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小鴞

穴小鴞

穴小鴞(學名:Athene cunicularia):又稱穴鴞,是鴞形目鴟鴞科的鳥類。體長19-25厘米,翼展55厘米,體重170-214克。是一種在地面洞穴生活的小型貓頭鷹。身體纖瘦,腿頗長,無耳羽簇,面盤不明顯,皺領不顯著,跗跖和趾被羽。

以嚙齒類動物遺棄的洞穴為巢,或者自己打洞為巢,喜歡用多種發出惡臭的動物糞便來裝飾自己的小窩。活動範圍是在開闊的草地和農耕平原上,喜歡捕食個頭大的昆蟲,比如一些甲蟲和麻雀、老鼠等小動物。分佈於美洲地區。

形態特徵


穴小鴞
穴小鴞
穴小鴞體長19-25厘米,翼展55厘米,體重170-214克。是一種在地面洞穴生活的小型貓頭鷹,有圓圓的頭和耳朵,身體纖瘦,腿頗長,臉頰白色,體呈褐色,具白色小斑點,有兩道粗白眉,眼睛黃色,頭部沙色,背部、翅膀、上體、胸部和腹部有白色或奶油色條紋。亞成鳥的頭部和背部褐色,腹部、胸部和翅膀為白色。在其第一個夏天會蛻變成鳥般的羽毛。雌鳥通常比雄鳥更暗。

棲息環境


喜歡開放的棲息地,主要棲息於熱帶稀樹草原、沙漠地區、草場、園林,非常接近人類居住的各種設施,機場和高爾夫球場。從海平面到海拔4500米的高度都是有蹤影。

生活習性


習慣獵食大型節肢動物,主要是甲蟲和草蜢,構成了飲食的一大部分。小型哺乳動物,尤其是小鼠,大鼠,地鼠,地面松鼠,也是重要的食物。其他獵物包括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蠍子,小棉尾兔,蝙蝠和鳥類,如麻雀,角雲雀。它們可以相當靈活的捕捉獵物,追逐地面上的蚱蜢和甲蟲,利用自己的利爪,捕捉在半空中飛行的大昆蟲,或懸停並向不知情的獵物俯衝下來。穴居貓頭鷹主要活躍在黃昏和黎明,但在整個24小時內都可以獵食,尤其是當它們要哺育雛鳥時。和其他的貓頭鷹不同,它們也吃果實和種子,特別是仙人球或仙人掌果。在克拉里翁島,因缺乏可獵食之小型哺乳動物,穴鴞以蟋蟀,仙人掌果實為哺育幼兒的主食,哀鴿等小型鳥類則為輔。

分佈範圍


原產地:阿根廷、阿魯巴、巴哈馬、貝里斯、玻利維亞、博內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巴西、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古巴、庫拉索島、多明尼加、厄瓜多、薩爾瓦多、瓜地馬拉、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墨西哥、荷屬安的列斯群島、巴拉圭、秘魯、聖馬丁島(荷屬)、蘇利南、千里達托貝哥、美國、烏拉圭、委內瑞拉。
疑似滅絕:聖基茨和尼維斯。
區域滅絕:安地卡及巴布達瓜德羅普。
旅鳥:哥斯大黎加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巴拿馬、南喬治亞島南桑威奇群島
穴小鴞分布圖
穴小鴞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3月底或4月。通常是一夫一妻制,但偶爾有2雄一雌。巢穴一般用其他哺乳動物廢棄的地下洞穴,也自己挖掘洞穴,甚至還利用放在地下的人造巢箱。會在不同類型的巢穴里里放置不同的干巢材。每巢產6至9(有時多達12枚)枚卵,由雌鳥孵化28-30天。在孵化期由雄鳥負責給雌鳥帶來食物,並隨時在白天擔任洞穴附近的警衛。孵化14天後,可以看到小鳥在棲息的洞穴入口處,伸出小腦袋等待父母帶回來的食物。它們離開巢穴獨立生活大約要44天的時間,能夠捕食昆蟲要49-56天。

亞種分化


穴小鴞(22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及年代
1安提瓜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amauraLawrence, 1878
2委內瑞拉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apurensisGilliard, 1940
3阿魯巴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arubensisCory, 1915
4玻利維亞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bolivianaL. Kelso, 1939
5瑪格麗塔島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brachypteraRichmond, 1896
6東哥倫比亞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carrikeriStone, 1922
7普通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cuniculariaMolina, 1782
8地靈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floridanaRidgway, 1874
9格蘭亞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grallariaTemminck, 1822
10瓜德羅普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guadeloupensisRidgway, 1874
11古巴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guantanamensisGarrido, 2001
12海普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hypugaeaBonaparte, 1825
13中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intermediaCory, 1915
14南安地斯山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juninensisBerlepsch & Stolzmann, 1902
15蓋亞那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minorCory, 1918
16秘魯西南部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nanodesBerlepsch & Stolzmann, 1892
17科連特斯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partridgeiOlrog, 1976
18厄瓜多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pichinchaeVon Boetticher, 1929
19秘魯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punensisChapman, 1914
20勒維拉格吉多島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rostrataChapman, 1914
21西哥倫比亞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tolimaeStone, 1899
22伊斯帕尼奧拉島穴鴞Athene cunicularia troglodytesWetmore & Swales, 1931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