感動人,而強迫施以武力,卻只能違背人的意願。別人進攻,我來防守,我就處於心安、氣斂和保持旺盛精力之主動地位,任你來攻,不會有什麼憂患。但攻我之人,怒力上沖,暴跳如雷,則精神分散,其精力必不能集中。因此,別看一時氣勢洶洶,但用我之鎮靜去應付,並不需要與彼拼殺,要不了多長時間,彼就會氣衰而敗。
在練功習武與養氣方面,妙興認為,首先必須養氣,氣充沛了,會導致精神旺盛,進而力量充足,身體舒展,筋骨強健,心明性巧。
那怎樣才能養氣?妙興認為,通過禪定明曉生死,洞察虛幻,悟徹真假,澄潔心志,遠離思慮,斷絕情慾,摒除嗜好,力戒暴怒。會修養之人,總是先充實其精力,而精滿則氣壯,氣壯則神旺,神旺則身健。功深之人,能以靜制動,以清制濁,不炫耀自己,也不使自己遭到損害,遇到一切外魔、挫折、嘲諷和污辱,都能坦然處之,無動於心,久而做到心志表一,堅守吾真。這樣,六欲就無從而入,三毒也無由而生,神清心靜,武功就可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由於謝灣地處汝州至登封的古道上,時逢民國戰亂,這裡也時常遭受戰火。所以當妙興在少林寺站穩后,家鄉不少人去投奔他,其中就包括他的三個兄弟和姐姐。妙興死後,少林寺後來被軍閥石友三燒毀,投奔他的不少人又回到家鄉。
謝灣村至今還留有幾十孔廢棄的窯洞,成為村裡的一道風景,謝灣村西南有洗耳渡槽,是陸渾水庫東二乾渠汝州境內最大的渡槽。按行人和渡水雙功能設計,別具一格,是一道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