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鎮
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下轄鎮
楊廣鎮位於雲南省通海縣東北部,杞麓湖東南岸,東接華寧縣,南鄰里山彝族鄉,西與秀山街道相連。總面積96.77平方公里,鎮政府距縣城3.5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楊廣鎮常住人口為45334人。
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11.8℃—17.6℃。
全鎮轄10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7個壩區村和楊廣社區居委會,3個山區村),61個自然村,106個村民小組。
2021年6月28日,通海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楊廣鎮常住人口為45334人。
楊廣鎮
以麵粉麵條加工為主的食品加工產業整合提升穩步推進,印刷包裝業提檔升級基本完成,鍛壓鑄造行業逐步整合。2011年實現農村社會經濟總收入30.45億元,比2010年增10%;農業總產值達3.08億元,增8.1%;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16.11億元,增1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9億元,增66%;地方財政收入2242萬元,增4.6%;農民人均純收入5948元,同比增730元,增13.9%。
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488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83元。農村實有勞動力32882人,從事第一產業勞力22318人。年末耕地面積27807畝,人均佔有耕地0.47畝。主要農產品面積及產量:全年糧食麵積11709畝,總產293萬公斤,單產229公斤。蔬菜面積37088畝(含複種),總產8749萬公斤,果園面積351畝,水果產量26萬公斤。年末生豬出欄36340頭;山綿羊出欄2137隻;大牲畜出欄464頭。年末建房結構為磚混2567戶,土木10791戶,其他結構172戶。
楊廣鎮歷史悠久,風景名勝,文物古迹眾多,景點星羅棋布,既有山清水秀的東華山,更有“中華一絕”的小新村三聖宮格子門,為發展文化旅遊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下面,就該鎮的風景名勝、文物古迹綜述如下:①古城村擁有眾多的歷史古迹與自然美景,既有金家灣大中小三個龍潭及金家山蒼翠欲滴的樹林,又有曾被清朝賞為“紫禁城騎馬”顯赫一時的朱尊故居,更有被譽為“中國一絕”、“藝術瑰寶”的小新村三聖宮格子門。同時古城據說是三十七蠻部會盟之處,文化古迹隨處可見,依託豐富的自然景觀及人文資源,這裡一定會成為開發農家樂旅遊的好地方。②大新東華山,面積10餘平方公里,林木豐茂,流水一斷,是人們春踏青,夏避暑的好去處。東華山的水清涼甘甜,天旱不見旱,雨澇不見澇。山上的龍泉寺,建於清康熙年間,是馬妙空伏龍的地方,這裡香煙繚繞,香客絡繹不絕,成為大家許願的地方,據說挺靈。富春山風光秀麗,有山茶萬株,十月遍開。山中慈濟寺,始建成於元朝,從清嘉慶年間香火旺盛,是縣內佛教勝地之一,十月茶花開放時,游山、游寺的人絡繹不絕。③興義村的石頭城,近十年引起了許多專家學者的關注,臨公路的石頭牆看起來不算長,但從石洞進去才發現這是生活著幾千人的村子,裡面的街道都是用大石塊砌成的,這裡的建築是土木建築,家家相連,戶戶相通,不熟的人進去以後很難繞出來。村寨本身是極富特色的旅遊資源,村寨旁邊還集中地保留著許多有特色、有價值的資源,如海潮寺,飛來寺等,特別是興義建設新農村以來,現代和古樸交相輝映,更具特色。
歌舞
楊廣鎮文化下鄉活動
民俗文化往往代表了一個地方的文化內涵,反映一個地方的特色,並為大眾所接受、喜愛,成為本村、本寨的一個傳統。在我鎮,楊廣的二月十九拉花車,興義的正月初十迎神,鎮海的正月十三迎大豬,五堖山的十八般武藝都已成為當地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這些活動都代表了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五穀豐登、生活步步高的美好願望,每逢這一天,都成為了本村的一個重大節目,同時,也是老少同娛的一個大舞台。任何一種事物的興起和發展都脫離不了地方性的文化根源,而如何把這些文化旅遊資源變成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動力,這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
加快文化發展
楊廣鎮的文化活動由於根植於大眾,因此活動十分活躍,每個村都有自己的文藝宣傳隊,有的村還有多支,老中青都活躍在其中,這從每年我們舉辦的文藝比賽都可看出其文藝演出水平日溢提高,活動的廣泛性日益增強。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興義村林海藝術團和義廣哨村的文藝宣傳隊。這兩個村由於歷屆村兩委的重視,注重培養人才,兩村的文藝活動非常活躍,除了在本村、本縣進行演出外,還受周邊其它縣市的邀請外出演出,既創造了社會效益,又創造了經濟效益。兩支代表隊代表縣、鎮參加比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如義廣哨文藝隊代表縣參加玉溪市法制之春比賽獲三等獎。八十年代,鎮海村出了在當時比較有名氣的家庭文藝隊,其成員全部由本家人員組成,由張桂瓊領頭,為當時農村文藝活動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曾引起廣泛關注,后因故解散。楊廣文化中心九十年代初組建的鳳山藝術團,也名聲在外,我站在1999年—2000年曾組織其排練演出,演出地點涉及我縣五個鄉鎮,所到之處深受當地群眾歡迎。在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我縣舉辦的“迎國慶五十周年文藝演出”中所選送的三個節目分獲一、二、三等獎,創造了佳績。后因人員變動大及經費原因而解散。
楊廣鎮人口衛生
楊廣鎮地處通海縣城東北部,靠山面水,交通便利,民族眾多,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農村文藝基礎。近幾年,鎮政府非常重視農村文化建設,在婦聯、共青團和文化站等部門的積極引導、挖掘下,踴現出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反映時代主旋律的精品節目,培養出大批文藝骨幹和文藝愛好者,進一步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為精神文明和和諧新農村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7年3月8日,婦聯選送的楊登榮家庭自編自演《婆與媳》小品,在市婦聯、市文化局、市體育局聯合舉辦的慶“三·八”家庭文藝展演及家庭趣味運動會中榮獲三等獎。小品充分展現了新時代的農村家庭關係、對建設家鄉、熱愛農村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樸實的台詞,真情的演出,得到了評委的一致好評和觀眾的讚譽。
楊廣鎮小學
鎮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文物古迹眾多。歷史悠久的楊廣麵條,獨具特色的蔡家山銅器,深谷清幽的大新東華山及建於清康熙年間的龍興寺,古城小新村三聖宮的木雕格子門等遠近聞名。
小新村三聖宮
楊廣鎮旅遊名勝
法明寺
通海五中的法明寺,始建成於元朝,據寺中現存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修建法明寺碑記》載:“粵稽(查閱)古碑誌,寺創自元朝,迄今四百餘載”。該寺自元朝至清道光以前都是作為佛教的活動場所,到了清光緒年間,因受義和團影響,楊廣的一些老百姓將其作為“神壇”使用。法明寺佔地1231平方來,由大殿、中殿、兩相、大門組成,中殿原始地保存了元代的建築風格,雖歷經數百年的滄桑,全部結構仍保存完好。該寺於2003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
慈濟寺
位於大新村后的富春山慈濟寺,坐東向西,一進院加配由殿前(大門)、兩相(樓)、大殿,大殿後有慈雲閣、文昌宮、祖師殿,佔地約3000平方米。寺始建於元代,據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富春山慈濟寺記》碑載:“城東唯有富春山,十里許有古剎,名曰慈濟寺……創於鐵牛,繼之德雲,毀壞於兵災之時”。碑石所提到的鐵牛者既元初僧人,曾經做過秀山普濟寺住持。慈濟寺因兵災毀壞,現存建築為清初重建,經嘉慶、道光重修以保存至今。慈濟寺掩藏在富春山濃蔭蔽日的小山凹中,四周環境優美,有青山鳥語,松風林濤之趣。2001年被玉溪市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龍興寺
龍興寺位於大新東華山,始建於明代,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年間,該寺右側有一天生溶洞,洞中長年流淌著20寸管粗的泉水。傳說明朝時洞中有蛟龍,當地人曾請來馬祖仙師將咬龍鎮服,幫該寺塑馬祖像以鎮懾。寺周圍林木豐茂,幽靜非常。
朱氏宗祠
朱氏宗祠位於小新村,坐東向西,面積1236平方米,一進兩院由大門、中殿、大殿、兩相十二耳和六躲間組成,為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建成,是朱尊故居。