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力

企業文化力

企業文化力實質是作為意識形態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作用力,由凝聚力、導向力、激勵力和輻射力構成。企業文化力作用方向若與企業發展要求一致,將會推動企業的發展,因而具有生產力的性質。

簡介


企業文化是企業精神文化、企業制度文化、企業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的總和。其中,精神文化包括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哲學、企業倫理等企業意識形態內容;制度文化包括企業的各項政策、規定、章程、計劃、標準、程序、方法等內容;行為文化是企業的經營作風、工作習慣、人際關係的動態反映;物質文化則是以企業的經營環境、經營設備和經營成果(產品)等物質形態為研究對象的文化範疇。核心思想、核心策略、強勢行動和品牌形象是企業文化的四個核心要素,它們分別是企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的精髓;四者相互結合,構成企業核心文化。企業核心文化四要素均蘊涵著巨大的能量,分別引發思想力、策略力、行動力和形象力,四力合一,構成企業文化力,或稱企業核心文化力。

思想力


企業文化力
企業文化力
企業核心思想是企業全體員工所共有的、對企業的長期生存與穩定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的思想,是企業在漫長的經營歲月里沉澱下來的思想的精華,它深深融入企業的潛意識中,並形成為企業的共同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倫理等精神文化。企業總體目標和發展方向離不開核心發展理念的導向。企業核心思想是企業戰略的前提和保證,貫穿於戰略規劃的始終。企業核心思想投射到員工身上,形成為員工的價值理念,這種價值理念影響到每一個員工的行為,並內在地影響著生產經營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和方面。
思想力是文化力最根本的源泉。在社會生活中,道德、倫理、宗教等意識形態的力量無時不在制約著人們。在企業,優秀的核心思想能煥發全體員工的責任感、榮譽感、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由表及裡地約束、引導和激勵著全體員工的行為乃至整個企業的行為。優秀的核心思想就像一個能量場,其能量滲透到企業的目標、戰略、策略、日常管理及一切活動中,反映到每個部門、每個職工、每個產品上,甚至輻射到企業的外部環境,包括顧客和競爭對手,在社會文化浪潮中樹立起一面旗幟,發揮更深遠的影響力。
以人為本、創新應變、競爭進取三者是現代優秀企業核心思想之所在,其中“以人為本”是核心中的核心。蘭德公司花了20年的時間,跟蹤了500家世界大公司,發現其中100年不衰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不再以追求利潤為唯一的目標,而是有超越利潤的社會目標。具體地說,他們遵循的原則包括:人的價值高於物的價值,共同價值高於個人價值,社會價值高於利潤價值,用戶價值高於生產價值。正是基於這樣的思想理念,這些企業的文化才能夠具有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生命力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策略力


企業文化力
企業文化力
核心策略是企業所獨有的極具效力的一系列管理機制和經營手法,是企業制度文化的精髓;是企業在核心思想指導下,在長期的經營管理實踐中經過摸爬滾打逐步總結髮展而成的;其實質是核心思想在企業具體環境條件和發展階段中的執行。每一個成功企業,都有其獨特的核心策略。企業擁有自己的核心策略,就能夠自如地經營,從容地面對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很多關鍵問題。
策略的力量不容質疑。在社會生活中,國家政策、法律顯示出強大的導向力和約束力。在企業,核心策略是一個企業得以區別於另一個企業而取得競爭優勢的重要依據。核心策略有兩大特性:獨佔性和時效性。核心策略具有獨佔性,有些是因為受到專利權保護,有些是因為企業嚴格保密,還有一些則因其特殊性,即使被其他企業知曉,但限於所處的外部環境、發展階段不同,或是自身資金、設備、技術、人員素質等條件的不同,尤其是在思想信念上的差距,使得其他企業暫時或根本無法加以仿效,即使勉強加以仿效,也達不到同樣效果,甚至如邯鄲學步,適得其反。核心策略的時效性體現在三個方面:隨著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或因為企業自身的發展壯大、技術的更新、戰略的調整等原因,企業的核心策略也將發生變化,甚至失效;企業通過學習、創新,可以不斷修正和完善原有的核心策略,或形成新的核心策略;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的某些核心策略最終將失去其獨佔性,成為行業內一般性策略。
雖然優秀的思想是相通的,但由於每個企業所處的社會環境、時代背景、發展階段、企業戰略、經營項目、產品特點等不同,相同的思想在不同企業就會表現為不同的策略形式。企業要在經營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改進、完善各種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策略。這些年來,經過企業家們和學者們的相互交流、探討、研究,許多知名企業的優秀文化已逐步揭開了面紗,從中可以發現很多很有價值的管理機制和經營手法,涉及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

行動力


企業文化力
企業文化力
行動的力量是不言而喻的。在社會生活中,人類的實踐活動就是行動,它改變了整個物質世界,並創造了人類龐大的思想體系和知識體系。在企業管理中,行動包含著執行與溝通,是企業制定和落實思想和策略的具體行為和過程。執行屬於行動,連接策略與目標,目標的實現有賴於對策略的正確執行,最終歸結到對企業核心思想的堅定奉行;溝通也屬於行動,並將思想、策略和行動連接起來。思想起源於與現實世界的溝通,並通過溝通形成策略,通過溝通按策略採取行動,也通過溝通實現對思想、策略和行動的反饋。行動力包含溝通力、應變力和執行力。優秀企業的行動應當是強勁而迅速的,即所謂強勢行動,包括切實執行、有效溝通和快速反應,它是企業行為文化的精髓。
做企業如同做人。看看身邊那些成功人士,他們中很多人之所以獲得成功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內在的生理條件或外在的物質條件多麼優越,而只是由於他們的行動比別人更快、更多、更好。成功的企業亦是如此,它們無不具有超凡的行動力。沃爾瑪這家服務性企業之所以能從一家鄉村小店起步,在不到50年時間內建立起全球最大的零售業王國,榮登《財富》500 強榜首,關鍵原因之一就在於其擁有無可匹敵的行動力。沃爾瑪公司的各級經理人員大部分時間都在商店裡巡視,隨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在沃爾瑪的管理策略中有一條叫日落原則,指的是當天的工作必須在當天日落之前完成,對於顧客的服務要求在當天予以滿足,做到日清日結,決不拖延——這實際上是一條行動原則。沃爾瑪對成本費用控制得很嚴,但在建立自己的通訊系統和倉儲運輸系統上卻從不吝嗇。它不惜投入巨資,第一個在商業領域建起互動式衛星通訊系統。通過這套系統,公司總部對所有商店、分銷中心實施高效率的互動式溝通管理,可以在1小時內對全球數千多家分店進行盤點,實現實時監控。這些設施為沃爾瑪物流和信息流管理提供了強大的支持與保障,從而大大提高其行動力,最終幫助沃爾瑪實現其事業的奇迹。

形象力


企業文化力
企業文化力
形象是企業識別系統的綜合。不同的企業,宗旨口號標誌、廠房環境布置、員工面貌服飾、設備規模的氣勢,服務營銷的態勢、產品設計的檔次等不同,其形象也不同。優秀的企業都有其個性鮮明的形象,以其品牌為標識,稱為品牌形象,它是對企業核心思想、核心策略和強勢行動的物化,是企業物質文化的精髓,宣示著企業獨特而富於魅力的品質。
對形象力人們從不陌生。生活經驗和實驗研究都證明,一個有著良好形象的人通常能夠獲得他人更多的信任和幫助。一個有著良好形象的企業,同樣能夠在競爭中贏得更好的生存條件和更多的發展空間。企業的形象力主要體現為企業對公眾的親合力、對顧客的號召力、對人才的吸引力和對員工的凝聚力。良好的企業形象,對內能夠凝聚員工,增強企業的團結和戰鬥力;對外能夠提升社會公眾和顧客對企業的信心和滿意度,為贏得目標市場奠定基礎;同時還能夠取得政府、銀行和協作單位更大的信賴、支持和諒解,讓它們願意為企業雪中送炭或錦上添花。
麥當勞快餐店就是以形象制勝的典範。雖然國際公認:“法式大餐為歐洲之冠,中國烹調為世界第一”,但麥當勞既不出自法國也不出自中國,卻每天在全球吸引顧客約3000萬人次,總營業額超過100億美元。麥當勞成功的秘訣之一,就在於它的品牌形象。20世紀50年代初,麥當勞隨著連鎖加盟店的不斷增加而名聲大振,但由於各連鎖店整體運轉缺乏統一的形象,導致麥當勞總部的整體形象受損,這給麥當勞的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後來克洛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統一的裝飾、標準的口味、衛生的環境和快捷的服務傾力打造麥當勞的品牌形象,才使麥當勞快餐最終能夠行銷全球。

核心競爭力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在長期演進過程中培育和積澱而成的、獨具的、融於企業內質中支撐企業形成競爭優勢的、使企業能在競爭中得以持續生存和穩定發展的核心性能力。核心文化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為它符合核心競爭力的四大特徵。

不易模仿性

要經歷一個長期演進過程、經過不斷錘鍊滌盪逐步形成,而難以通過市場交易或簡單地仿效移植獲得。核心文化的四要素皆符合這一特性。

穩定性與延展性

具有相對穩定性,可在時間緯度和空間緯度上延展,可從一個產品延展到另一個產品,從現行事業延展到未來事業,一般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發生本質上的變化。核心思想最具穩定性和延展性。品牌形象的延展性正是知名企業藉以實施品牌擴張與延伸戰略的基礎。

差異性與變化性

企業擁有,獨一無二;既保持著相對穩定性,又總是處於不斷發展變化中。核心策略的獨佔性和時效性是核心文化力差異性與變化性主要原因和動因。

顧客價值

顧客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最終裁判者,核心競爭力必須為用戶提供根本性的好處或實惠。核心文化力可以帶來優質的或企業獨有的產品或服務,因而擁有顧客價值。
核心文化力不僅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且是第一位的核心競爭力。從大的範圍來說,核心競爭力包括核心產品、核心技術(知識)、核心人才、核心文化等在內的核心群因素,但從更深刻的角度來說,則直指核心群的核心——核心文化。企業核心產品依賴於核心技術(知識),沒有核心技術(知識)的產品不能構成核心產品。人類正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大量的資本越來越多地以知識和技術的形態存在,這種形態的資本價值比機器實物形態的資本價值大得多。而核心技術(知識)依賴又於核心人才,企業缺乏核心人才,不可能創造出區別於其他企業的核心技術和核心產品,即使企業原來形成了核心技術和核心產品,也難以發揮其效力,或者難以保持和發展下去。而要贏得核心人才,則有賴於核心文化。優秀的核心文化不僅有利於吸引企業外部人才,也有利於培養和挖掘企業內部人才。優秀的核心文化為人的價值的發揮提供了無限的空間,是企業獲得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基礎和不竭的源泉。

聯繫


思想力、策略力、行動力和形象力是核心文化力中相互包含,不可分割的四大要素,共同對企業的長期生存與穩定發展發揮決定性的作用。所謂思想(精神)制勝,或策略(制度)制勝,或行動(速度)制勝,或形象(品牌)制勝,只不過是強調其中某一個要素,而將其它三個要素隱含在這一個要素之中。現代企業唯有全面打造出自己的核心文化,形成強大的核心文化力,才能使企業在日益複雜多變、激烈競爭的國際經濟環境下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企業文化再造


企業再造包括企業戰略再造、企業文化再造、市場營銷再造、企業組織再造、企業生產流程再造和質量控制系統再造。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一個企業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為方式的綜合表現。建設企業文化涉及企業的方方面面,從企業的宗旨精神、經營理念到企業的規章制度、物質文明,從員工的行為準則、形象標準到企業的條件環境,無不滲透著企業的文化內涵。在社會不斷進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全力打造具有鮮明個性、凝聚全員、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高品質企業文化,是企業保持持久競爭力的不竭動力之所在。
企業文化學認為,企業文化再造是指由企業文化特質改變所引起的企業文化整體結構的變化。它是企業文化運動的必然趨勢和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然要求。企業文化再造的根源在於企業生存、發展的客觀條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它是社會文化變革在企業內的反映。當企業經營環境改變,原有文化體系難以適應企業發展需要而陷入困境時就必然通過文化再造,創建新的企業文化。因此,企業文化再造是企業文化產生飛躍的重要契機。正確認識企業文化再造的本質特徵和規律,對於促進企業文化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人有著獨到見解:企業文化再造是推動企業前進的原動力,企業文化是核心競爭力之一。企業文化至少可分為核心層和外圍層。核心層是指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念。

企業文化再造的動因和思路


當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企業原有的文化與新的戰略很不一致時,就必須對企業文化進行再造。企業文化再造的基本思路是:
(1)企業文化再造是項系統工程,因此,漸進式比激進式更易成功;
(2)根據新戰略的要求選擇適宜的企業文化類型;
(3)必須對物質層、制度層和精神層三個結構層次的文化進行全面再造。

企業併購后的文化再造


好的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具有不可仿效性。併購既是機制的或結構的併購,又是心理的或文化的併購。文化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但戰略與文化是相互影響與促進的,找到與企業併購后的人力資源戰略相匹配的文化,才能使企業持續不斷地發展。
所謂企業併購后的文化再造,是指兩個企業併購后,通過雙方企業文化的整合,解決由於相互接觸而產生矛盾的過程。企業文化再造的模式一般有四種:滲透式文化再造模式、吸納式文化再造模式、分離式文化再造模式和混沌式文化再造模式。而不同的企業也會以不同的模式進行文化再造。

企業文化再造的模式


滲透式文化再造模式,是併購雙方揉合了雙方文化的長處,在文化上相互滲透,各自進行不同程度的調整。這種文化再造模式適合於併購雙方彼此欣賞對方的企業文化,願意調整原有文化中的不良元素,以尋求經營協同效應的情況。由於併購雙方是為了優勢互補而走到一起,在地位上是平等的,雖然涉及機構及人員重組,但再造后的文化突出了雙方原有文化的精髓,較容易為員工們接受與理解。
吸納式文化再造模式,是被併購方完全放棄原有的價值理念和行為方式,全盤接受併購方的企業文化。這種文化再造模式只適用於一家企業獲得了另一家企業的控制權,而且併購方的文化非常強大且極具優勢,能贏得被併購企業員工的一致認可情況。由於被併購企業所做變革是全面的,是處於被動地位的,所以員工們所產生的不安、緊張心理是最為嚴重的,情緒也是最糟糕的。不過當被併購方是小企業、發展緩慢或瀕臨破產的企業時,採用這種模式可能才是最為有效的。
分離式文化再造模式,是保持併購雙方各自文化的獨立性。在這種模式中併購雙方都擁有較優質的企業文化,且併購只是為了多元化或優勢互補的需要,併購后各自為政,雙方接觸機會不多,不會因為文化不一致而產生衝突。
混沌式文化再造模式,是併購雙方既不接納對方的文化,又放棄了自己的原有文化,處於文化迷茫的再造情況。這種模式是雙方均對自己的文化不滿意,被併購企業甚至是併購企業擁有很弱的劣質文化,在併購后需要建立一種全新的文化,以促進企業的發展。在這種模式中雙方員工都會迷茫,需要人力資源部門及高管人員的引導和安撫。

我國民營企業文化再造


要較好開展對我國民營企業文化再造問題的研究,並取得較大突破,首先必須對民營企業文化再造的真正含義予以界定,了解其質的規定性,這是進行問題研究的關鍵。目前,儘管國內外對“再造”本質的理解有多種,但根本內容卻是指“重新創造”、“重新設計”、割捨舊的東西和重頭做。我們認為,民營企業文化再造至少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從整體上對病態企業文化予以徹底揚棄,重新構建起健康的能長時間促進企業經營業績增長的更高層級的企業文化。如,拋棄家庭情感型企業文化,重新塑造制度約束型企業文化、理念引導型企業文化和境界追求型企業文化等,從而使不同類型的企業文化不斷發生質的變化。
2、對企業多元文化層次或結構的位置重新設定,構建新的核心層次,形成獨特的企業文化運行系統。
3、徹底改變傳統緩慢的企業文化傳播與擴散形式,大幅度減少企業文化生產的程序,明顯縮短其形成與滲透的過程和時間。

民營企業文化再造的深層原因

到目前為止,我國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的企業文化都屬約束型模式,未離開人們傳統的跟蹤型的被動思維模式,適應市場變化的程度較低,難以使物質生產力快速發展。儘管某些民營企業,特別是較大型民營企業對自身的文化系統不斷進行調整和完善,提高了整體文化素質,與物質生產力發展的連接度有所增強,但從總體看,企業文化力量仍存在根本的不足,必須重新設計和創造。其深層原因在於:
第一,企業文化的核心層面——基本價值觀的形成、傳播與擴散處於被動狀態,大多在被約束情況下進行。企業文化的主體一般表現在基本價值觀、信念、企業家風範、精神、作風、公眾形象等方面,而它們在其中又處於不同的地位。基本價值觀起主要的作用,影響和決定其它文化主體的形成與傳播。它指包括企業家價值觀及廣大員工都認同和恪守的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念。較長時期里,民營企業的基本價值觀集中體現在企業作為生產經營實體只遵紀守法和依法繳納稅收,無須再考慮國家其它方面的利益和需要。在這種價值觀念的支配和引導下,經營者和廣大員工的精神、作風及其它方面的行為,都受到消極的影響和制約,使企業利益和國家利益都受到影響。這種基本價值觀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人們的思維被動地去適應某些規章制度約束,從而限制管理者和員工對文化的積極傳播及對最高理念的追求,使企業文化的運行處在“為我”的狀態,難以形成強力型的核心文化力,大大降低了整體企業文化的推動力,抑制了物質生產力的提高。
第二,企業文化的層級偏低,難以支撐企業長期快速的發展。民營企業文化層級的高低是由企業文化的類型決定的。從我國近些年的情況看,民營企業文化主要分為家族情感型、制度約束型、理念引導型和境界追求型四種。目前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屬於第一、二種類型,第三種類型較少,第四種類型則更少。這四種類型企業文化依照其對物質生產力推動程度的大小來劃分,可分為最低層次、次低層次、較高層次、最高層次四等。我國民營企業文化的發展史告訴我們,由於企業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不規範、不系統,產生的文化力不強,對物質生產力的推動作用較弱,必須儘快予以改造,再造出較高的理念引導型企業文化,特別是境界追求型企業文化。只有轉變到理念引導型企業文化並最終再造成境界追求型企業文化后,才能使民營企業文化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級,形成強大的企業文化力,為民營企業的持久、快速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第三,企業文化的形成、傳播與擴散沒有較好建立在黨的思想建設的基礎上,未能形成正確的政治方向,導致企業文化基礎薄弱。企業文化的形成、傳播與擴散體現在思想建設和行為規範的全過程。由於這一過程的企業文化建設常常依賴企業家、管理者的思想觀念,未能體現在黨的思想建設中,使思想大多局限在傳統的只顧企業利益的經濟思考方面,而未從政治的高度來考慮國家或全社會的利益,從而使企業文化建設偏離了正確的方向,無法形成信仰支撐體系和文化傳播體系,大大降低了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要求的思想在民營企業文化中雖然有所體現,但遠遠不夠,有時甚至出現了“三個代表”的要求思想與企業文化建設兩層皮或相互脫節的現象,這一切都極大地削弱了企業文化的力量。
第四,企業文化的形成源——企業家文化仍然停留在傳統階段,未能自我進行理念、境界方面的根本革命,阻礙了企業文化向更高層次的飛躍。實踐表明,企業家的理念和價值觀決定著企業文化的發展方向及所處的層次,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最關鍵的要素。然而,許多企業家的理念與價值觀卻只限於經濟方面,如,只有較低層次的經濟理念、經濟價值觀,沒能發展到高層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價值觀等,就是說,未把國家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並努力為之奮鬥。
第五,企業文化的形成、傳播和擴散環節較多,時間較長,成本較高,降低了企業文化力。企業文化是服務於物質生產力發展的。然而,較長時期以來,由於企業文化的形成、傳播與擴散要經過核心層、中間層、外表層和區域性空間等,如通過企業家發起、言傳身教,到高層領導集團、各職能管理部門負責人、機關—般工作人員、生產經營部門經理、處室負責人、廣大員工及社會上的宣傳媒體等一系列程序。應指出,這種文化是舊式的等級制文化,傳播和擴散時期較長,支付的時間成本、行政成本、經營成本過高,影響了物質生產力的較大發展,削弱了競爭的能力。

民營企業文化再造的思路

民營企業文化再造是一項比較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企業的組織結構調整、物質生產力發展程度、文化層面(或結構)設定、人際關係協調、利益分配關係等一列問題,因此,必須首先從總體上確定企業文化再造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進行民營企業文化再造,最根本的要求是要對原有的企業文化格局予以徹底打破,重新構建企業文化層次或結構,逐步實現服務型企業文化嚮導向型及追求型企業文化的轉變,使其成為高層次的企業文化。民營企業文化再造應確定如下幾條原則:
第一,分階段逐漸實行的原則。企業文化的形成、傳播、擴散與物質生產不同,主要通過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來反映,是一個長期發展變化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期內產生,所以,應循序漸進、分階段進行,切莫急於求成。
第二,遵循企業文化形成、傳播與擴散規律的原則。企業文化形成、傳播與擴散有自己獨特的規律,常常以不同形式運行,通過多種方式或渠道來發揮企業文化力的作用。若企業文化再造違反了其運作規律,主觀隨意進行,不考慮人們的思想狀況及物質生產力發展水平,拔苗助長式地進行再造,就會給企業文化形成、傳播與擴散帶來很大障礙,造成企業文化力巨大破壞。
第三,促進物質生產力快速發展的原則。新型企業文化的出現,是為更好適應和更快促進物質生產力的發展。如不能實現這一點,企業文化再造就沒有必要。所以,促進物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應是企業文化再造的出發點和本質要求。
進行民營企業文化再造應側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企業家要自覺地進行理念革命,重塑高層次的核心價值觀。企業家的價值觀是核心價值觀,決定著基本價值觀的形成和作用的大小,也是實行企業文化再造的龍頭,應擺到最重要的位置上。而企業家要樹立核心價值觀,就應從思想深處形成最高理念,自覺開展理念革命,實現由經營理念到政治理念乃至最高理念的飛躍。而實現理念的革命,必須從根本上解決所有制實現形式的變革問題,即在實現理念革命之前,先建立起新的所有制實現形式,這是企業文化再造中最關鍵的要素。
2、重新構建企業文化層級,打破多等級企業文化界限,減少企業文化形成、傳播與擴散的程序,縮短企業文化滲透流程。要儘快建立與理念引導型企業文化,特別是境界追求型企業文化相適合的新型的企業文化管理體制。由專門部門負責,統一協調,強化管理,把企業家的最高理念和最高境界及崇高品德傳播和擴散給廣大員工,減少傳統的以縱向型組織結構為基礎的企業文化流程。盡量縮短企業文化傳播的時間,限定流程成本。
3、要把企業文化的傳播和擴散與黨的思想建設結合起來,並將其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來對待。黨的思想建設是一種高層次的帶有政治理念型的特殊的企業文化建設,必須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靈魂和正確方向的代表。要從政治的高度來思考企業文化建設與黨的思想建設的一體化問題。特別應指出,企業文化建設一定要充分體現江澤民總書記的“三個代表”要求的思想,並將其作為高層次的導向型的企業文化來對待,使改造后的企業文化成為新的模式。
4、創造條件建立學習型組織是實行企業文化再造的重要組織保證。進行企業文化再造是一種人際化的行為,必須有廣大員工的積極參與,才能使再造獲得成功。要想使廣大員工從被動參與轉到嚮往和追求,就應儘快建立先進的組織形式——學習型組織。在這一組織中,引導和要求廣大員工自我進行“修鍊”,樹立共同目標,越超自我,突破思維定式,參加團隊學習,為進行企業文化再造奠定雄厚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